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春年关于寓贤王巩
一、 家世
王巩是王素(1002~1068年)之子、王旦(957~1017年)之孙。王旦“累官
至宰相,在相位十余年”(《宋史•王旦传》)。王素“赐进士出身,至屯田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迁龙图阁直学士,出知定州(河北定县)、成都府”,“入知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 (《宋史•王素传》)。
王巩的岳父张方平(1007~1091年),其先宋(河南商丘)人,后徙扬州,举贤良方正,仁宗朝做过谏官,神宗朝曾任参知政事。“以侍讲学士知滑州(河南滑东县),徙益州(四川成都)……”(《宋史•张方平传》)。
张方平知益州在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王素知成都府在嘉祐三年(1058年),这时王巩约为10岁。王张两家结成儿女亲家,可谓门当户对。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巩在京师任大理评事,已结了婚。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徐州,“九月九日,黄楼始成,王巩字定国,时自南京(河南商丘)来,以张安道(方平)诗卷示先生。安道,巩妇翁也”(施宿编《东坡先生年谱》)。
二、 南迁及放归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湖北黄冈),王巩时在京师为秘书省正字,以往还连坐,贬到宾州(广西宾阳)监理盐酒税。七年(1084年)冬放归,偶获生还,罢官还汴京。曾否参与是岁冬在高邮的群贤聚会,待考。但作为民间传说是可以的。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承议郎王巩为宗正寺丞,旋为言者所攻,十一月出判西京(陕西长安)。
三、 择居高邮及其行踪
王巩祖籍大名莘县(河北莘县),元祐二年(1087年)通判扬州,卜居高邮,时年约40岁。“居高邮,从(刘)元城先生学,其为文章时出惊人奇壮语” (《嘉靖维扬志》卷十九)。“尝倅扬州,遂择高邮家焉” (乾隆《高邮州志》卷十)。王巩寓居高邮,于史志有据。
元祐三年(1088年),王巩回京师。六年(1091年),苏辙力荐王巩知宿州(安徽宿县)。不及一月,为安鼎攻罢。七年(1092年)九月,王巩与苏轼会于宋(商丘)。八年(1093年),王巩回京师。
元符元年(1098年),王巩因“累上书议论朝政,表里奸臣,欲尽变先朝法度”,“除名勒停,全州(广西全州)编管” (《续资治通鉴》卷85)。
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皇帝诏:“王巩等四十人行遣轻重有差” (《续资治通鉴》卷87)。
大观三年(1109年),马永卿登进士第,官永城主簿。“马永卿赴毫州(今安徽毫县)永城簿,元城先生既知其自高邮来,则首问(王)定国之安否,其取重于当时也如此”(《嘉靖维扬志》)。是年,王巩约为60岁,可以肯定其时寓居高邮。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卒,王巩作诗《挽苏黄门子由二首》,可见其尚健在。
王巩自全州放归后的晚年生活约10年左右大概是在高邮度过的。
(高邮王庆山提供)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