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三诸侯”村庄是井田制遗存?

2013-08-13 07:45:46来源:彭城晚报  

打印 字号: T|T

  刘邦村

  十里路长街,三十二口井

  说“五里三诸侯”的故事,要先从“一代帝王乡”开始。

  8月7日上午10时许,沛县安国镇刘邦村(原称刘邦店村)。村中间,一群村民正在一个亭子下凉快。

  亭子不算大,但上面的几个字足以说明亭子有“来头”:汉高祖饮马亭。

  说明来意后,77岁的村民李守悌来了兴致。“那太有说头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

  李守悌说,相传秦王赢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咸阳庆功宴会上,他幻想子孙永掌大业,故自称“始皇帝”。

  一天,在君臣畅饮之际,军师近前奏本,“万岁,臣观天象,丰沛地有真龙天子降世,后必与王争天下。”秦王咆哮道:“发兵丰沛,凡是近日所生婴儿,一律杀之。”

  此时,刘邦出世不足一月。刘邦的母亲王氏闻讯后,抱着刘邦从丰乡东城墙下,沿着犬道逃了出来,后经多次艰险,才逃到沛县地界。

  李守悌说,传说当时的刘邦村叫“刘八店村”,刘八是刘邦的叔叔,当时的刘八店村是十里路长街,有32口井,可以想见村的规模之大。刘邦的母亲带着他,投靠了刘八,从此就居住在刘八店村。

  “骂人打架是给刘邦丢脸”

  探访时,我们想极力找寻到一些遗址。

  李守悌笑笑说,有记载的,这个村就被洪水淹过3次,基本没有东西留下了。现在能看到的也就是一口井和一对“上马台”。

  “汉高祖饮马亭是2009年修建的,镇里投资的。”李守悌说着,起身从亭子走出来,在亭子的前面指指两块梯状的石头说:“这便是上马台。”

  在亭子前面10米处左右,有一块“汉高祖饮马泉遗址”的石碑。

  “这就是当年刘邦称帝还乡后,饮马的井。”李守悌说,虽然经过了多次洪水淹没,但后人还是找到了原址,目前的井台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加盖上来的。

  井里依然有水,只是为了安全起见,上面加盖了铁网。“现在家家都用自来水了,这个井就不用了。”

  李守悌还把我们带到了亭子北面100米的一片树林里。李守悌说,当年这里有个泰山奶奶庙。孩童时,刘邦经常在这里玩耍,并戏言“如果能保佑他当皇帝,定会为泰山奶奶重塑金身。”应验后,刘邦重修了泰山奶奶庙,并且旁边修建了行宫。

  “当然,这些都已经在文革时被破坏了。”李守悌说着,带着我们来到树林里的两块碑前,一块碑文详细记载了那一段历史,另一块是功德碑,记载文革破坏之前捐资修庙的人。

  “虽然保存下来的东西很少,但乡亲们都有一种高祖情结。”李守悌举例说,比如这些亭子、井口、碑文等,都是在自觉地维护。再有,刘邦村的乡亲们很少争吵,“骂人打架,太给刘邦丢脸了。”

  ■核心提示

  方圆5里有4个村庄,两千多年前,这4个村庄里走出4个青年人:一个是以吹笙卖筐为业,后来成为绛侯的周勃;一个是以贩卖麻布为业,后来成为颍阴侯的灌婴;一个是做小买卖,后来成为安国侯的王陵;另外一个则是开创了大汉基业的刘邦。

  这便是沛县安国镇周田村、灌婴村、安国村与刘邦村。世人送“一代帝王乡,五里三诸侯”之美誉。

  更有考古研究者发现,“五里三诸侯”所涉及到的几个村,或许是周代井田制的遗存。

  也就在下个月,周田村的村民将基本完成搬迁。因为采煤塌陷,他们将整体搬迁至镇区的周田新村高层居住区。为了更好地推广汉文化,刘邦村的改造也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届时,村民也将在附近集中居住。

  有形的村庄即将不存在,但在保护中求发展,三诸侯文化将更浓郁。

  灌婴村

  颍阴侯灌婴

  曾是贩布的“生意人”

  从刘邦村出来,沿龙河路向北一公里左右,便到了灌婴村。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乡介绍说,刘邦与灌婴、王陵、周勃,打小就是好友,经常一起玩耍喝酒。

  灌婴祖籍河南,因贩卖缯(一种丝织布)而经常来沛县,后居住在灌婴村(当时村名不详)。

  “灌婴应该算是生意人。”老人说,灌婴是这4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汉朝建立被封为颍阴侯。

  “当初,这个村子里也有灌婴寺,也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了。”说话间,老人快走了几步,指了指村前面的那条河。

  这条河,当地人称为安国河,实为泗水河的分支。老人说,几乎沛县所有的历史,都与这条泗水河有关。

  泗水北通于黄河,南通于淮河,沟通了黄河文化与江淮文化,汇合了中国南北两大文化板块。自古以来,沛县人不闭塞,不保守,有气度,有豪情,皆与泗水文化的哺育有关。

  泗水贯穿了沛县南北整个县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泗水郡,郡治在沛县。沛县古代驿站称泗水驿,是水陆两栖驿站,既有车马,也有舟楫。“就在河的旁边,当年的灌婴寺就建在那里的。”

  安国村

  王陵出身大户人家 “百里挑一”

