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三龙父子

2013-11-01 10:26:11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作者: 王 全 钦 (新加坡)
 
 
    王三龙(1857-1917)
    王三龙原籍福建省金门县,1857年出生于新加坡。由于家境贫寒,所受的教育不多,在21岁时开始经商,从事小规模的代理生意,并经营地产交易,获利不少。以后取得马来半岛彭亨及丁加奴(今改称登嘉楼)的甘马挽(Kemaman)的木材开采权专利。1899年他以所经营的王三龙公司(Ong Sam Leong & Company)的名义取得圣诞岛磷酸盐有限公司(Christmas Island Phosphate & Company)的杂货供应权,独家供应圣诞岛所需的采矿契约劳工,因而发迹。此外,他也在印尼的芭淡岛(Batam Island)建有一座砖厂,生产砖块供应新加坡的建筑行业。
    王三龙为人勤奋,经营得法,其家族在新加坡、马来亚和印尼等地拥有不少地产和园丘,俨然是当时南洋一带的巨富之一。他所居住的豪宅,是建在新加坡武吉知马路的玫瑰山庄园(Bukit Rose)。
    王三龙曾任万才和公馆的会长多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慷慨认捐各种战争基金,并出资在新加坡义勇军军团训练场兴建车库。对海峡殖民地义勇军团在防卫殖民地所做的努力,表示敬意。宋鸿祥(又名宋旺相)在其所著的《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内这么评价王三龙:“他一生勤劳刻苦,孜孜不倦地工作,虽然教育有限,却靠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对商业的灵敏,建立了自己的家业。”王三龙于1917年12月逝世,葬于王氏太原山的武吉布朗墓地(Bukit Brown Cementary),余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王梅娘)。王三龙的夫人杨贤娘的姑母为宋佛俭之原配(宋佛俭乃宋旺相之父)。杨氏逝世于1935年4月23日,与王三龙合葬于王氏太原山。新加坡有一路名为三龙路,就是纪念他的。现在位于新加坡小印度的三龙路(Sam Leong Road)就是纪念王三龙其人的。
    王三龙育有文达(Ong Boon Tat, 1888-1941)和平福(Ong Peng Hock)二子,兄弟两人都在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求学毕业。
   1923年,两兄弟以王三龙公司的名义,创立了新加坡当时最具规模的新世界游艺场。不过,在1930年代中期,游艺场为邵氏兄弟集团所收购。现在新加坡新加坡直落亚逸街附近的的文达街(Boon Tat Street)和文达连路(Boon Tat Link),就是纪念王文达的。文达街位于福建会馆的天福宫附近,民间俗称妈祖宫边。
    王三龙长子王文达(Ong Boon Tat)也是新加坡侨领,1888年出生,就读于莱佛士书院,并且获得牙直利奖学金。王文达于19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经商,将王三龙公司扩展,并且在槟榔屿开设分行,经营极为成功。他热心推动公益事业,被殖民地政府封为太平局绅,且担任过市议会的议员。王三龙次子王平福(Ong Peng Hock),受教育于莱佛士书院,又受父亲培养经营木材业,担任联合锯木厂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经常往返槟榔屿视察业务。
   王文达育有二子,王长辉(Ong Tiang Wee, 1909-1999)和王长源(Ong Tiang Guan),其中长辉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在留学期间,为剑桥大学的拳击队代表。长辉毕业学成回返新加坡,从事执业律师专业,成为著名律师机构—黎觉及王律师馆(Laycock & Ong)的合伙人,同时担任新加坡义勇军华人分队的义务军官、市议会议员、华侨保险公司董事等。
   1950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从英国留学学成回到新加坡时,李光耀在自传里说,“我外出探望旧雨新交,重新建立联系;一天,我拜访了一位在司法部门任职的朋友,正要离开最高法院时,遇见著名的海峡土生华人律师王长辉。本地报纸曾经报道我回来的消息,而且对我和芝(即李夫人柯玉芝)在剑桥大学取得优异成绩也做了显著的报道,这引起王长辉的注意,他问我是否有兴趣到他和黎觉所设立的黎觉及王律师馆当见习律师。我表示有兴趣,他随即安排我第二天去见他的资深合伙人黎觉。”因王长辉的介绍,李光耀加入黎觉及王律师馆,担任黎觉的见习律师,月薪500元。王长辉兄弟都是海峡土生华人(峇峇),从1942到1992,王长辉一直是海峡土生华人协会(The Peranakan Association)的主席,也是该协会的主要推手、支持者和终身名誉主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