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聪等台峰籍烈士英勇事迹
在王氏家族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为人民的自由、幸福,有的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有的不畏强暴,好打不平;有的刻苦学习,勇攀高峰;有的辛勤执教,培养人才;等等。王勤聪就是这许多英杰中的一个。
出身贫寒 身残志坚
在东海之滨矗立的一座山峰顶上,有一个美丽、宁静、凉爽的小山村,她就是台峰。台峰,位于南镇半岛西端、店下东北方,毗邻溪美村,靠近篔筜、石牌村,历史上隶属于福鼎五都,店下辖区,村上居住有三、四百户善良、勤劳、朴俭的农民。1903年,王勤宗就出生在这红色的土地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王勤宗4岁时不慎右手跌伤,未及时治疗而致残。家里节衣縮食,先后送他到店下岚亭小学和霞浦中学读书。勤聪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用左手写一手好字,很受人赏识,一位姓王的教师便将勤宗更名为勤聪,意在勤宗聪明,勉励他胸怀大志,奋发向上为国家出力。
勤聪右手残疾,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父母便买药书给他学习。1927年,25岁的王勤聪在后港开设药铺,以行医谋生。他自学药书,潜心钻研,医术渐精,曾被当地百姓称为“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 神医;且为穷人治病常免收诊费,因而深受当地群众赞扬。
勤聪求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的教育,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他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深恶痛绝,为国家前途担忧。闽东革命风暴掀起后,王勤聪深知只有共产党员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身残志坚,心系国家,毅然投身革命,为穷苦人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传革命 不遗余力
1930年冬,闽东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叶秀蕃到福鼎篔筜与福鼎党组织领导人黄淑琮研究革命斗争工作,后同往店下开展地下活动时,遇上王勤聪。勤聪见到叶秀蕃和同窗好友黄淑琮喜出望外,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化名老徐、锐庭,以医生职业为掩护,走村串户,与贫苦农民、进步知识分子促膝谈心,广交朋友,秘密宣传革命。先后在台峰的石板埕、党洋,店下、溪美、后坪、岚亭以及秦屿的冷城等地,发展了一批骨干分子;引领石板埕300多个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并培养了王勤晃、王勤岁、王可养、王序龄、王勤为、王勤罗、王勤勉等青年成为革命中坚分子。
1931年3月,勤聪配合黄淑琮等在店下周家奥村召开秘密会议,布置建立“农民小组”,组织农民抗租、抗债,发展革命力量。4月间,勤聪同党组织领导人罗烈生等人在溪美清溪寺召开社会各界进步人士50多人会议,部署开展抗“烟苗税”运动。会后,分头发动各村群众,组织当地群众举行抗税示威游行,并一举捣毁了设在岚亭的烟苗局。这次抗“烟苗税”的斗争,波及福鼎全县,并取得了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是年10月8日,王勤聪同叶秀蕃、黄淑琮等在店下岩洞召开30多人参加的“反帝大同盟”组织会议。会后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抵制日货”等宣传,揭露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反日寇斗争,在全县欣起了查禁日货的热潮。
1932年,勤聪同罗烈生等人,在台峰的石板埕、党洋和店下的溪美等地的农民小组中发展中共党员。还在溪美吸收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参加马列主义青年团,并成立了团小组。
同年12月2日,王勤聪同叶秀蕃、黄淑琮在后坪田头小岭召开秘密会议,研究进一步扩大革命区域等问题,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农民活动。
1933年冬,中国福鼎县委成立,王勤聪任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他为宣传党的抗战政策,不遗余力地辛勤工作,使革命宣传形成新的高潮。
1931至1933年,在中共福鼎县委成立前夕,为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领导,时任福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马立峰,曾冒着生命危险到台峰党洋王勤聪家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使当地党组织负责人黄淑琮、王勤聪、罗烈生以及进步青年受到极大鼓舞。
捐资买枪 组织暴动
为贯彻落实县委关于 “发动群众自筹资金购买武器,加紧武装斗争”的决定,勤聪身体力行,将后港药店转让给岚亭费思设,作为地下交通站。
为了能多筹集经费,王勤聪还动员妻子喻春娇献款。其实,这时勤聪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喻春娇刺绣。他知道妻子长年累月穿针引线,耗尽心血所积攒的一点钱很不容易。
这天,勤聪对妻子转弯抹角地说:“春娇,我们穷人世世代代拼死拼活动地干,也没过个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就要靠革命呐!”“谁不这样指望将来革命成功过个安稳日子?”妻子诚心实意地说。“干革命不容易哪,不但要人,还要钱,要枪,空手打不了天下啊!”“只要大家心眼齐,没钱大家凑嘛!”于是,勤聪便将县委筹款的决定告诉她,说:“春娇,我想你能不能拿出一点钱?”
