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要在相互尊重中传承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良善之根,是做人之本。父母是世上最亲之人,同血脉共基因,如果连父母都狠心之人,又如何指望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存在。善从孝开始,有爱亲之心才会有爱人之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的身体源于父母,是父母的一块肉,自我伤害等于间接残害父母。人活于世,多为社会作贡献,是父母价值的延续,也是孝之意义所在。
俗话说“治愚先树德”,什么是愚?笔者认为,愚不在知识的匮乏而在于认识的短浅,不在于思维的迟钝而在于灵魂的丢失。当今社会奢华浮燥,信仰缺失,愚相丛生,与其说是物质社会之祸,还不如说是孝道文化的断层所至。心无孝意,不明孝养父母之重任,所以责任感不强,做事不计后果,我行我素;心无孝意,不知父母养儿之辛劳,所以性格暴戾,自我伤害自我毁灭;心无孝意,不悯别人父母之盼,所以善念丢失,视别人为草芥。因此,笔者认为,“治愚先树德”后应该再加一句“树德先行孝”方可更加完整,更具现实意义。
孝能治愚,但究竟如何传承孝道呢?笔者认为,切不可走极端,“绝对”的孝道也有悖人性,传承孝道还应“父子有道”。
所谓“父子有道“,就是儿女与父母之间,既要有基于血缘的骨肉亲情,也要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和道义。父母与儿女之间要有平等的人格尊严,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而绝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加与顺从。如果只是某一方一味的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任谁也会寒心的,那可能会换来 一方变得理所当然的冷漠,以及自己的竹篮打水式的寒心,最终所导致的是抑郁与愤怒,“焦仲卿”的哀怨就是很好的一种诠释。所以善巧的维持平衡,互相尊重理解,相互感激,感情才得以维持长久,这就是“父子有道”之真意。
所谓“父仁子孝”“母慈子孝”,既是孝道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时也是父母与子女的一中因果联结。父母之仁慈可换来子女的孝敬,同样子女的孝敬也会换来父母的仁慈。父母之爱不能变成溺爱,当然子女之孝也不可一味顺从,两者之间也必须要遵循“父子之道”,如此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关系才能稳固。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之基,传承孝道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但孝道也必须在相互尊重中传承。有尊重相随的孝道传承,才会在合家欢乐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个体的独立价值,确保心灵之康健,继而在公共领域中,做一个追求正义的公民,让社会更具人性更加和谐。(吴新德)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古今中外名人名典论孝亲敬老
- · 文昌帝君阴騭文
- · 富平县编著《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孝道文化》
- · 二十四孝圖之涤亲溺器(完)
- · 二十四孝圖之啮指痛心
- · 二十四孝圖之孝感动天
- · 二十四孝圖之亲尝汤药
- · 二十四孝圖之卖身葬父
- · 二十四孝圖之百里负米
- · 二十四孝圖之埋儿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