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好人———王良
每当林场修桥、修路时,王良都踊跃捐款,出工出力。对林场的困难户,他时常100元、200元的帮助。像这样的献爱心事迹数不胜数,受到了帽山林场职工群众的好评。
帽山林场是红石林业局最早建场的老林场之一,经过30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帽山林场仅工亡遗属就有12户,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孤寡老人36人,造成人员老龄化,社情复杂的现状。
70多岁的杨淑芬老人住在帽山林场,她身体不好,常年吃药,生活非常拮据。王良得知杨淑芬家庭贫困的情况后,主动去帮助她,时常趁出差的机会,为老人购置棉衣、棉被等物品,送到老人家里。
有一次,王良在看望杨淑芬大娘时,老人嗫嚅着说,大儿子的孩子考大学了……话音未落,王良已知其意,他立刻拿出500元钱递到老人手里,让其拿给孙子,表达一下奶奶的心意……
像这样的事儿,王良默默地做了很多很多。在平日的生活中,不管是哪一位老人家里有困难,王良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一下。“王良对我的照顾比亲儿子还周到,真是难为他了。”杨淑芬说。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时候,咱现在对老人好,将来才会有人对咱好。”这是王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0年7月28日,红石林业局帽山林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顷刻间,良田变泥淖,家园变汪洋。站在自家楼顶上的王良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正在大声呼救的群众,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危急时刻,王良不顾危险,毅然决定带领几名同事展开营救。因水流湍急,距离又远,喊话根本听不到,他便打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房之间的暖气管道爬到自家的屋顶。当时还有6名妇女和儿童在屋顶上,为了防止意外,他把家中的绳索接到一起,可还是不够长,他急中生智又把家里的床单接到了绳索上,终于在管道上系起了一条生命线,在王良的指挥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全部安全转移到了他家。
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王良又逐一进行安抚。不久,林场组织的救援队来了,他安排妇女儿童先行撤离,然后是老人,再然后是年轻人,最后才是自己。
洪水过后,政府为每个受灾户发放救灾物资,可王良却什么也没领回家去,在发放现场,他就把自己的那份分给了受灾更重、更需要的人。
2013年5月,帽山林场老家属区停止了自来水的供应,剩下的20余户困难户吃水成了一大难题,特别是岁数大的孤寡老人。王良得知这一情况后,他记起自家老平房后面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就是水位低。于是他找到场长王新东商量,自己出资买水泵安装到井中,为大伙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老人们一提起这件事就高兴地说:“王良就像我们的儿子,事事都为我们着想,要不是他为我们修了这口井,我们吃水就真的成了难事。”
2011年,王良被红石林业局评为道德模范,奖励3000元,他拿着奖金悄悄来到主办单位———红石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委托宣传部领导把这3000元奖金分成6份,两份给了当年同期受到表彰,家里生活条件困难的道德模范,其余4份分给了帽山林场的困难职工。
王良曾先后荣获吉林市“优秀志愿者”、“江城好人”等荣誉称号。他的感人事迹经过红石林业局宣传、推介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林区职工群众纷纷表示,要以“身边好人”为榜样,明礼守规,崇德向善,以自身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红石林业局成立一支以王良名字命名的爱心服务小分队,制定了长期规划,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更多想帮助别人的人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新文化记者 杨晋浩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