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和:把古老的手工纺织技艺传承下去
走进冯庄村的一个普通院落,一阵有节奏的咔嚓声便传入耳中,这就是王同和家的简易纺织厂。
冯庄村的村民,过去大都以养蚕缫丝为生,每家都有纺织机。王同和的父亲王成维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北京一家店铺当学徒,利用在京的一些人脉,回到村后搞纺织为北京一些店铺提供水纱。后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原本红火的纺织业日渐消落,一些纺织机甚至被打砸损毁。改革开放之后,王成维修整了几台被毁坏的织机,重新飞起了梭子,为过去的老客户继续提供优质水纱。
20年前,父亲王成维去世。出于对纺织这门手艺的热爱,王同和子承父业,与村上的老伙计们一起继续运转着父亲的手工纺织,并且由原来的两台织机增加到了四台。他说,他不仅是继承父亲的事业,更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王同和介绍说,手工纺织需要抡经、上套、打纬、印染等多道工序,特别是用的颜料,必须是天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细活”。
纺织厂里年近七旬的老工人郭松火,年轻时就跟着王同和的父亲干,现在整整干了30多年了。老人坐在古老的纺织机前,熟练地用手将一根根丝线穿过去。在原始纺织技术濒临失传的当下,能在这里感受着古老的纺织气息,让人感慨万千。
王同和对手工纺织有一种深沉的爱,但是,看到目前的现状,他又忧虑重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干这些又苦又累的活儿,厂里仅有的四个工人都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而且由于原料和成本很高,手工纺织挣不了几个钱。因此,王同和有一个朴实的愿望,他说:“现在的工人也都已经老了,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到我们这一项事业中来,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孙海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