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清苑县发现王锡三墓志铭

2013-12-17 09:53:12来源:保定日报

打印 字号: T|T

  保定日报讯 王锡三墓志铭日前在清苑县东闾乡南王庄村被发现,约2尺见方,保存完好。
 
  王锡三,南王庄村人,清咸丰八年中举。他在家设馆教学,数十名学生考中进士,数人官至朝廷重臣,由州县荐举为官的更多,王锡三因此被称为“王半朝”。王锡三组织乡里兴修水利,出资发展经济。曾国藩督直时设招贤馆,闻其名重礼聘用。王锡三察政务,考历史,上书的治国安民十项举措被采纳。清末学使徐会沣重其品学,申奏朝廷。朝廷加封五品衔,颁旨表彰。乡里为此修建了圣旨牌坊。王锡三去世后,他的弟子晚清翰林院大学士蒋士芬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清苑县已开始对王锡三遗迹遗物、生平事迹的挖掘整理工作。(史新慧)
 

附李新锁博客

    墓志局部

    王锡三(1831—1897),号芸阁,清苑县南王庄村人。清朝举人,及第不仕,居家养亲、开办塾学。桃李满天下,朝中半数官员都尊称王为老师。在清苑、保定,以至更远的地方,流传着好多关于王半朝的故事。故事中的王半朝,就是王锡三。

     前些日子,听说村里其后人找到了王锡三的墓志刻石。经书友王彦光介绍,昨天,与张鹤亭老先生、张振峰好友,去南王庄王盼来家,拓回了难得一见的墓志铭。连夜推敲整理,石上文字竟然千字之多,而且撰写铭文的是翰林院大学士蒋士芬。哈,也不感觉累了,今天中午,试着弄完,断开句、加标点、还做了一些注音注释。先放在这里,或有行家能给指点一下,俟后再给更多的人看。 

     王锡三墓志铭

    特旨赏加五品衔大挑知县孝廉王恵慤先生墓志铭

    先生姓王,讳锡三,号云阁,清苑人。祖讳天粹,考讳琦世,有隐德。妣常宜人生连升,字宾兴,太学生,及先生。以先生贵,考赠奉直大夫,妣赠宜人。

    先生朴儒好善不倦,由廪生中戊午①举人,大挑以知县,用次当补,以乞养留。光绪丁酉②,学使徐公会沣③疏荐,以“养亲不仕,制行一本儒先,所以成就后学甚众”等语,得旨赏加五品衔。人以徐公有知人之鉴,云“先生里居,教授门下最盛”。其弟子布列远近,自三百里内来谒者,道不齎(ji,携带)粮。案临之期④,诸生会省,垣下所见峩峩来、岳岳往者,大抵皆先生弟子。相酬答必曰先生,或道昔所闻,或举今所得,切磋道艺以为乐。贡士之岁,都中榜晁发,则告捷者夕在门。多则十数,至少犹得六七,前后登甲科者数十人,以乡荐售者所在皆是。盖先生之教人也,规矩严而课督勤,讲授皆无移晷(gui),摋(sha)章抹句,笔墨弗能去手。以精神为锋刃,朝切而夕劘(mi)之,故成材若斯之众也。

    先生喜渔,每得弟子佳文辄奖以生鱼,必亲捕以赐之,久而庖人数鱼尾而知佳文之数。其所尝得鱼者,科举辄隽,塾中为之语曰:作文得鱼,卜第于厨。至今传为佳话云。

    先生望虽高,然自持谦平,衣冠如乡人。尝应莲池书院南衙课,唱名至先生,大吏愕视曰:子非某某,名吾所震仰,此间都教授也,汝何得冒之?既而知其真先生也,乃敬谢。又尝主讲于深州书院,时州守王杏樵⑤,廉吏也,遣其二子受学。先生归,从之归,曰:吾令汝辈习先生家法,归以为吾宝也,其见重如此。以故,在先生门者,大都匑匑(gong)自饬,有儒素风。绮襦纨绔之士至,易衣乃敢见。

    然先生自奉虽薄,至于济人之难、拯时之患,则出巨赀(zi)不吝。岁饥,代人谋生理,予以资本而责以息,要使人顾母而子其利,已而皆焚其券,不复责也。以虞集水利法,引滱水以灌⑥田,大有麦;仿朱子常平社法⑦,积粟平粜,鸠数年资乃成。

    呜呼,先生不仕,故所见止于如此,使得竟其志,其所造庸有限乎?然先生虽不仕,而窃先生之绪余者,已皆致身通显,内而居清秘、议政事,外而膺民社、司教铎者累累。士芬之愚不肖,处新说呶呶之世,犹得以硁(keng)然自守者,亦犹先生之赐也。其余以先生之学赓绪相传者,无虑数百,里胥视为风俗。彼巍然南面,司教化之权,能以所著效于先生较者,有几人哉?

    先生以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时卒于里第⑨,距生于道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申时,寿六十有七。娶马宜人,有九女子,之道、之辅、之杰出于陈氏。马宜人殁,以陈氏继有其室,从亲志也。葬于里西北之先氏阡,群弟子皆会诔其生平善行。谥曰恵慤(que)先生。铭之曰:

    昔颜李⑧,畅宗旨,敦践履,充性理。先生起,嗣其轨,学之邃,文亦懿。蹇于己,□弟子,吁徂(cu)矣,思曷已。坟三尺,道百级,千万祀,石不泐(le)。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吉月谷旦

    吏科给事中受业蒋士芬⑩顿首拜譔

注释:

①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

②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③徐会沣(1837~1905),字东甫,山东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进

土。翰林院编修。1877年(光绪三年)后,历任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乡试正考官、会试副考官,礼部、工部、吏部侍郎等职。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任国史馆副总裁。后因礼部尚书怀塔布阻主事王照上奏,遭革职,他亦坐视革职。7月命署户部左侍郎,补吏部右侍郎,仍在上书房行走。11月充经筵讲官。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补工部尚书,署礼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他为人圆滑,为慈禧宠臣之一。工书法,风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宫大殿有其书写的联语。

④指乡试,大考之期。

⑤王杏樵,无考。

⑥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他曾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

滱水,即今唐河。

⑦朱子,即朱熹(1130~1200),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乾道四年(1168年)春夏之交,闽北建阳、崇安、浦城一带因灾情十分严重,年成荒馑,饥民骚动。朱熹是时在五夫屏山居里祠禄养亲。崇安知县诸葛廷瑞知朱熹之贤,诚邀他会同乡耆刘如愚共商乡里之救灾赈粜善举。朱熹力劝里中豪富,发家中存粟,以平价赈济灾民;同时上书建宁知府徐嘉,请求发放常平粮仓(官仓)的存粮以应救灾急需,灾情遂得缓解。史称“平仓社法”。

⑧颜李,即颜元、李塨。康熙年间,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倡实学实行。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颜元和李塨,故有颜李学派之称。

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李塨(1659~1733),清初哲学家。字刚主,号恕谷。直隶(今河北)蠡县曹家蕞人。他是颜元学说最得力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方面颇有成就。且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

⑨河北省清苑县南王庄村。

⑩蒋士芬,祖籍河北省蠡县郑村。晚清翰林院大学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