  沿龙河路往北,大约两公里左右至安国村,安国侯王陵就在这里。

  为了便于我们全面了解情况,安国镇旅游办的辛厚勤主任一直和我们一起探访。辛主任今年50岁了,是个汉文化迷,对当年的那段历史颇有研究。

  辛主任说,王陵是这几人中最有文化的人,他的家境很好,是个大户人家,因此王陵从小便文武双全,是当地的“县豪”。按照当时的说法,万里挑一为英,千里挑一为俊,百里挑一为豪,十里挑一为杰。王陵在百里之内已经是个人物。

  在安国村东北角,辛主任带我们来到了“上马亭”。辛主任说,亭子记载当年刘邦和王陵彻夜长谈的情景。亭子的旁边立着一块“送别图”的石碑,碑上刻有王陵送别刘邦的场景。从图上看,两人衣冠整齐,可以想见王陵当时家境的富足。

  相传刘邦为泗水亭长时,常至安国侯王陵处,饮酒舞剑,畅论天下大事,有时三五日方回,分别时王陵常送至于此,刘邦才上马而去。刘邦做了皇帝后,当地人民在此筑台刻石留念,名叫“上马台”。

  辛主任说,因为城镇建设的需要,这个亭子先后迁址两次。“在安国村的乡亲们心中,这个亭子已经不重要了。”辛主任说,随便在街上找个人,都能说出几段关于王陵的故事。

  周田村

  周勃家境不好 吹笙卖筐为业

  从安国村沿沛王路往南,两公里左右至周田村。

  辛主任说,刘邦起兵前,周勃居沛县,讷讷少言。因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又不好读书,只好在家里做些编养蚕器具的活计。周勃还经常外出做兼职,为婚丧嫁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周勃当吹鼓手,喜好吹笙。

  周田村不仅有周勃一人为侯,他的儿子周亚夫也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在村头的水塘边,辛主任说,周田村由于开采煤矿基本上已经变成一片湖泊了。“这个水塘边出土过不少周勃当年的文物。”

  蒲苇丛生,鱼游鹜翔,任何一个垂钓者或牧鹅人,都能指着清波深处向你讲述五里三诸侯的故事。

  在周田村,我们还见到了一处有青砖的民房。据村民说,房子有年头了,可能是当年废庙后拾捡的青砖建造的房子。

  ■遗址保护

  周田村原址将不再存在

  在几个村探访,不时听到村民的叹息声。“村庄可能以后就没有了。”

  周田村,紧靠张双楼煤矿,因为采煤已经形成塌陷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湖泊。

  据介绍,在安国镇新政府后面建设了周田新村高层居住区,目前周田村已经搬迁了一部分,一个月后,村民基本搬迁完毕。

  周田村的原址可能将不再存在。

  再说刘邦村,镇里已经启动旧村改造筹建项目,全面开发建设刘邦故居,将刘邦故居项目打造成集汉源文化、宗教文化、古镇文化、庙会文化、泗水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届时,村民们将会在附近集中居住。

  村民们说,多少有些舍不得“家”,毕竟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

  对于村民的担忧,安国镇相关领导说:“安置的地方就在附近,而且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在周田村,两位村民说:“现在已经不在这里住了,但只要没事,就会回来看看。也不是为了沾什么灵气,就是习惯了。”

  在安国镇2013年工作计划上,今年还将实施周田村等几个村的老址复垦工作。

  “希望能快点复垦,到时候我们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在这里生活。”村民说。

  目前而言,安国村,也就是现在安国镇的所在地,村庄算是完好的。灌婴村也基本上完好的。

  对于“即将消失的村庄”,网络上的呼声也很强烈。

  署名“沛县吕高群”的网友在西祠胡同发帖称:“这几个村子至少可以追朔到秦,并且直到现在,这几个村没挪过地方。建议政府重视对安国四村的保护,可以做一个大的遗址公园,届时,可以带动整个沛县旅游经济的发展。”

  正打造三诸侯文化广场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

  “消失的是物质的,文化必须传承。”辛厚勤说,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五里三诸侯”的遗迹很多已经不复存在了,“作为后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诸侯文化传承下去。”

  辛厚勤说,他们目前正在打造三诸侯文化广场项目。三诸侯文化广场将依托汉刘邦及王陵、周勃、灌婴三诸侯的厚重文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处集汉文化艺术研究、汉文化宣教、汉代民俗风情、诸侯大殿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广场。

  在镇政府的南侧,文化广场的一期已经初具规模,一些雕塑、碑文已经建成。

  “刘邦48岁之前生活过的地方,五里范围内出了三位诸侯,在全国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辛厚勤说,将此开发利用起来,其价值不可估量。

  “沛县吕高群”说,目前来看,这些村的原址相对位置改变不大,原址保护是可行的。“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保护也是为发展服务的。”

  ■有此一说

  “三诸侯”村庄

  是井田制遗存

  吕高群,沛县龙固镇人,对历史颇有研究。

  据他介绍,在2003年,他参与了对龙固镇湖陵城的考古挖掘,并且做了大量的遗址保护工作。对于“五里三诸侯”的保护,他也多次提出意见。

  吕高群说,“五里三诸侯”所涉及到的几个村,其建制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早几百年,推算可能是周代的。“而且,可能是中国周代井田制的遗存”。

  吕高群分析说,先从几个村的位置看,三诸侯的三个村成品字形布局,加上刘邦村,四村互相间隔在五里范围内,所辖面积基本均等,这非常符合井田制的特点。

  另外,在2003年考古中,他们发现一块祭祀碑,碑上只写有一字“井”,而且面朝“三诸侯”所住村的方向。“但在周围没有发现井口,推测当时此处应该有个祭祀台。”

  文/记者 苏彤晖 张元涛 实习生 李哲 孟曼芸

  图/记者 白雪 制图/张璐璐

原标题 [“三诸侯”村庄是井田制遗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