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亦鸣印象 名医;诗人;书法家

2014-02-15 12:58:24来源:集邮专家阮嘉金博客《名家风采》

打印 字号: T|T

    王亦鸣是我二哥的挚友,他比我年长十多岁。刚认识他时,他风华正茂,而我是个小小少年,那时,我正在故乡一所中学苦读“数理化”,备战高考。时运不济,王亦鸣当一位乡村医生,而我二哥当一位乡村教师,两人算是天涯沦落人,便惺惺惜惺惺,成了莫逆之交。众所周知,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家穷得叮铛响,他每次来,也没什么好招待,粗茶淡饭,缺鱼少肉,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愧疚。在我的记忆中,与他相见的机会并不多,大概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吧,但留给我却很深的印象,他风度翩翩,博学多才。高中毕业后,我远赴广东深造,后来又到河南工作,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见过他,算起来大约有30年了。前几天,偶然读到他的博客,感到十分亲切,又非常激动,不禁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名医王亦鸣   

    在“一打三反”期间,王亦鸣因政治观点问题,全家作为专政对象被下放到太姥山下一个小山村监督改造,白天劳动,晚上自学中医。王亦鸣依凭着过人的天资,超人的毅力,终于自学成才,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渐渐地,在方圆几十里地,王亦鸣成为颇有名气的医生。   

    记得有一次,我大嫂受惊后生了一场怪病,躺在床上不省人事,当地医生束手无策,恰好王亦鸣来到我家。他仔细诊断了我大嫂的症状,然后同我大哥悄悄耳语,不知说了些什么,我大哥点了点头,好象是同意他的治疗方案。大嫂不知服了他什么奇丹妙药,不久,病竟然神奇地好了。以前我是耳听为虚,那一次,总算亲眼目睹了他精湛的医术。

   “四人帮”粉碎后,宁德地区招考首批中医师,王亦鸣和几百名“赤脚医生”去赶考,竞争那仅有的10个名额。最终,王亦鸣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优异的综合成绩,榜上有名,成了一位吃“皇粮”的中医师。在正规医院里,王亦鸣如鱼得水,他的医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听我二哥说,王亦鸣后来连续当上了当地几家医院的院长,还是福建省五一奖章获得者。

     诗人王亦鸣

    小时候的王亦鸣,父母双亡,家景贫寒,靠着奶奶为别人缝洗衣服养育长大。但他天资聪颖,尤其在诗歌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能。

    王亦鸣在《缅怀恩师张剑农》一文中写道:也许是缘分吧,听了礼进对先生和古文的介绍,我突然对古文产生了极大兴趣,当天下午就一直静静地站在私塾窗口认真聆听张先生的讲课,我发现这里每个学生的课本都不一样,有左传、四书、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等,先生都一一单独授课,而且出口成章,每一句、每一字都象讲故事一样进行解释,教的太精彩了,简直令人陶醉,我不由地从心里加深了对先生的崇拜程度。课授毕,老师向所有学生出了两题对句:1、水头,2、火笼,还举了许多对偶的例子,如天对地,头对足等等,要所有学生按照对仗工整和平仄要求共同唱答,结果没有学生对上,我听着听着,似乎有所理会,便不由自主地脱口答道:水头对溪尾,火笼对水罐。刹时间,屋里学生们互相讨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大家用惊奇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望着窗外的我,好象说,你怎么会对的来?

    那时,王亦鸣是个12岁的小学生。就这样,王一鸣便戏剧般地成了张剑农先生的门生,而且是最器重的门生。在张先生的精心教导下,王亦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进步神速,用一个假期背完了四本幼学琼林和唐诗,学会了读写古文,推敲平仄、押韵、作对、赋诗和现代小学根本学不到的许多古典文学知识。

    我在王亦鸣的博客“寒碧吟稿”栏目,读到他许久优美精彩的诗篇,如,读王力军老师四大美女十大名妓感赋:“悲歌一曲为红颜,美女江山两拥难。风月秦淮金粉梦,邯郸枕冷晚烟残”。新韵·步杲文川贺年:“虎啸平安贺早春,牛随腊去报佳音。科学发展城乡美,乐借荧屏着意吟”。这些诗谈古论今,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

    王亦鸣将他多年撰写的一些诗歌和全国网友诗友赠他夫人六秩寿庆的诗词墨宝汇编成册,名曰《幽兰雅集》。他说准备给我寄来一本,我收到后定将好好拜读。也许,当我读完这本《幽兰雅集》,我也成为一个诗人了。

     书法家王亦鸣   

    从王亦鸣的博客链接可以看到一串闪亮的书法名家,如刘琳、杨平,弘涛、麻天阔、严太平、曹长安、黄卫东、田俊江、魏增宇、宋心泰等,你想想,他能与这些书法博友,谈线条、讲结构、论布局、议风格,当然对书法十分爱好了。

    王亦鸣酷爱毛主席书法,据我二哥说,他花费了一定工夫临摹毛体字。我二哥结婚时,王亦鸣赠送给他一幅绣有毛主席书法的丝织品。王亦鸣说,这是他珍藏多年的心爱之物,由此可见他对毛体字的喜爱和崇拜。在“红色收藏”十分火爆的今天,这幅用千针万线绣出且带有文革色彩的毛体书法丝织品,无疑已成了一件难得的收藏品,同时,也成了他与我二哥真挚友情的见证。

    在王亦鸣博客,他的书法作品比比皆是,仅在“ 拟联廿七副,敬向网友贺虎年”帖子里,你就可以欣赏到王亦鸣最新创作的一幅幅别具一格的书法力作,希望有一天,也能看到《王亦鸣书法集》,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cee42b0101bltz.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