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潜阳太原王氏家志

2013-07-16 18:07:53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弘扬传统道德,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乃兴家旺族之根本
潜阳太原王氏家志丙寅届续修距今已有十载,虽谓当时参修自愿,不修自由,但统联志首之问世,无论于参修、于未修、于前人于后代,皆是我族裔众一大盛事。使得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潜阳王氏实从罕公始迁来潜。潜山时称舒州,古称皖国,天柱毓秀,皖水流长,爱山者仁,爱水者智,我祖罕公嫡裔世居近千年来子孙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与其它姓氏一道,为古舒州文化乃至人类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反帝反封建及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不少裔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今天的新志首又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我潜阳王姓历史上诚然有不少的文人学者和忠烈志士,但一个家族如果一味奢谈祖宗的功业,缅怀往昔的光荣,那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宗族,这徒然消磨志气,无补于现实。今天我们复刊这部志首,是想和今天的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是想和我族裔众的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它不仅是一部人文历史,更重要的也是我们每一个裔孙做人治家和敬祖爱国的传统教材。它将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树立崇高的精神文明,这样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家庭才会幸福美满。如此前仰祖宗,后俯儿孙,上对国家,下对自己,我们也能问心无愧。
 
我是潜阳王姓一裔孙,也是国家一公民,每每翻阅新旧谱志,面对我们的列宗列祖,先贤烈士和生活在那贫穷时代的先人,莫不胸中肃然。我出生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深深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广大裔孙有幸生活在今天的新社会里,其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与旧社会相比,亦非同日而语,可谓泾渭之分明,宛如重天之相隔。然而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勤劳节俭之风已经不及我们的先人,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时空的隧道不能把现代人带回到那过去的社会去体验和考察,毋庸置疑,只有加强传统的家庭基础教育,而不要忌谈历史。
 
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受到儒教、佛教、道教的影响,我们的先人,他们从儒教中吸收了遵守纪律、追求知识、孝顺父母等道德准则,从佛教中学会同情怜悯、精忌戒骄、进益谦逊的品性,从道教中学到了忍耐、简朴和知足的美德。由于三者本质上是相互渗透和统一的,因此孕育和发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发展到今天,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强化。然而今天又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勤劳简朴似乎不被人们崇尚,奢移享乐自感无愧,有些不孝子孙抽烟、喝酒、赌博,一掷千金,而赡养父母的一点月例钱少得可怜,甚至于一毛不拔。致使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在艰难和孤独中呻吟,期待着儿媳的施舍。更为痛心的是谩骂殴打父母的也非绝无仅有。据国家司法部门统计,每年受理索取瞻养的诉讼案件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遏止这些现象,诚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首先要靠每个家庭和族姓重视传统的教育,因为治理和维系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赖于传统的历史教育,而家庭和族姓的亲缘关系正是传统教育的基础。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时代即将进入新的世纪,由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人们要求生存条件,发生量与质的变化,如何得以生存并与时代同步,这是摆在我族裔众面前的严峻现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还是教育,它不仅是家庭的传统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接受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的教育。社会已进入科学信息时代,不掌握科学知识,就不能提高生产力,就会失去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可是今天有不少裔孙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他们对历史无动于衷,对未来昏昏噩噩,很多裔孙知识贫乏,物欲膨胀,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做父母的只一味追求子女数量,而忽视了子女的质量,只知道处心积虑地给他们筑安乐窝和积累钱财,而不是以知识和精神充实他们的头脑,很多未成年的子弟中途辍学,海角天涯去打童工。想到世代相传的根基脉络,想到农村这片贫瘠蒙昧的热土,想到集居在嫡祖先人长眠的这片故土上的裔孙,我并非危言耸听,如果这种现象不引起族人的警觉,长此下去,一个家族中前辈的辉煌将被后人的沉沦而黯然失色,并将被远远抛在时代的后面。
 
上述所言,但愿是杞人忧天,或许被认为是空洞的大道理,但现实与前景是昭然而揭的。诚然发展教育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首先族人应该形成一种共识和风气。家庭、族姓、国家同心呼应,致力于教育,乃是家庭之幸,家族之幸,国家之幸。
 
希望下一届续修族志时,族人以全新的风貌载之于族志,族人有更多的辉煌,见益于社会国家。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仲春月谷旦
 
                                                  罕公裔华正公二十四世孙正望氏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