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隐士住在深山里,为何对天下事知道得那么清楚?
我国有句古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真正的隐居者并不是脱离了人群,脱离了世俗的人,而是看问题更客观,更清晰的人。

虽然古代的很多隐士都是说住在什么山里,但是其实只是比较偏僻的地方而已,并不是真的山林之中,就比如只是县城和市区的区别罢了。
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古人的社交来往都是并不耽误的。很多隐居的人都是一些能人异士,或者足智多谋的人。优秀的人结交的朋友自然也都不一般,他们会经常和自己的朋友们书信来往,或者喝酒聚餐,也会一起谈天论地,谈笑古今。这也是隐士交换外界信息的一种途径,毕竟跟一些聪明人在一起高谈阔论,一定是比跟普通人谈论这些更有意义。
除一些朋友外还有自己的亲人家属,隐士也有很多人曾经是官宦大家出身,后因一起其他原因才导致隐士不愿再参与朝政,这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但是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的亲人亲信们,一样得知外面,或者京城里的风云变幻,大事小情。

古代时期由于科技并不发达,所以当时的人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而这个闲聊,传八卦也是当时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
人毕竟都是群居动物,无论你身处多么偏僻的地方,也都是要定期去集市市场采购生活必需品,而这个到集市市场的机会就很接触很多的人,对外面的大事小情老百姓也自有老百姓的看法言论,这也是能快速了解外面事情的一种途径。

这些隐士通常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当时发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并不关于他们自身,所以往往隐士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想法观点都更为客观,很多隐士为君主大臣们出谋划策,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使这些君主大臣们醍醐灌顶,所以并不是这些人多么愚笨,而是他们自身深陷其中,未必能看清事物本质。
能人异士们除去天资卓越之外,最重要的还都是很勤奋刻苦之人,这些人大多都饱读诗书。而历史和知识就是最好吸取智慧和经验的途径。很多隐士在归隐期间,时间大多都比较充裕,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历史,深读书籍,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