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高县掀起文化遗产保护热潮
四川文明网宜宾讯(郑远勇)6月27日,笔者在高县相关部门获悉,为强势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该县积极行动,加大投入,修缮大窝镇文昌宫建设项目已竣工,南广河流域岩墓群及石刻(652-7-0652-2-136)被批准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撰写补充文字资料4万多字,补充照片60余张,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及数据库资料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今年6月,高县在庆符镇举办了“高县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暨第六届收藏展”,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对文化整体性、历史连续性的认同,积极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不断推动文化资源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该县先后对沙河豆腐、土火锅制作技艺、金潭玉液酿酒技艺、五黑液酿酒技艺、何氏鸭儿粑、传统音乐《落魂腔》等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对牛牛灯、高杆狮子表演等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我们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开展了大量的文物宣传、文物普查及修缮工作。”该县文化馆负责人说,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积极开展县域内五尺道沿线的石门关、凌云关、大窝文昌宫、可久王氏庄园、庆符碉楼、龙神坳千步石梯等重要遗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走访中笔者了解到,该县距今已有1300多年,古以“石门关”,“南丝绸之路”而闻名,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之美誉。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该县历史文化丰富且独特:秦五尺道文化、僰人文化、明清移民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了该县的文化大观园。
经过多年的建设打造,该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李硕勋故居、纪念馆、阳翰笙故居等为主要特色的红色文化;以茶马古道、文昌宫、凌云关、岩画群洞为主要景点的秦五尺道文化;以可久镇半边寺、庆符镇川主庙、胜天镇大宝寺及流米寺等为特色的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
“目前,我们正深入挖掘由五尺道文化衍生的背夫文化、边茶文化、酒文化、商贸文化等,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我县乡村旅游业。”该县文广新体局负责人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