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王阳:三尺机台上的人生
在被誉为“航天航空动力装置摇篮”的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里,王阳与车床为伴,一干就是三十年。他先后完成了神舟飞船十大关键部件之一的“连接分离机构”的研制加工任务,探月工程关键装置的研制批产任务,两种大型大运载火箭和七种系列型号导弹武器发动机的研制批产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防杀手锏武器装备等国家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在这普通三尺机台上车出了别样的人生。
助力神舟飞天功不可没
1997年工厂承担了神舟飞船十大关键件之一的连接分离机构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之一的王阳,担负了连接分离机构关键件的试制加工任务。面对无可直接参考的技术资料、无可借鉴的经验、国内无任何生产过此种产品先例等困难,他与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周密研究,开始了样件的加工。在那段日子里他在机床上连续工作两个多月,一天也没休息,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经过反复摸索,多次验证,攻克了难关,终于加工出了合格的样件,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正式产品的加工之中。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他圆满地完成了首批加工任务,合格率达100%。确保了分离连接机构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特别是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从不载人飞行到实现载人飞行,从载人飞行到交会对接,他交付的产品合格率全部达到100%,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和耽误工期的现象。正是他用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前人没干过的“活”的精神,创造了国内机械加工行业的又一次加工之最。
潜心学习实践终成大器
部队复员仅二十岁出头的王阳,面对自己底子薄、基础差的弱点,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凭着一股韧劲,硬是啃下了金属加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等技术理论。技术成熟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的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班组管理实践当中,班组建设走在工厂的前列。
在三十年的车工生涯中,他摸索总结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加工操作法,即:一看,二选,三找,四细,五严加工法,并对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做到精益求精,确保了每一项产品加工一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平凡的车工岗位上创造了出连续21年无废品的惊人记录。
工作中,他主动勇挑重担,加班加点是常态,领导强制他休息,他转一圈就偷偷的回到工作岗位继续生产。在加工某型号关键件时,由于周期短,公差要求严,他主动加班加点,连续奋战10余天,有时一干就是半夜,甚至凌晨2、3点钟,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确保了产品按期交付。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里,他完成工时58512小时,相当于十年干了二十年的活;他义务献工1968小时,主动加班256天(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勇于技术革新乐此不疲
在加工国家某战略型号关键重要件壳体时,工艺规程要求用四爪卡盘直接加工到尺寸,他建议工艺部门改为先用四爪卡盘加工一端,再用螺纹芯棒加工另一端的办法加工,使工效提高一倍。在批产加工上述型号涡轮时,他制作了三套自制工装,缩短了任务周期,提高了效率两倍,其自制的三套工装均纳入工艺规范,列为专用工装。
近年来,他攻克生产难题26项,实现技术革新29项,小改小革53项,自制工装、改进刀具62项,33项技术成果纳入工艺规范,获得国家专利3项,创价值近百万元,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的先锋带头和模范表率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打造领军团队、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2011年3月,沈阳市国防工会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 “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技能传承和导师带徒活动,室内3名同志晋升为高级技师、8名晋升为技师,两年累计完成上级和工厂赋予的技术攻关任务28项,为祖国的载人航天、尖端导弹武器研制和工厂的核心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一名普通车工,飞削间闪耀别样人生;他是一名车工班长,点滴中屡创生产佳绩;他是一名劳动模范,平凡里蕴藏动人力量。他曾经说过:“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工厂、我要为祖国的航天梦贡献属于我的力量。如果还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航天事业的车工。”(文/三院一一一厂张银华文)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