祠堂里办起“乡村欢乐家园”
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假期的学习和生活了。
孩子们有了学习机、新书本,假期好欢乐。
浙江开化女代课老师张能苏
几个村的留守儿童把这里当成家
在衢州开化塘坞乡,大部分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90%以上的学生都由爷爷奶奶看护。42岁的张能苏是乡里希望小学的代课老师,对此十分在意。
2013年,学校有个四年级的孩子,暑假去河里洗澡不幸溺水。望着教室里孩子空下的位子,张能苏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她就找到了村干部,商量借用村里的祠堂,开办一个“乡村欢乐家园”。一放假,就免费向本村及邻村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开放。村里有这个需求,很快就张罗起来了。
当代课老师工资低,一个月只有1000元,但为了村民能有活动场地,张能苏却舍得花钱,坚持到现在,已是第三年。今年她还要升级,“我想把村里的老人也组织过来,一方面让学生教他们识字;另一方面,老人也能帮我管管孩子,老少相伴,他们日子也过得充实。”
也有村民不理解,“我一不会打麻将,二不会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像我爸爸一样多做好事。”张能苏说,这是受到残疾父亲行善的影响。记者 陆丹 摄影 丰智慧
快公益微信
积蓄用在祠堂办免费托管班
时间倒回到2013年7月初,学校一放假,张能苏就谋划着如何当好义工。
村里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张能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放假,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孩子没人带,就去河里洗澡,太危险。”
放假第二天,她就找到了村干部,争取到支持后,张能苏自掏腰包买来了学习机、跳绳等学习和健身器具,从家里捧来图书,乡政府拿来100多本书,同学寄来一大批……
她在门口贴出通知,每周一到周六免费向本村及邻村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开放,并为家远或家长有急事的孩子免费提供午餐。“我钱虽不多,但自己吃啥,就给孩子吃啥。”张能苏说。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往祠堂送,连周边村子的留守儿童也来了,几天就有10多个固定学生,后来有了30个学生。“这是做了大好事啊。”满头白发的汪奶奶拉着孙子的手,步履蹒跚地走到张能苏面前。离开时老人塞了200元钱给张能苏,张老师没要:“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做好事让我快乐。”
离暑假还有一个月,张能苏已经把今年的“欢乐家园”计划提上日程了。她想把村里的老人组织过来。“很多农村老人去银行存钱,不识字,也写不好。我打算‘以小教大’,我的学生教老人们基本的字,真正给他们扫盲,老人在祠堂玩玩,听听孩子讲故事,也顺便帮我带带孩子。”张能苏说,这样村里老少生活都更充实。
她还签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
聊起做善事的想法,张能苏笑着解释,这都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她的父亲张行仁原是乡煤矿的矿工,1977年的中秋前夕,在帮同事代班时,从几十米高空摔了下来,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部,时常摇着三轮车到30多公里外的马金镇等地进货,把3个女儿养大成人。
闲时父亲就拿起扫帚,把附近的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帮助村民修理自行车、劳动工具等。随着年龄增大,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委托张能苏与有关机构联系遗体捐献事宜。
2012年8月,父亲去世。他的眼角膜帮2位病人重见光明,遗体在浙江大学医学部,供教育、科研所用。
其实,早在父亲之前,张能苏已经到县红十字会签了眼角膜、器官及遗体捐献志愿书,是开化县登记捐献器官和遗体的第一人。
她说,因为目睹过一起医疗事故,觉得医学进步任务格外艰巨,她愿意奉献自己做垫脚石。事后,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签订了遗体捐赠志愿书,终于如愿以偿。”做好事的时候,她总是会想起父亲,“他在轮椅上度过了36年,轮子滚到哪,好事就做到哪,是我永远的榜样。”张能苏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