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总图(约145世)

2013-04-07 05:48:10来源:

打印 字号: T|T

(1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五帝之首,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1世纪,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2世)昌意(兄玄嚣)—
(3世)高阳(帝颛顼zhuanxu)—
(4世)高辛氏(帝喾、玄嚣之孙,兄鲧)—
(5世)放勋(帝尧,兄瞽瞍)—
(6世)重华(帝舜、瞽瞍之子)—(4世)文命(帝禹、其父鲧)—…—…—…—(42世)1世晋(周灵王太子、东周、公元前571年)—2世宗敬(司徒)—3世凤—4世覃—5世渠—6世丰—7世芝—8世亿—9世错(仕魏为大夫、相国)—10世贲(仕赵为中大夫)—11世渝(上将军)—12世息(司寇)—13世恢(伊阳君)—14世亢(中大夫)—15世頣(中大夫)—16世翦(秦朝将军、武成侯,司马迁特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作过专门描述)—17世贲(秦朝武将、通武侯)—18世离(秦大将军)—19世威(太原祖)20世志—21世珣—22世言—23世峙—24世嵚—25世彜—26世勖—27世霸(两汉《后汉书& #8226;王霸传》,公元220年):—…—…—1118年,约56世…—…—1世二公(黄县太原祖、失讳、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2世敬礼—3世胜—4世诚(友、信、忠、诚)—5世禧(示补旁)—6世琼(瑶、王字旁、继)—7世三重(三、廷)—8世延廕(道、)—9世之丰(之、耀时)—10世汝祉—11世国林(文龙、联桂)—12世大兴—13世者佐(克)—14世人重(大)—15世敷英(敷)—16世基立(基)—17世仁厚(厚)—18世常甲(常)—19世衍辉(衍)—20世积顺旭文(积)

 .得姓始祖和始迁祖(宗谱和支谱)

     现存家谱多修于明清两代。为炫耀家世,各姓都拉一个很古久的伟人为自己祖先,称“得姓始祖。若某家谱从得姓始祖开始包罗万象,便是宗谱。
     修谱时大多数家族无法上溯至得姓始祖且把海内族人都囊括,于是采取了变通的法子:仅从迁居此地的先人开始记载,称始迁祖,所修家谱自谦为支谱。

 .郡望和堂号

     郡望是指某姓在某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同一姓氏居住不同地方,社会地位不完全一样,地位高的家族为表明自己这一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便在自己的姓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就有了郡望。汉代以后各姓的郡望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感兴趣的xdjm上网查一下“郡望百家姓”就知道自己的郡望了。
    过去自我介绍时往往加上郡望表明自己是名门之后,写传记时也加郡望以拍马屁【“第四,是阿Q的籍贯了。倘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鲁迅?阿Q正传】。
     堂号是郡望的进一步发展,是某郡望中一房支的称号。如“三槐堂”是“琅邪王氏”的一个堂号,源自北宋初年,王祜在庭院中栽了三棵槐树以勉励子孙努力仕宦位登公卿(槐树在古代是公卿的标志),其子孙实现了他的夙愿,为纪念王祜,这支王姓人便称“三槐王氏”,或王氏“三槐堂”。
     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上面作为家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辈分排序

克大敷基厚,常衍积庆深;
宗传燕翼盛,本永自成林;
和平延世德,福佑受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