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修出百万字电子家谱
跨度约600年、入谱6万余人
说到家谱,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几册泛黄的古书,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记载着整个家族的历史。河曲籍80后小伙周永平,历时三年,运用互联网修起了自家的“家谱”,这本家谱不仅涵盖世系图表、世系本纪及家谱常规内容,还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新时代资讯表现形式。这本电子家谱内容历史跨度约600年,地域覆盖晋北、陕北、蒙西等区域,入谱族人约6万多人,谱书字数约100万字。
周永平修谱计划分三步推进,即修谱宣传、成谱、颁谱,整体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
“追本溯源”之旅
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的周永平,祖籍山西省河曲县楼子营镇南沟村。祖辈代代都有关于家族源流的传教,尤其作为一个“走西口”的后代,祖辈的一句话“咱们老根在山西省河曲县南沟村”让他从小记忆深刻。因此祖籍地无论贫困还是富裕,他都有一种想回归的心愿。在工作之余,周永平联合部分热衷族事的本家,开始商讨研究整理计划、实施步骤等,并适时开始走访周氏族人,他们以山西河曲为中心,依据族人迁徙规律、结合社会历史规律等,确定族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山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尤其以山西河曲、陕西府谷、内蒙古准旗、托县、萨县、五原、前旗、杭后等旗县更为集中。初步统计族人分布在大约300多个村社以及上述三个地区所有城区。“当年,我的祖辈从山西河曲‘走西口’来到内蒙古落地生根,其间发生过太多故事,但苦于当时历史条件、文化条件限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周永平说。大部分族人手头只掌握很简单的一些线索,依靠个人撰写整个宗族谱书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周永平和他的团队积极走访各地本家,大量查阅史料,为撰写宗谱做着积极准备。统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到一个族人名字,大到一个历史事件,都可能需要跨省、跨市去了解核实或请教专家,修谱的人没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决心是修不成的。除了采集大量族内资料,只要有人提供跟家谱有关的信息,他就激动不已去了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越来越少,长年在外求学打拼,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与亲戚的交流少了,即便以前知道怎么称呼的,也渐渐淡忘了。”周永平说,“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来。我希望通过家谱能使族人了解自己的家史,把根留住。”
利用网络寻根
几乎每天晚上,周氏族人们利用休息时间“集结”在山西河曲丰豫都七甲南沟周家修谱群,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提供资料,有的统筹汇总,最终形成了一份份内容详实的家族资料。这个创立于2010年8月的“QQ工作群”的创始人就是周永平,目前有成员600多名,覆盖全族所有支派族以及族人分居地。目的是通过网络来寻找周家亲人并提供族人交流的平台。如今,他们每个支派、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修谱负责人和小团队。通过网络交流,这些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宗族人不再陌生,他们希望迁居在外的南沟周家后人都能回归这个“家”。周永平还有一个心愿。他说:“如今,家谱世系部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因为南沟周家族人在历史上迁徙较为频繁,因此还有一部分缺口。他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失去联系的南沟周家后人能和他们主动联系,也可以加入修谱“QQ工作群”。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起源
- · 中华百家姓和全球十大华人姓氏
- · 福建伍氏的辉煌历史
- · 福鼎西阳村现存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介绍
- · 刘与李是历史上称帝最多的姓氏
- · 神奇的姓氏--
- · 陈姓起源
- · 关于成立云门林氏宗亲理事会的决定
- · 吴姓起源
- · 福鼎桐城丹岐张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