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渭南视界——王鼎纪念馆

2014-05-28 09:23:08来源:华山官网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渭南视界——王鼎纪念馆

 

王鼎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中心达仁巷,系王鼎的出土地,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1997年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后裔王丽女士,遵照先父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的遗愿,将这所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间的故居正式捐赠给国家,用于开办王鼎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两侧是“五好家庭”全国代表袁世清同志拟写的对联“血浓于水,道光愦庸失王土,丧主权,青史悲鸣文死谏;叶系于根,共和鼎盛雪国耻,园缺镜,香港回归告忠魂。”纪念馆二门的门楣上悬挂着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同志题写的黑底金字横匾《王鼎纪念馆》;门两侧是本县书法名人贺钟秀书写的对联:“死末完节莫谒王,生不全忠休朝鼎”。

一进王鼎纪念馆大门,正中置有3.6米高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呈古铜色,由国家级美术师陕西省雕塑院院长王天任亲手雕塑,其神态逼真,形象伟岸。他头冠一品花翎顶戴,身着长袍官服、朝珠,右手压案,指关节暴起,左臂背后,紧握拳头皱眉注视前方,似乎是正望着林则徐虎门销烟,又似是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回天无术的悲愤无奈,又似乎是正思着民族安危……

上房内陈列有王鼎家谱、书信遗稿、遗物和道光皇帝为王鼎七十寿辰书写的寿匾“靖共笃祜”,王鼎为本族叔母吴孺人书写的“贤孝可风”木匾以及林则徐在蒲城期间书写的匾额“观察第”、“味兰书屋”、“槐荫山房”、“慈惠徽音”等诸多墨宝。王鼎生平事迹展室中还有通过大量文字、照片、图表和实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王鼎一生的历史业绩。

王鼎,字定九,号省匡,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晦日(1842年6月8日)深夜,终年七十五岁。王鼎少时家贫,常衣食不济,却能发奋读书,终于在嘉庆元年中二甲第三名进士。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

生平事迹

王鼎,不顾年迈多病,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怒斥妥协派首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由于道光皇帝妥协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回天听”。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圆明园,为反对割让香港,签订不平等条约献出了生命。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人从此脱离了祖国,一去155年。

林则徐听到王鼎尸谏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两首,赞王鼎“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1845年,林则徐被招还北京时,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并亲到王氏的坟茔祭奠了王鼎。1864年,任陕西巡抚时,还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

交通路线:

由渭南到王鼎纪念馆大约74.0公里时长约为1小时左右。从渭南东上连霍高向华县方向,到赤水枢纽立交,转向渭蒲高速,到浦城市县经南关路、人民路、红旗街、西胜利路、延安街、达仁巷、权把巷等等,到达终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