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公开基台峰石板埕小记
趋利避害 辗转四迁
——永吉公开基台峰石板埕小记
——永吉公开基台峰石板埕小记
永吉公生卒年已无从考证,但据宗普零星记载及前辈们口口相传,永吉公为王家排行第四,故亦称元四公,其幼年聪睿过人,心地善良,吃着粗茶淡饭,平时喜欢赤膊,风里来,雨里去,不戴斗笠不穿棕衣,皮肤黑得发亮,仿佛上了釉,雨水打在身在,就像落釉瓷上往下滑,不到二十岁长成七尺男儿,他长相出众,相貌堂堂,嘴唇不厚,口齿伶俐,身板厚实,胸膛高挺,说起话来,声如宏钟,走路时胳膊微微甩向外,七寸外八字脚,自有一种坚定的自信和不容侵犯的尊严。他未满20岁即当家,主持家庭生计。永吉公祖籍在福宁,“郡治东南十余里,赤岸城为王氏故址,居民虽少,乔木尤多,为开闽王审知公嫡派在南宋时登科第膺仕版者,最为称盛。到元末(公元1350年左右)战乱不断,加之倭寇不断侵扰闽省沿海地区,元朝政权对倭贼猖狂肆虐束手无策,百姓悉遭蹂躏,其间存者百无二三。赤岸被寇毁,王氏家族迁徒各处。”
永吉公为避乱举家从霞浦赤岸迁往嵛山,途中,当船行至半海之际,狂风大作,刹那间,三艘船颠簸得十分厉害,恐有倾覆的危险,此时,平素笃信观音菩萨的永吉公即命全家大小跪下,向观音菩萨起愿:“弟子王永吉为避倭害举家搬迁嵛山,祈祷观音菩萨保佑一路平安,王永吉携全家感恩不尽!”果然,不到一筒烟工夫,风浪平静了许多。但迁徙至嵛山后,仍遭寇贼搔扰。不久永吉公又迁至朗当。迁到朗当后,第三年初冬,王家放养的一头牛失踪了,经四处寻找,终于在台峰石板埕找到。放牛的人欲牵牛回朗当,可牛就是不肯离去,十分依恋石板埕。原来,这地点坐北朝南,寒风吹不到,十分温暖。经连牵带赶,总算把牛牵回家里。但两天后这牛又失踪,最后还是在石板埕找到。放牛郎把找牛的经过说与永吉公听,永吉公感到石板埕有风水,并亲自前往察看,果然是个好地点。于是经商议,举家就又搬到石板埕。
永吉公举家迁至台峰后,披荆斩棘,垦荒造田,开山修路。经连续数年开拓,范围不断扩大,东至靠近南镇的鹦哥岩、长马,西至玉岐的鸟坑,北至党洋、金竹湾,南至溪美的富老洋,方圆数十里,面积达3000多亩。据修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王氏族谱序称,“鼎治之东有台家洋王姓者耕读传家,忠厚继世,素称滨海望族”。可见永吉公在发家治家持家方面颇有一套办法和措施。在当时“沿海一带悉遭寇蹂躏…… 台峰吾宗自明初发祥,屡经丧乱离而复合,衰而复盛”。这是“祖宗功德之积累与圣朝教泽之涵濡均非浅鲜也”。
现在台峰石板埕、秧厝头、上宅、下厝基、下宅尾五个村落,房屋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门头修筑看,每个门头右侧都筑起一堵高1米、长约20-30米风水墙,既可防盗(一旦盗贼进门行窃,只要守住门头,就可以瓮中捉鳖),又可防止路人过此地时跌倒摔到下坎,让人产生安全感。永吉公在修建五个村落时,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上宅面前的安堂塘筑起上一堵坝,坝上坝下种着许多风景树。这不仅美化环境,而且从风水学来看,也起了一个防止财水泄漏的作用。水从安堂塘流出,经过“S”型线路之后,形成兜抱之水,缓缓从秧厝头、石坂埕、下厝基、下宅尾流入洋中,滋润着广袤稻田,尔后注入大坝山沟,流经后港进沙埕港、东海。
人丁和村落的安全是永吉公建设家园首要考虑的问题。台峰海拔320多米,永吉公从朗当搬迁台峰后,他最多也是最早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沿海突出部防止台风的侵袭,所以他种了七片300多亩的森林。1958年农历7月18日的强台风和2006年8月10日的桑美超强台风袭击福鼎沿海,如果没有这几片森林阻挡,台峰的民房将不可想象。永吉公未雨绸缪,足见他深谋远虑,处事十分的精明。另外,从秧厝头的水井,我们也可以看出先贤办事细心周到。在秧厝头门头通往水井的小路上,先人在距水井十五、六米处立了一个60厘米高的石门槛,这显然是为了不让五六岁孩儿走到水井那里去,以防不测。 五个村落的后门均有水井,四时不涸不溢,冬暖夏凉,井水十分清澈甘甜,而尤以祠堂里两口水井的水更是清淳甘美。常饮自来水的朋友尝到如此甜美的清泉,都会情不自禁地赞赏这甘甜的水,都会说难怪台峰人均寿命83岁。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台峰人口不断增加,永吉公把目光转向台峰四周的地点—玉岐、东岐、小白鹭、富老洋、溪美、店下、沙埕等处。许多王氏后裔迁徙到上述地点,至今永吉公膝下已发展至5000余人,成为东海之滨一个较为繁荣的家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