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80后小伙修出百万字电子家谱

2013-03-29 16:52:34来源: 2013-03-27 黄河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跨度约600年、入谱6万余人

  说到家谱,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几册泛黄的古书,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记载着整个家族的历史。河曲籍80后小伙周永平,历时三年,运用互联网修起了自家的“家谱”,这本家谱不仅涵盖世系图表、世系本纪及家谱常规内容,还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新时代资讯表现形式。这本电子家谱内容历史跨度约600年,地域覆盖晋北、陕北、蒙西等区域,入谱族人约6万多人,谱书字数约100万字。

  周永平修谱计划分三步推进,即修谱宣传、成谱、颁谱,整体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

  “追本溯源”之旅

  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的周永平,祖籍山西省河曲县楼子营镇南沟村。祖辈代代都有关于家族源流的传教,尤其作为一个“走西口”的后代,祖辈的一句话“咱们老根在山西省河曲县南沟村”让他从小记忆深刻。因此祖籍地无论贫困还是富裕,他都有一种想回归的心愿。在工作之余,周永平联合部分热衷族事的本家,开始商讨研究整理计划、实施步骤等,并适时开始走访周氏族人,他们以山西河曲为中心,依据族人迁徙规律、结合社会历史规律等,确定族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山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尤其以山西河曲、陕西府谷、内蒙古准旗、托县、萨县、五原、前旗、杭后等旗县更为集中。初步统计族人分布在大约300多个村社以及上述三个地区所有城区。“当年,我的祖辈从山西河曲‘走西口’来到内蒙古落地生根,其间发生过太多故事,但苦于当时历史条件、文化条件限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周永平说。大部分族人手头只掌握很简单的一些线索,依靠个人撰写整个宗族谱书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周永平和他的团队积极走访各地本家,大量查阅史料,为撰写宗谱做着积极准备。统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到一个族人名字,大到一个历史事件,都可能需要跨省、跨市去了解核实或请教专家,修谱的人没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决心是修不成的。除了采集大量族内资料,只要有人提供跟家谱有关的信息,他就激动不已去了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越来越少,长年在外求学打拼,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与亲戚的交流少了,即便以前知道怎么称呼的,也渐渐淡忘了。”周永平说,“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来。我希望通过家谱能使族人了解自己的家史,把根留住。”

  利用网络寻根

  几乎每天晚上,周氏族人们利用休息时间“集结”在山西河曲丰豫都七甲南沟周家修谱群,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提供资料,有的统筹汇总,最终形成了一份份内容详实的家族资料。这个创立于2010年8月的“QQ工作群”的创始人就是周永平,目前有成员600多名,覆盖全族所有支派族以及族人分居地。目的是通过网络来寻找周家亲人并提供族人交流的平台。如今,他们每个支派、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修谱负责人和小团队。通过网络交流,这些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宗族人不再陌生,他们希望迁居在外的南沟周家后人都能回归这个“家”。周永平还有一个心愿。他说:“如今,家谱世系部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因为南沟周家族人在历史上迁徙较为频繁,因此还有一部分缺口。他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失去联系的南沟周家后人能和他们主动联系,也可以加入修谱“QQ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