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泉义务为烈士守墓50多年

前段时间雨水多,王山泉老人不放心,经常来山上看看。

笔记本上,王老为烈士写了很多诗。
王山泉站在门口看了看,突然穿上雨靴,拿着雨伞出了门。
沿门口的小路步行1里多,又走了一截田埂,76岁的老人来到一座毛竹山下。
他轻车熟路地分拨着杂草,又将雨伞收起夹在腋下,然后伸手去抓坡上的毛竹,同时双脚用力一蹬,爬到了一处山地上。
不远处,一座小小的坟头出现在我们面前。“怕雨水太大,我想着得来山上看看才放心。”这里,就是老人在雨天惦记的地方。
让当地人尊敬的是,这位名叫王山泉的老人,已经义务为村里的3座烈士墓守护了半个多世纪。
英烈洒下鲜血的热土
一个老人为何对烈士有着如此不一般的情怀?这还得从王山泉的家乡说起。
王山泉的家乡位于泾县云岭镇陈塘村,原名银峰村。这个依山傍水的僻静村落,有着一段让人心潮涌动的红色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银峰村是新四军老一团政治处和临时医务所扎营的地方,所以,大山深处不仅流传着很多振奋人心的抗战故事,更有许许多多长眠的抗战烈士。”
王老说,几乎老一辈的云岭人都知道云岭保卫战的故事——1940年10月2日,1万多名日军,组成步、骑、炮、空联合兵种,向皖南进犯,企图围剿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新四军老一团的战士们坚守阵地,与日军血战数十次,终于粉碎了日军扫荡皖南,侵占徽、屯的企图。
出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王山泉,几乎是和先烈们朝夕相处的。而英烈们光辉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21岁时,得知村里有个革命烈士汤永新的墓,已经成为教师的王山泉,便带着学生们走进深山,给烈士扫墓。
从那以后,只要有空闲,他就会到汤永新的墓地看看,清理墓地旁的杂草,留心顽皮的孩子爬上坟头,并向烈士述说越过越好的日子。
大山深处半世纪的守护
王山泉守护的可不止这一座烈士墓。
1962年的清明节,王山泉带学生祭扫汤永新的墓归来时,当年在抗日战争中当过民兵的村民王维先叫住他说:岭脚村(现已合并到陈塘村成为岭脚村民组)的毛竹山下也有两座烈士墓,因为没什么人知道,从来没人去祭扫。
王山泉询问墓地具体位置后,立即遣散学生,回家拿上镰刀,赶去岭脚村。他在山坳里一路披荆斩棘找了半天,终于在一棵大板栗树旁找到了两座烈士墓。
由于长时间没人祭扫,墓的周围已经荆棘遍布、杂草丛生。王山泉小心翼翼地清理,两座烈士墓终于呈现在王山泉的眼前,一座碑文写着“诸锦麟,江苏南汇人,生年21岁,新四军一团政治处立”,另一座则是无名烈士之墓。
王山泉后来打听到,诸锦麟就是在云岭保卫战中受到重伤,后在岭脚抢救时牺牲的。“我发现他的墓时也是二十出头,而他在这个年纪却已为了保家卫国,远离故乡和亲人,并且最后牺牲在他乡。我很敬佩他!”
从此,这两座墓也成了王山泉的守护对象。三座墓,在两个不同的方向。每次祭扫,王永泉都要爬两座山头,这一爬,就是半个多世纪,当年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已变成了76岁的古稀老人。
如今,老人的儿女们都在外面有了新房,多次想接他到城里享福。王山泉却总是放心不下自己照看了50多年的烈士墓,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村里的三间平房。
儿女们只好依了老人的心愿,但是他们没有忘记老人的言传身教,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在每年清明节回到老家,首先和老人一起祭奠烈士英灵,然后再去祭祀自己家的祖宗。
也有一些村民不理解王老,问他这样做到底图什么。王老总会这样回答:烈士为了解放事业牺牲在这里,这儿就是烈士的家,我们理应给人家照看好坟墓,让他们安身休息。
让英烈事迹永远传下去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人常常会梦见墓地被挖、被盗的事情。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迅速,村民大力开荒,都跑到山上种药材、栽檀皮,王山泉就常常梦见有村民开荒,将烈士们的墓地给挖开了。
每次做梦后,他都要到墓地前看看,确认墓地是不是安然无恙,然后到山边的居民家中逐家打招呼:山上的烈士墓千万不能动!
去年6月,老人又常常梦见诸锦麟烈士的墓被盗。75岁高龄的他再次带着柴刀来到墓前,看到“老朋友”完好无损,老人才长舒一口气……
这些梦,让老人也开始渐渐意识到一个难题:自己老了,守墓的任务该交给谁呢?思前想后,王山泉始终物色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最终他找到了泾县民政局,把自己的疑虑写在一封信上,交给了民政局副局长朱永宁手中。
经实地核实,民政部门决定将两座烈士墓列入“慰烈工程”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计划,最终迁至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集中保护。
去年9月17日,是烈士诸锦麟和无名烈士的迁葬日,王山泉一大早就来到烈士墓前和“老朋友”道别。在墓前,王山泉噙着泪水诵读了自己写的《移墓致辞》和一首《满江红》。而泾县民政局的人则直接称呼他是“烈士的亲人”。
“趁现在走得动,我还想每年清明时能去烈士陵园看望他们,哪怕他们的墓已经很干净了!”王山泉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年清明,他因为生病没能去成陵园,就坐在床上写了一首《哭魂扫墓》,大声念了一遍,算是遥祭。
云岭镇陈塘村党总支书记马年宝说,50多年来,王山泉不仅默默守着烈士墓,还经常跟村民和孩子们讲当年战争的故事。而只要一讲起革命故事,王山泉的脸上总是神采飞扬。
“每讲一次,都觉得心里特别高兴,好像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王山泉说,“我们现在的幸福日子,都是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希望他们的英雄事迹能永远传下去!”(张玉荣 文/图)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