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如皋:保护性改造让历史街区迸发新活力

2013-04-13 14:44:26来源:2013年04月11日如皋市委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四月初,东大街(如皋)、集贤里老墙脚的爬山虎悄悄吐出新芽;街道两侧院子内的桃树、杏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居住在东大街的老人们聚在迎春桥桥头,喝茶聊天,安享春日好时光……保护性改造让历史街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东大街、集贤里承载了如皋悠久的历史文化。东大街,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如皋知县刘永凖初划城池时,形成了内城东大街,加上明嘉靖三十三年为抗倭扩筑新城(俗称外城)后形成的街道,统称东大街。集贤里,与东大街邻街对望,素有“金龟压钮,代产伟人”之称,集贤里得名于北宋,王氏一门居此,连中进士、状元,乡人引以为荣,名曰集贤里。东大街占地面积28.29公顷,建筑面积90099平方米;集贤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原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内城河蜿蜒其中,在水运发达的古代尤其是清代,东大街、集贤里商贾云集,市埠繁荣,是如皋城内主要的商业街。

在时光的侵蚀下,东大街、集贤里风华不再,日渐沧桑。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贵宏介绍说,为了充分展示并利用好古城资源,本着“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的理念,我市决定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整体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激发经济活力,推进文化旅游,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架构起如皋古城古典与现代的桥梁,打造一座活着的历史之城、灵动的文化之城。

为了确保历史街区保护的规范性、前瞻性,2006年,我市邀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权威、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传统建筑守望人、中国古典园林泰斗教授路秉杰,实地调查街区传统民居、特色要素及街区居民生活状况,综合分析街区街巷空间特征、民居院落特色以及街区功能要求,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次年,我市正式启动东大街、集贤里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改造过程中,我市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院落的历史建筑,以及沿东大街传统风貌建筑带中质量和建筑风貌都较好的建筑物与建筑群,采取整体保存的方式,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历史街区的改造只限于局部修缮改造、排水设施完善和周边风貌整治,建筑原有结构得以保持。

六年来,我市累计完成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资金投入3亿元,经开发利用、置换等手段,回收资金1亿元,拆除平顶建筑2万多平方米,完成2.5万平方米红瓦坡顶建筑风貌整治,古街区传统风貌充分彰显。如今的东大街、集贤里,抖落千年的浮尘,在岁月的沉积中喷薄而出,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内外游客、各界宾朋慕名而来,电视、电影剧组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东大街、集贤里也成为喧嚣城市中一片静谧之地,成为如皋市民探寻古迹的不二去处。(顾忠兵 通讯员卢德美)

原标题:架构古典与现代桥梁·如皋:保护性改造让历史街区迸发新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