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争亚:传统文化习俗究竟应该如何坚守

2015-03-19 09:53:41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郑州)

打印 字号: T|T
写下这个题目,概因为节日期间媒体报道的一则消息所引发。

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除夕夜至初一白天,全国有20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其中40多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造成空气质量明显变差的罪魁祸首当然还是春节期间人们过度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

正如凡事都有两面性的道理一样,烟花爆竹在给人们带来热闹喜庆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产生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问题,诸如,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产生噪音以及大量纸屑垃圾。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加剧雾霾形成、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问题也逐渐为社会所认知。

正因为烟花爆竹这种看似有利有弊的两面性效应,以致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此起彼伏地存在着年节期间烟花爆竹是“放”还是“不放”两种声音的争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包括郑州在内的不少城市都曾经历过由“限”到“禁”,再由“禁”到“限”的反复。恕笔者妄加猜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反复在有些地方或许还可能重新出现。窃以为,类似这种“翻烧饼”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久而久之还会削弱政府所作决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笔者认为,作为政府来讲,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要确立辩证思维,真正把坚守传统文化习俗与倡导现代文明新风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既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也不能完全撒手、放任不管。其次是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引导公众认识到,倡导文明新风不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全盘否定,坚守传统文化习俗也不能固守那些与时代新风不相适应且已被实践证明应予革除的陋习。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曾经沿袭上千年的许多传统习俗已经悄然改变,过去过年要在家中闭门守岁,如今很多家庭举家外出;过去拜年须逐一登门,而现在利用手机发短信、微信送祝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节前,大河报曾经作了“今年春节你还会放鞭炮吗”的调查,结果有五成网友表示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加剧,会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节日期间,笔者也曾经与街头的一些烟花爆竹销售者有过交流,大多数商贩表示,今年的生意不如以往。另据节后媒体报道,郑州今年产生的烟花爆竹垃圾比去年少了百余吨。由此可见,只有我们宣传引导的工作做到位了,公众在坚守传统文化习俗与移风易俗问题上是会作出正确取舍的。

春节虽然已经过去,但如何与时俱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我们应当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习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使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