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先贤录.新加坡篇(六)王秀南
王秀南 教育家
WANGSHI0WNAN
1903-2000

WANGSHI0WNAN
1903-2000

王秀南,祖籍金门,1903年出生于同安。他童年凄苦,未满周岁时便丧父,七岁时母亲也离世,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由于家庭困难,获得同安育婴堂资助,月得微薄津贴以度日。稍微年长,王秀南先进入家乡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民国建立后,继续进入官立同安小学求学。小学时,为了分担袓母之辛劳,他砍材、捕鱼,殊为不易。虽然课余需要为生计忙碌,但学习成缋却是名列前茅。
小学毕並后,升学于陈嘉庚所创之集美师范,不但免交学费,且还获得膳食补贴。据王秀南回忆,在集美师范求学时,因学校缺乏书记抄写讲义,自己受老师推荐代抄讲义,每张可获得一角稿费;他勤俭累积,按月寄回家乡奉养祖母。集美师范毕业后,他受集美附小聘为教务主任,不久再升任教务委员领导校政。在任职校务委员时,王秀南与同事谢诗白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妇。
不久王秀南北上江浙考察教务,并萌生继续深造之念头。他与妻子双双获得集美师范的贷助,负笈于南京中央大学,他主修教育,妻子则主修地理。1931年,王秀南中央大学毕业后,受江苏教育厅委任为南京女子实小的教育指导员,同时兼任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编撰《教育实验》月刊,也著有《实验教育》—书。不久又受河南大学聘为教育系讲师,兼任开封教育实验区指导员。
1933年,祖母在家乡逝世,王秀南为奔丧而南归,受母校聘为集美中学及师范之校长。出任校长后,他礼聘不少江浙学人,充实了集美的师资阵容。两年后他调任福建教育厅督学,兼任福州实验学校校长。
1938年,抗战期间,王秀南专任福州师范校长,领导全闽师范生。即使在抗战期间,他还努力地出版了第二本专著《今日的师范学校》。在任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王秀南实行战时的“三杆”教育,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日寇的侵略;拿起锄头能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克服物质困难。
1942年末,王秀南应聘于国立中山大学,出任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并且由副教授升任教授。此时他出版第三本著作《现代教育学鸟瞰》。1945年,中山大学因战事被迫停课,王秀南偕妻子归闽,受聘为国立暨南大学教授。据学生回忆,他在暨南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一向都是先备教学纲要,使在座学生有条理可循。原理与实际,并行不悖,总以使学生明白,且能启发问答,自感兴趣盎然。不久抗战胜利,国立暨南大学迁回上海。王秀南受上海商务印书馆之约,撰写《战后中国之国民教育》一书。
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国又陷入国共内战。1949年,王秀南离幵上海,返回厦门暂任国立厦门大学教授。不久后,他与妻子南渡,远赴印尼。初到椰加达,受印尼华商联合欢迎,并创立印华高级商校,并领导华校教联会。
1955年,印尼排华日益严重,王秀南遂舍印尼来新加坡,出任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讲师。翌年任马来亚麻坡中化中学校长。1958年巴生光华高级中学成立,王秀南应聘为校长,连任九年。当年光华高级中学在他的领导下,政府会考成缋斐然,荣获雪州华校第一,联邦华校第二。
1965年,王秀南退休后重返新加坡,应聘为师资训练学院大学文凭班高级讲师。在这期间,他为新加坡培养了500余名教师和校长,并著有《南国笔耕》、《星马教育泛论》、《东南亚教育史大纲》、《王氏开宗百世录》、《终身办学经验淡一王秀南教授百岁回忆录》等众多著作。
他在80岁那年出版了《教学著述六十年》回忆录。2000年2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
小学毕並后,升学于陈嘉庚所创之集美师范,不但免交学费,且还获得膳食补贴。据王秀南回忆,在集美师范求学时,因学校缺乏书记抄写讲义,自己受老师推荐代抄讲义,每张可获得一角稿费;他勤俭累积,按月寄回家乡奉养祖母。集美师范毕业后,他受集美附小聘为教务主任,不久再升任教务委员领导校政。在任职校务委员时,王秀南与同事谢诗白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妇。
不久王秀南北上江浙考察教务,并萌生继续深造之念头。他与妻子双双获得集美师范的贷助,负笈于南京中央大学,他主修教育,妻子则主修地理。1931年,王秀南中央大学毕业后,受江苏教育厅委任为南京女子实小的教育指导员,同时兼任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编撰《教育实验》月刊,也著有《实验教育》—书。不久又受河南大学聘为教育系讲师,兼任开封教育实验区指导员。
1933年,祖母在家乡逝世,王秀南为奔丧而南归,受母校聘为集美中学及师范之校长。出任校长后,他礼聘不少江浙学人,充实了集美的师资阵容。两年后他调任福建教育厅督学,兼任福州实验学校校长。
1938年,抗战期间,王秀南专任福州师范校长,领导全闽师范生。即使在抗战期间,他还努力地出版了第二本专著《今日的师范学校》。在任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王秀南实行战时的“三杆”教育,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日寇的侵略;拿起锄头能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克服物质困难。
1942年末,王秀南应聘于国立中山大学,出任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并且由副教授升任教授。此时他出版第三本著作《现代教育学鸟瞰》。1945年,中山大学因战事被迫停课,王秀南偕妻子归闽,受聘为国立暨南大学教授。据学生回忆,他在暨南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一向都是先备教学纲要,使在座学生有条理可循。原理与实际,并行不悖,总以使学生明白,且能启发问答,自感兴趣盎然。不久抗战胜利,国立暨南大学迁回上海。王秀南受上海商务印书馆之约,撰写《战后中国之国民教育》一书。
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国又陷入国共内战。1949年,王秀南离幵上海,返回厦门暂任国立厦门大学教授。不久后,他与妻子南渡,远赴印尼。初到椰加达,受印尼华商联合欢迎,并创立印华高级商校,并领导华校教联会。
1955年,印尼排华日益严重,王秀南遂舍印尼来新加坡,出任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讲师。翌年任马来亚麻坡中化中学校长。1958年巴生光华高级中学成立,王秀南应聘为校长,连任九年。当年光华高级中学在他的领导下,政府会考成缋斐然,荣获雪州华校第一,联邦华校第二。
1965年,王秀南退休后重返新加坡,应聘为师资训练学院大学文凭班高级讲师。在这期间,他为新加坡培养了500余名教师和校长,并著有《南国笔耕》、《星马教育泛论》、《东南亚教育史大纲》、《王氏开宗百世录》、《终身办学经验淡一王秀南教授百岁回忆录》等众多著作。
他在80岁那年出版了《教学著述六十年》回忆录。2000年2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

王秀南部分著作
参考资料:
1.王秀南主鏺,《王氏立姓幵族百世谱暨海内外王氐宗亲会联谊录》,新加坡: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1982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走进新加坡
- · 新加坡海南组群组织概述
- · 新加坡侨领·金门骄子王三龙
- · 王三龙父子
- · 新加坡族谱学会宗旨
- · 渡琼始祖之王氏家谱谱序
- · 沙巴州王氏宗亲会2004年10月组团遊柬埔寨
- · 黄友江· 新加坡华族谱系序
- · 《怀琼录》
- · 新加坡福建会馆授权本网转载王三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