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厦门王氏源流·无宗不成谱

2014-06-24 17:24:50来源:泉州王刚

打印 字号: T|T

厦门的《灞溪王氏谱》按谱右边修谱时间
一是1951年辛卯,
二是民国戊寅年(1988年,按时间先后顺序1951年的民国戊寅年只有1988年,另一个戊寅年是1928年在)
三是民国丙子年(1989年,同上理,应为续上年修谱工作)
从时间的特殊年号看,可知现在所能看到的《灞溪王氏谱》是台湾所编撰的谱书。
台湾崇传统尚祖源的精神一向有目共睹,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大陆、台湾的谱丧失极多,两岸和睦之后本应将两地所能收集到的谱书,遵从历史证据学的前提下,从祖源地着手考证,弥补历史的遗憾!可惜的是在没有“宗”的前提之下,两岸各地修谱,大都是谁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就修出了像《灞溪王氏谱》这类的“迷宗谱”。
看看下面图片:

 


“审邽公支系的开闽十四代嗣翁、十五代名重”成了 “珩墩王氏”的祖源,也就是珩墩始祖四郎公的祖父和父亲,开闽十四世嗣翁1201·1267在审邽公谱中有四个儿子廕、庚、庸、序。而《灞溪王氏谱》里切多出了“名重”这个儿子成了珩墩王氏四郎公的父亲,嗣翁按审邽公支系谱记载出生在1201年,而珩墩四郎公的祖父是北宋景祐年(1034-1038)迁居泉州,而四郎公也是北宋出生的人物,并且在北宋时隐居晋江甓头山为珩墩始祖,这里北宋人物被一厢情愿地修成了南宋人物嗣翁的孙子,按嗣翁出生年大致也得1250年左右才能有孙子,整整相差一百多年的时间,
这样脱离了“宗”修出来的谱简直是在开玩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这些谱靠的不是依据,而是猜想。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猜想,甚至可能连灞溪本房祖珩墩十二世的霸先公是“五十八岁无嗣再另娶妻生子”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说霸先公之上具体情况了。
厦门、台湾曾经都是泉州的辖地,后来因历史原因政治地位都在泉州之上,这些新兴的政治、经济圈如果抛弃传统根源不尊重事实,除了把自己的族群弄得不伦不类之外最终将会迷失自己的根源。那些闭门造谱的人该反省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