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从“孝敬文化节”看孝道文化传承

2015-01-29 10:51:32来源:农博网

打印 字号: T|T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

    润物无声才有力

    笔者无意去争论跪拜父母是糟粕还是精华,只是想问该校校长:“下跪之后,孩子们就学会孝敬了吗?”不可否认,类似的感恩教育现场氛围非常感人,也相信孩子的眼泪发自内心。但是,诸如亲口对父母说“我爱你”或者集体为父母洗脚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会持续影响孩子的言行。跪拜父母也好,珍藏白发也罢,这是在特定的氛围中唤起了孩子内心的感动。但由于缺乏持续推动力,热血澎湃之后,过段时间孩子又将恢复到从前的状态。

    所谓“润物细无声”,孩子感恩教育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某种意义上来说,感恩是双向的,家长只有和孩子多沟通,增进情感间的交流,才会让孩子学会并能够真正懂得什么叫作感恩。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娇惯,导致孩子从小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没有他人。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即便孩子跪拜父母头磕得再响也无济于事。

    别把跪拜当糟粕

    同样的道理,子女以孝之名给父母下跪磕头,表达的是一种尊重、一种礼仪,和封建文化无关。如果有人觉得跪拜之礼是从封建时代传承下来的,所以就应该被全盘否定,那反倒是犯了为否定而否定的毛病,没有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即便是同样的跪拜,其目的和出发点不同,所代表的意义自然不同,我们岂能只见封建糟粕,不见孝道感恩?形式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子女通过跪拜表达对父母的孝道与感恩,和我们通过微笑表达对别人的友好是一个道理。

    事实上,对现在绝大多数在父母长辈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孝道理念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而通过“孝敬文化节”这样的校园活动,可以有效启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孝德理念、感恩意识,同时和父母形成积极的情感互动,密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