喻春娇出生贫寒家庭,又长期受革命熏陶,深知革命道理。听说党组织买枪需要资金,便说:“这些年我也积了一些钱,本来是打算留给女儿添置嫁妆的。要是革命成功,还用得着给她留?”说着便将数年来刺绣积下的60块大洋拿出来,说:“这些钱你都拿去吧,也算我们为革命尽了一份心意。”
在喻春娇的带动下,革命群众纷纷捐资。县委利用献款购买了一批武器,在店下南山成立了一支短枪队,打了几次胜仗。春娇高兴地对革命同志说:“我这个人打仗没本事,穿针引线倒在行。以后还要凑些钱,替革命出些力。”
为了打土豪筹款,叶秀蕃、黄淑琮、罗烈生等人诱捕秦屿大地主林步蟾。黄淑琮等人,为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拦截,将林转移到篔筜、丁基洋,后又转到台峰勤聪家,关押一个多星期,准备再转移到柴头山。林在途中妄想逃脱,被黄淑琮镇压于店下九斗湾。
1934年2月19日,黄淑琮与担任其警卫的台峰籍赤卫队员王勤晃、王勤岁,在店下胡樟安福寺被捕。后被解到桐山惨遭杀害。时年,王勤晃22岁、王勤岁23岁。
黄淑琮等人先后被捕牺牲后,为了打击敌人,给烈士报仇,王勤聪按照黄淑琮生前部署计划,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冷城农民暴动。
建立政权 为民捐躯
1934年4月,福鼎县委成立中共上西区委,王勤聪兼任区委书记。这期间,勤聪先后参加领导成立上西区、上南区苏维埃政府。同年7月,勤聪同陈建安在硖门瑞云,领导成立老鸦湾、岔门丘、瓦窑头、大贝头和秦家洋等村苏维埃政府,随后他又领导成立了瑞云乡政府,这是福鼎县第一个少数民族乡苏维埃政府。
王勤聪在领导地方政权建设的同时,还积极领导开展地方游击战争。他(注:这时的王勤聪的身份,应依据1983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认定王勤宗为霞鼎县委书记【烈字第61-114号】)带领由陈宝鼎任营长的霞鼎县独立营,于5月上旬从磻溪大洋出发,一夜之间打下仙蒲、古坪头和磻溪3个碉堡,缴获10多条枪支,接着攻打五蒲岭碉堡,歼敌30余人,缴获40多条枪支,后又配合闽东红军独立团攻打秦屿镇守敌七十八师的一个营。
1935年1月16日,王勤聪摸清敌情后,同陈宝鼎率领红军游击队声东击西,智袭店下大帝宫,一举活抓敌排长蔡赋三等团兵40余人,缴枪40余支。王勤聪虽用左手打枪,但枪法很准,敌人一听到他到来闻风丧胆。这一仗他亲手击毙5个敌人。天亮时,王勤聪收兵撤到王垅村,王勤聪对被俘的敌兵进行训话。他说:“愿留就留,不愿留要回去就放你们走,继续当民团也可以,但红军来不能抵抗。”训话后,发给每人10元国民党币。这些团兵回去后,没有人再敢抵抗,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
1935年2月,王勤聪和陈宝鼎率部攻打店下岚亭的国民党保安队。经一阵激战,占领了保安队连部,歼敌一个排,击伤10余名,缴获****40余支。接着于3月间,又率部攻打店下守敌——福鼎县国民党保安大队第一中队。由于敌人突然增加兵力,使进攻受阻。王勤聪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撤离。并将红军伤病员先后转移到店下的半山、七姐妹、乌头坝等村和石牌迭石脚海边的大石洞里养伤。在攻打岚亭保安队时,台峰籍赤卫队独立营战士王可养英勇牺牲。同年,台峰籍的区交通员王序龄也在台峰的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时年30岁。
1935年4月,闽东革命领导人大部分已相继牺牲,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不久,王勤聪与上级党失去联系。在敌人疯狂搜捕、杀害革命群众的危急情况下,他避住在店下大运村交通站-亚用家。4月21日(农历3月19日),驻秦屿敌兵到大运“围剿”。王勤聪被叛徒亚用出卖,遭敌人围捕,被敌人开枪打中手部,第二天押至秦屿惨遭杀害,英勇牺牲,时年仅33岁。
王勤聪牺牲后,敌人用竹架将其遗体抬游店下、岚亭、秦屿等地示众,而后抛尸荒野。“为有牺牲多壮志”,烈士的遗骸虽然至今不知所踪,但他立志报国的献身精神光照人间,永垂不朽。迄今,在老区群众中还传颂着王勤聪等烈士的英勇事迹。
(据庄孝赵著《合抱枫之歌·身残志坚的王勤聪》以及王勤聪烈士遗属提供的资料等整理。)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