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记沙埕镇台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侗弟

2015-01-19 11:28:26来源:福鼎新闻网陈永远

打印 字号: T|T

——美丽海岛上的美丽支书
 

“厚壳贻贝是上天赐予台山人民的瑰宝,我们不能让它任由人肆意采摘。”初见王侗弟,他正在为保护台山岛的野生厚壳贻贝奔走呼吁,“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不能做台山人民的罪人。”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透露出王侗弟对台山村这片土地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王侗弟,沙城镇台山村支部书记,村医疗所医生。

甘守寂寞,

  孤岛行医30载

1979年,王侗弟高中毕业,和当时很多怀揣着“跃出农门”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边在村里边代课边复习,准备再次迎接高考。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村里唯一的一位“正牌”医生回长乐老家了,村里花高价请了一位城关的医生,也许是“水土不服”,隔三差五往城里跑,于是村里就经常出现没有医生的尴尬境地。村里面决定培养一个本村人当医生。于是当时的村支书找上了王侗弟。

王侗弟就一口应承了下来,开始了四年的学医生涯。“跟其他学生不一样,妇科、产科、内科、外科……我什么都得学,因为村里就你一个医生,你什么都得会点。”台山村是福建省内距大陆最远的岛屿,因此村里从孩子的出生到病危人员的抢救都离不开村里的医疗所。从医开始,经王侗弟亲手接生的孩子就有40、50例,后来他“怂恿”自己的老婆学习接生技术,才避免了男同志接生的尴尬。

在岛上行医,最惊险的就是抢救意外伤员。从岛上开挂机船最快的速度也要3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就是病人的“鬼门关”。每当这个时候,王侗弟总是亲自护送,全程陪同,一边给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和治疗,一边还要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从医30载,经他手上抢救成功的病人不胜其数:渔民施作秦,在海上作业时出现意外,手臂被机器绞断大出血;渔民卢圣经摔倒在船舱里脾脏破裂大出血;渔民陈和平胃肠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意外的出现是不分时间、场合的,抢救病人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因此他经常顶着大风浪,有时甚至是台风天气强行出岛,这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对此王侗弟丝毫不以为然:“病情就是命令,当时哪里想那么多。”行医30载,王侗弟上门服务从不收出诊费,不论早晚总是随叫随到。

勇于担当,

  美丽海岛带头人

2006年,王侗弟被全体党员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上任的第一天,他和新任的村两委班子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岛上人员大量外出,青壮劳力急剧减少;村财政入不敷出,欠债累累;老百姓对村干部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

如何迅速扭转这样的局面?凭借着多年行医结下的人脉和威望,王侗弟从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入手,改善干群之间的紧张关系。

2007年村民王爱河、王园群因雇工纠纷出现争吵,王爱河老婆有高血压当场昏倒,王侗弟一边积极抢救病人,一边主动介入双方纠纷调解。经过他一番劝说,双方达成和解。“当村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出于公心,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王侗弟当村书记8年多,正因为办事公正,村民也乐于找他“倾诉”,许多矛盾纠纷不出村就得以解决,台山村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

村容村貌的改造是放在王侗弟等新一届村委班子心头的一件大事。以前的台山村,岛内交通不便,码头小,村民用水用电难,环境“脏乱差”,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村里事业的发展。

2006年开始,村两委班子认真面对、积极向外争取资金,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联合驻岛部队,向上级争取400多万,完成台山海防公路4公里水泥硬化,解决了渔民鱼货运送问题;争取120多万元,兴建三级渔港码头;先后投资110多万解决“用水难”问题;争取市委、政府和电力公司的支持,投入200多万的电力补贴,让岛上村民和其他地方一样做到同网同价……一桩桩实事的办理,迅速地扭转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也让岛上的面貌焕然一新。

科学规划,

  美丽海岛展新篇

2012年台山岛被评为“福建省十大美丽海岛”第一名,岛上游客日益增多,旅游业蓬勃发展,这给台山岛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建设生态海岛”、“打造中国休闲旅游鱼钓第一村”作为台山村未来发展的目标。目标明确后,又集思广益,充分酝酿后把加强保护野生厚壳贻贝、改善往返交通条件、统一规划海钓基地这三件事,作为“建设生态海岛”的基础要事,集中力量抓落实。

采摘野生厚壳贻贝一直是台上渔民一项重要收入,如何平衡好渔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让采摘和保护两不误?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王侗弟和两委班子计划成立渔业合作社,让渔民参与自治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包装,让野生厚壳贻贝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资源。

针对往返岛上的交通船速度慢、班次少、船体陈旧等问题,王侗弟和村两委班子积极与开发东台的旅游公司协商沟通,让他们投资200多万购买大型玻璃钢双体高速客船“海峡六号”,现在从沙埕到台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高速又安全。“以前每年到岛上的旅客人数达2万之众,最多的一年有3、4万人,岛上从事旅游接待从1家发展到11家,旅游收入每年可达500多万元。”“台山岛目前有四个海钓基地,经过村里统一规划,基地目前交通便利,配套齐全,集海钓、潜水、休闲观光、旅游接待于一体,经济效益明显。”……王侗弟如数家珍。随着他生动的叙述,台山岛的美好前景呼之欲出。

有好几次王侗弟都有机会离开台山到城里,但一想起当初服务好村民的承诺,想起村里对他的培养之恩,他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我今年52岁了,不知道还能在岛上坚持多少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台山岛更好地发展,让‘美丽岛屿’名副其实。”

□ 陈永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