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任重在陕北与民休息

2013-02-22 06:22:29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02-21 16:34: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王任重
 
日期:1978年11月23日 版面:人民日报第1版头条 作者:新华社记者冯森龄、张广顺
 
内容概述
 
革命老区陕北,家庭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批掉了,许多地方没收了自留地,粮食征购过重,农民口粮低,生活贫困。基层干部瞎指挥,学“大寨经验”只种粮食,在陕北只能广种薄收,粮食没有抓上去,连经济作物和林业牧业都丢掉了,“地越种越瘦,人越弄越穷”,连吃饭、穿衣、盖被都存在着困难。
 
时任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的王任重,亲自兼任陕北革命建设委员会主任,决心迅速改善那里的农民生活。王任重的办法就是放宽政策:尊重生产队和农民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减少粮食征购指标;停止农田水利建设的“会战”;提倡和帮助农民恢复家庭副业,允许房前屋后种树、自养牲畜,农副产品(包括粮食、食油和猪肉)在完成政府征购任务后,可以拿到集市出售。
 
中共陕西省委发出有力信号:停止“劳民伤财,害民误国”的极左政策。
 
经典名句

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各种农活的安排,都由生产队、生产大队作主。不准层层打电话催报诸如生产进度、施肥量和各类苗的比例等方面繁杂无用的统计数字。今后如果省委打电话给地委催报这些数字,地委可以回答说:不知道。县委对地委也是这样。对那些整天坐在房子里指挥生产的官僚主义者,就是要顶一顶。(王任重)
 
背景和启迪
 
曾经庇护了党中央和红军、八路军的陕北,能否摆脱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由于农村长期推行的极左路线,到70年代末,连那位唱出《东方红》的陕北民间歌手李有源的儿媳也踏上了讨饭路。
 
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北第一才子”的王任重,“文革”中蹲过7年秦城监狱,“文革”后复出,根据陕西的实际情况,大胆放弃“以粮为纲”,给农民松绑,包容和鼓励农民自主组织生产经营来自救,解决温饱问题。王任重带领工作组,走访了陕北二十多个县,分别召开了老红军、老干部、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座谈会,反复请教基层怎样才能恢复农业生产。
 
像王任重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面对民生疾苦,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情和责无旁贷的担当。在饿死100万人的信阳事件发生后,王任重实地调查回来,对中央坦言:“房屋倒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哭声,确实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攻击我们,这是真的。”在他曾经主政的湖北省,也因大跃进饿死人,虽在全国并不算突出,却视为“一生的最大憾事”,“一直愧疚在心,经常公开作自我批评”(李先念语)。
 
这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重温和发扬光大。
 
顺便提一件事,王任重从陕西调任北京后,一度对安徽的包产到户心有疑虑,曾指示人民日报刊载“张浩来信”,号召回到集体经济,但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也没有固执己见。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