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关于海南王居正上源世系的初步考证小结

2014-07-10 14:54:51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在我国海南省聚集着一支以王居正为入琼始迁祖的庞大王姓后裔,现代人口约30多万。今年6月24日至27日,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听兰率领三槐王氏总谱副主编王福华、王祖锡,在海南工作站揭牌成立期间,对入琼海南王氏世系进行了部分调研,发现王居正一支的上源世系,虽然同为三槐王氏后裔,然上源世系接点与史载及内地宗谱有明显出入。为考证其世系源流的相应正确性,依据史谱记载,分析如下:

     一、王居正身世与上源世系:

     1、《宋史》卷三百八十一、《中国历史大辞典(下)》P2725页记载:“居正(1087-1151),字刚中,江苏扬州人。第进士。建炎间,以范宗尹荐,官太常博士,累迁起居郎。因素与秦桧善,桧入相,他疾其诡诈,言于高宗,因此得罪,出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志载1132年就职)。不久召入,为兵部侍郎。出知饶州,改吉州(均属江西省)。被害,罢官。起知温州。自知不为秦桧所害,以目疾请祠,屏居常州凡十年,言不及时事,客至只谈经、史……”

另据《海南族谱编从——源流集(简称《源流集》》载:宋绍兴辛未年(1151),居正受秦桧诬,借高宗之命,令居正全家贬迁广东,交监察使安置。同年二月,渡过琼州海峡,到达琼州府。因长途跋涉成疾,于三月逝世,下葬太子山。夫人李氏因秦桧在生,又因交通(海上)不便不安全,只得携二子落居琼州(海南岛)。

     2、清王庸敬纂《王氏通谱》中的王居正上源世系:

《琅邪王氏通谱》卷八P19页载:居正为三槐王氏王言次子王永八世孙。谱载居正事绩与上“1”相同,其世系为:

言——永(彻之弟)——景图——贽——皋——王已——仲原——耆——囗——居正、居修、居厚

     3、《源流集》载王居正上源世系:

   祜——旦——贵——钧——瑞——悦(居正)

      二、摘引上述海南族谱中祜、旦、贵 三世行传如下,以供思考:

世 王祜,字景叔,原籍北直顺天府(今北京)大兴县(河北属)新城街居住,世袭府庠士。五代汉乾祐戊申科(948)第二十名举人,联登会试第十七名进士。汉末周兴未仕。宋太祖建隆辛酉(961)首举贤良方正,诏见分考,选授江南应天府知府。开宝戊辰(968),寻升魏州制诰御史,选户部尚书,赠太傅,享寿七十六,御祭葬终,谥忠烈……荣男旦诰封济国晋王,选进太庙配享。淳化辛卯(991)编忠臣太庙,享祀千秋。大观戊子(1108)举祀乡贤。

娶文忠丞明公长女,诰封济国王母夫人,享寿八十二。

生二子:长讳旦、次讳曾。公婆同葬八仙岩之原(注系海南某地),有碑。

二世 旦公,祜公长子,字子明,世袭公府庠士,宋太祖建隆科(961)举人,联登会试魁元,殿试鼎甲探花及第,宋太祖招为驸马,奉旨游宫,钦点翰林编修,升大学士,赠太师护国公。真宗景德丙午(1006)授端明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大中祥符甲寅征辽扩地有功,加封广宁王,著春秋仪礼经一部,皇极经世书一部,论孟大学中庸标旨一部,编著历朝通监一部,享年七十七,御亲祭葬。……仁宗天圣甲子(1024)入太庙,选太庙,配享圣君先王。

娶宋太祖皇帝正宫杜皇后之长女升平公主,年十七招拜二十二岁探花郎,赐封护国王母公主娘娘,享寿八十六。

生二子:长讳贵,次讳贡。公婆御亲祭葬,奉旨同葬太子山,有碑。

 贵公,旦公长子,字富以,联登进士,拜驸马,任江南宁国府宣城县知县,升吏部尚书,左司谏大夫,赠太保,祀乡贤。

娶文氏;

生三子:长讳钧,次讳钅官,三讳镗。

 贡公,旦公次子,字亩田,举人,荫任泰州选运司使,升兵部尚书,总督浚州制置大使,赠太保,祀乡贤。

娶氏不详。

生二子:长讳禄,次讳监。

      以上〈源流集〉,对王居正上源世系记述的疑点之处如下:

     A、王祜(祐)

