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金门.先贤录.新加坡篇(一)王三龙

2015-05-14 09:33:04来源:新加坡金门会馆之《金门先贤录.新加坡篇》2015年3月出版

打印 字号: T|T
 

王三龙企业家
ONGSAMLEONG
1857-1918
 
    王三龙,原籍福建金门县。1857年出生于新加坡,卒于1918年2月7日,享年60岁。根据1918年2月7曰《海峡时报》新闻,王三龙于晨3点,逝世于武吉知马(Bukit.Timah)的住宅。王三龙的墓碑铭刻其卒年为民国六年十二月,如以阴历计算为戊午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据宋旺相《新加坡华人百年史》的记述,王三龙在21岁时便开始从事小规模的代理生意,并经营地产交易,获利不少。以后他取得马来半岛上彭亨(Pahang)及丁加奴(Trengganu,今改为甘马挽(Kemaman)的木材开采专利。
    王三龙的火锯厂称为远利火锯厂:后改为远利源。1899年时他以王三龙公司的名义取得圣诞岛磷酸有限公司的杂货供应权(有关圣诞岛ChristmasIsland简介见后)。此外,王三龙在印尼峑淡岛(BatamIsland)建有一座叫龙远窑的砖厂;生产砖块供应新加坡的建筑行业。
    1907年4月23日《叻报》上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
    轮船启航
    启者敝有轮船一艘名曰胶珑,常川浮罗株柔、汕丹(苏门答腊之Siantan凤舞鸾(廖内的Natoena,即位于南中国海的纳土纳岛NatunaIslands)等处,诸君如有附货抑搭客者,请各玉临老巴刹,海墘门牌十号,本土库内相商可也。此佈。光绪三十三年初八。
峇淡砖窑土库谨启
    由此可见,王三龙峇淡砖窑的货轮除了运货还提供载客服务。日后王三龙刊登的的广告宣称,其峇淡砖窑所生产的砖块,由英国匠师督造,质量优良,耐火耐水。当时工部局的建造工程,时常购买使用王三龙的峇淡砖。1910年凤山寺建造时,也曾使用峇淡 砖窑出产的砖块。
    与19世纪新加坡其他华商相同,王三龙经商致富后亦致力于慈善。1907年,闽帮创办道南学堂,王三龙以远利源商号的名誉,捐献400元。1910年,以王三龙为首的“倡修路董”(包括王君于、王祈顺,王长顺等)倡议修缮来往闽帮义冢新恒山亭与王氏太原山之间的道路。这是由于连接这两座义冢的山径,牛车络绎,造成道路坍塌,每到清明时,车辆难以通行。同年,王三龙还捐资予圣约瑟书院(St.Joseph’sInstitution)的修建。
    王三龙还联合本地多位殷商与侨领成立联合火锯公司,专营建筑木料、砖瓦及灰石。并以各式轮船、驳船提供运输。联合火据公司的諠事包括:陈贞祥、林文庆、陈先进、邱国瓦、黄瑞武、林推迁、黄文汀、林义顺、谢忠池、杨万庆、亚实哈。大总理为陈贞祥,总理王平福、副总理吴士基。王三龙(联合火锯公司在《叻报》刊登的广告,王三龙写成王三良)任公司主席。联合火锯公司的总行设于老丝丝街59号。
    1927年龟屿福山宫重修,联合火锯捐献15元(联合火据的副总理吴士基以个人名誉捐献100元)。
    王三龙曾担任万才和公馆的会长多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慷慨认捐各种战争基金,并出资在新加坡义勇军军团训练场兴建车库,对海峡殖民地义勇军团在防卫殖民地所做的努力,表示敬意。
    宋旺相如此评价王三龙:“他一生勤劳刻苦,孜孜不倦地工作,虽然教育有限,却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商业的灵敏,建立了自己的家业。”
王三龙于1918年2月7逝世,遗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王梅娘)。王三龙的夫人杨贤娘的姑母为宋佛俭之原配。杨氏逝世于1935年4月23日,与王三龙合葬于王氏太原山。王三龙夫妇的双圹墓域宽广,为咖啡山之冠。
    为了纪念这位企业和慈善家,1928年英殖民地政府将位于惹兰勿刹UalanBesar)与凡尔登路(VerdunRoad)之间的一条小路命名为三龙路(SamLeongRoad)。
    王三龙长子王文达(OngBoonTat)也是新加坡侨领,1888年出生,就读于莱佛士书院(RafflesInstitution),并且获得牙直利奖学金(GuthrieScholarship)。王文达于19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经商,将王三龙公司扩展,并且在槟榔屿开设分行,经营极为成功。他热心推动公益事业,被殖民地政府封为太平局绅。直落亚逸附近的文达街(BoonTatStreet,天福宫边上)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王三龙次子王平福(OngPengHock),受教于莱佛士书院,又受父亲培养经营木材业,后来担任联合锯木厂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经常往返槟榔屿视察业务。
    备注:圣诞岛位于印度洋,1643年的圣诞节由英国船长烕廉•迈纳斯(William.Mynors)所发现,因此命名为圣诞岛。1888年拼入英国,1945年被日军占领,1946年归属为英属新加坡管辖。1957年新加坡自治前,澳大利亚要求英国将主权移交澳大利亚,并补偿290万镑予新加坡。
参考资料:
1.    《叻报》
2.    《总汇新报》
3.    宋旺相著,叶书德译,《新加坡华人百年史》,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993年
4.    柯木林主编,《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新加坡:福建会馆,2012年
 
 
     1918年,王三龙出殡时的珍贵相片。相片中可看见柔佛苏丹所安排的禁卫军(后排)护送王三龙的灵车。
 
 
新加坡金门会馆之《金门先贤录.新加坡篇》2015年3月出版            
           徵得主编许振义和副主编吕世聪、杨素美之同意而由王春旭转载至世王网(201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