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寻美清溪”联合采访之百年南山曾公祠

南山曾公祠堂大门

南山曾公祠内堂

圆门

南山曾公祠堂石雕

曾官宋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天空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在阴暗天空的衬托下,有200多年历史的南山曾公祠更是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还没走进祠堂大门就被正门上方悬挂的牌匾吸引,檀香木制作的牌匾上写着“南山曾公祠”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很有客家人那种“硬颈精神”的味道。大门的两边则悬挂着写有“曾”字字样的大红灯笼,这或许也是曾家后人对这座百年古建筑情感的昭示。
南山曾公祠占地约390平方米,布局讲究严谨,建筑以中轴为对称,三进三开间,一进、二进之间各有东、西两厢房,前堂、后堂间各有一天井,祠堂两边房屋并排而建,气势恢宏。古祠内青砖黛瓦、麻石斑驳、木柱浑圆,屋顶成排木雕栩栩如生,横梁石雕惟妙惟肖,大堂壁画更是精美绝伦。
相传,这座屹立两百余年的建筑瑰宝是由南山曾公祠所在地夏屋村的首个定居者曾寅乔的儿子所建。前人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曾氏后裔对于南山曾公祠的情感归属却丝毫没有减少。采访过程中,记者碰到了在祠堂闲聊的曾官宋老人。穿着白色衬衣、系着印有曾字字样的红色领带,虽然头发已经斑白,但精神抖擞,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看守这座祠堂已经有四十年的时间。
“我为什么还去守护这个祠堂?因为这里是我亲情的寄托,是我生命的活力。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宗”。曾官宋老人说,他每天下午两点到祠堂开门,五点关门。
90岁高龄的曾老四十年来就是做着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却令人感动的事。曾老在这个祠堂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村民生活的改变。他这个村子的族长,他深知这个祠堂的存在,是整个村的凝聚力所在,所以他要把村民的这份寄托看护好。
厦屋村现有在家村民约780人,旅居香港和侨居异国他乡的也分别有700多人,但每年的年初二他们都会回到南山曾公祠共同祭拜祖先。那时全村家家都精心准备肥鸡、肥鸭,集体参拜,祈求族人繁荣昌盛,世代平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清溪镇厦屋村早已洋房林立,但南山曾公祠依旧完好,它不仅是村内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更是厦屋村民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