1、王祜(祐)入宋以后的仕途职衔〈源流集〉,与《宋史•卷二六九》王祜传基本不相符,故不列举。

2、王祜的生、卒、寿,《宋史•二六九》王祜传,享寿六十四,而海南“源流集”中祜寿七十七,也不相符。

3、王祜娶妻姓氏与生子女:海南《王氏族谱》与〈源流集〉记载:祜娶妻仅一房,为文忠丞明公长女,诰封济国王母夫人(经查史书暂无出典)。

生二子:旦、贡。此记载有误。

国史,通谱的记载是:《宋史•卷二六九》王祜传中明确记载生三子:懿、旦、旭;

清朝王庸敬撰《琅邪王氏通谱》卷一P2-3页记载:王祜娶任氏。生三子:懿、旦、旭。继娶边氏,生一子:勉。生一女适国子监丞杨光辅。

4、王祜卒后葬地:海南《王氏族谱》卷首〈创始纂修北直历代实录〉与〈源流集〉中,王祜夫妇葬地为“海南八仙岩”之原。该葬地与王居正是同一葬地,完全错误,王祜从未到过海南。

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大良考证出版的《中华姓氏通史》P190页载:“王祜卒后下葬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B、王旦

1、仕途:海南《王氏族谱》、〈创始纂修北直历代实录〉所记的职衔与《宋史》中记载有出入。

《宋史•列传卷第四十一》和清王庸敬撰《通谱》中记载,王旦的主要官职为:“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历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太保太尉,兼侍中。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并非探花。这一科的榜眼是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探花陈若初,字敏之,北京人。王旦并没有娶太祖皇帝正宫杜皇后之长女升平公主,被招为驸马。

2、王旦娶氏与生子:海南《王氏族谱》与〈源流集〉中记载:王旦二十二岁中举探花,宋太祖以正宫杜皇后之长女许配,招为驸马,全无此事。《宋史•列传卷第七》公主篇记的杜皇后长女升平公主,并无下嫁给王旦。生二子:贵、贡也不属实。

据《宋史•列传卷第二十六》赵昌言传,《中国历史大辞典》下集P3543页赵昌言传和王庸敬《通谱》卷一P3-4页记载,王旦娶北宋汾州孝义(今山西省)人,宋太平兴国三年举探花,宋仕参知政事(副宰相)赵昌言女儿为妻,生三子:雍、冲、素。生四女:长适太子太傅忠宪公韩亿;次适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三适右正言范令孙;四适观文殿大学士惠穆公吕公弼。

3、王旦卒后葬地:据海南《王氏族谱创始纂修北直历代实录》和《源流集》P243-244页记载:“公婆御亲祭葬(指王旦夫妇),奉旨同葬太子山(今海南省)。”此记载与史实完全不符。

据王庸敬纂《三槐王氏通谱(简称“通谱”)》和浙江东阳《永泰王氏宗谱》记载,王旦卒后葬于河南省开封新里乡大边村,该记载有1908年美国著名的中国专家、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甘博(1890-1968)在开封东郊大边村附近拍下了王旦的墓地照片可见证。证实海南两谱记载葬“太子山”是不符实际的。

      C、《源流集》将王居正上源世系挂接在王祐名下,有以下二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王居正与秦桧有葛,以疾请辞在家。然秦桧气度狭隘,难释居正,突发诬心,借高宗之命,派人把居正一家遣押到远离家乡数千里的海南岛,因一路劳顿,远途跋涉,入琼后一病不起,不几即逝世,不可能给孩子留下氏族源流。待其后裔欲修谱时,世系已过去几代了。又因交通、通信不便,回祖居地扬州的可能性很少,只能凭传说修谱。

      二是氏族的荣誉之心,可能激发他们挂在王旦名下,因对王祜、王旦的生平简历了解甚少,所编行传不合实际,就是盲目挂接的象征。

      三、王居正上源考评初步小结

     (一)王居正上源参考世系有以下三个:

1、清庸敬的《王氏通谱》记载为:王言次子王永(王彻之弟)的后裔,其一线图为:

方案一:言——永(彻之弟)——景图——贽——皋——王已——仲原——耆——囗——居正、居修、居厚

2、2011年《中华王氏文化报》第3期根据海外有些资料记载为王彻次子王祉(王祜之弟)的后裔。其一线图为:

方案二:言——彻——祉(祜之弟)——献……悦(居正)

3 、海南有关族谱记载为王祜的后裔,其一线图为:

方案三:祜——旦——贵——钧——瑞——悦(居正)

      (二)王居正上源世系初步考证小结:

     经过上述诸方案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方案一〉的上源世系比较清楚,其中王祜、王旦等的行传与史载及《通谱》记载相符,比较准确。因此我们认为应以〈方案一〉作为王居正的上源世系。其世系一线图为:

      言——永(彻之弟)——景图——贽——皋——(王已)——仲原——耆——囗——居正、居修、居厚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三槐王氏总谱》编辑组

                                     2014年7月8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