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重在陕北与民休息
2013-02-21 16:34: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王任重
日期:1978年11月23日 版面:人民日报第1版头条 作者:新华社记者冯森龄、张广顺
内容概述
革命老区陕北,家庭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批掉了,许多地方没收了自留地,粮食征购过重,农民口粮低,生活贫困。基层干部瞎指挥,学“大寨经验”只种粮食,在陕北只能广种薄收,粮食没有抓上去,连经济作物和林业牧业都丢掉了,“地越种越瘦,人越弄越穷”,连吃饭、穿衣、盖被都存在着困难。
时任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的王任重,亲自兼任陕北革命建设委员会主任,决心迅速改善那里的农民生活。王任重的办法就是放宽政策:尊重生产队和农民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减少粮食征购指标;停止农田水利建设的“会战”;提倡和帮助农民恢复家庭副业,允许房前屋后种树、自养牲畜,农副产品(包括粮食、食油和猪肉)在完成政府征购任务后,可以拿到集市出售。
中共陕西省委发出有力信号:停止“劳民伤财,害民误国”的极左政策。
经典名句
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各种农活的安排,都由生产队、生产大队作主。不准层层打电话催报诸如生产进度、施肥量和各类苗的比例等方面繁杂无用的统计数字。今后如果省委打电话给地委催报这些数字,地委可以回答说:不知道。县委对地委也是这样。对那些整天坐在房子里指挥生产的官僚主义者,就是要顶一顶。(王任重)
背景和启迪
曾经庇护了党中央和红军、八路军的陕北,能否摆脱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由于农村长期推行的极左路线,到70年代末,连那位唱出《东方红》的陕北民间歌手李有源的儿媳也踏上了讨饭路。
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北第一才子”的王任重,“文革”中蹲过7年秦城监狱,“文革”后复出,根据陕西的实际情况,大胆放弃“以粮为纲”,给农民松绑,包容和鼓励农民自主组织生产经营来自救,解决温饱问题。王任重带领工作组,走访了陕北二十多个县,分别召开了老红军、老干部、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座谈会,反复请教基层怎样才能恢复农业生产。
像王任重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面对民生疾苦,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和责无旁贷的担当。在饿死100万人的信阳事件发生后,王任重实地调查回来,对中央坦言:“房屋倒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哭声,确实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攻击我们,这是真的。”在他曾经主政的湖北省,也因大跃进饿死人,虽在全国并不算突出,却视为“一生的最大憾事”,“一直愧疚在心,经常公开作自我批评”(李先念语)。
这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重温和发扬光大。
顺便提一件事,王任重从陕西调任北京后,一度对安徽的包产到户心有疑虑,曾指示人民日报刊载“张浩来信”,号召回到集体经济,但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也没有固执己见。
本文来源:人民网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