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过年之三:贴门神

2013-02-10 18:00:39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02-09 08:49:01 来源: 南通网

 
贴门神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尽管现在大部分的人家已经不贴门神了,但作为子孙后辈,也要晓得晓得过去贴门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日前,我采访了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名誉主席张自强先生,请他来说说南通的门神。张老是离休干部,也是专门研究南通民俗的专家。
 
(根据2005年张自强先生的讲话录音整理,播出时曾做过删减)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皇宫里头面经常舞鬼、闹皇宫,皇帝佬儿没得法子,就请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来站门岗,从此之后皇宫里头就安顿了。时候长了,总不能叫这两个大将侭是站撒,于是就请了个画人像的画师,照他恁两个人的架子,画了画儿往门上格恁一贴,居然也就一样的安顿了。不过,照这架子老是画总也不是回事情,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发明了先把人儿刻在木头板儿上,转来再印刷,这个应该就是木版年画的初级阶段。再后来有人要想印彩色的,聪明的人就想了法子再多刻几块板子,分门别类来印几种颜色,现在叫套色。还有的人为了开出的脸更像点儿、更漂亮点儿、更好看点儿,就在印好的画儿上,再勾下子、再描下子。例如像有的画儿,伢儿脸上用红笔这恁勾下子,画儿就既有木版的风格,又有手勾的成分,这种年画既好看又实用。到了明清时期,南通这块地方印门神已经基本上用木版。全国的木版年画出名的地方很多,例如北京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河南的朱仙镇、四川的绵阳。而我们南通的木版年画是单线,无论内涵、色彩和其它地方不大相同,这就是江海文化的特点。
 
照南通的民情风俗来讲,过年的时候,基本上不问城里和乡下,老百姓要图顺遂,要想发财,都要贴门神。所以过去说利市的到人家门上刬是说:“陈年不来新年来,老爹家里大发财。两扇金门左右开,红绿招财贴起来。左边贴的是秦叔宝,右边贴的是尉迟恭。斗大的元宝滚进来,发财大发财!”虽说是说的个利市,是个口话,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贴门神的一种心理期盼和图顺遂、想发财的一种心态。
 

(资料图)

南通人家的大门上贴的门神一般总是武将,也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儿架子差不多,怎么才认得出哪个是秦叔宝,哪个是尉迟恭呢?看兵器。一个用的是铁尺,一个用的是杵,金刚杵。用铁尺的是秦叔宝,用杵的就是尉迟恭。贴的时候还要分左右,秦叔宝在左,尉迟恭在右,是要分上下手的。有的人不晓得贴秦叔宝和尉迟恭是什伲意思,就在大门上贴什伲五子登科、状元及第、望子成龙等等。争取给伢儿上大学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是兜根弄搞了。
 
这张门神有它的特点,你看他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就晓得这是个文官,这是要贴在二门上的。有些农村里的人,因为买得暥,街上的门神卖光了,买不到武将了,也有就拿文官直接贴到大门上的,但城里人都贴在二门上。这张门神是用一块整的木版刻的,再经过几次套色,有的地方还要用笔勾。这个官帽子是宋朝的,和包青天的帽子是一样的架子。这张门神至少有五、六十年了,到今朝还不曾褪色,随你怎样摸都不会掉色。这个就是技术,又是艺术,是古老的技术、技巧、技艺。你再看,画儿上头还有一根线是勾了银的。我们南通和江南一带考究点儿的门神刬是勾的银线,工艺上是用了一块专门上银粉的板子,当时还有一种专门勾金粉的板子。这种门神一般只有城里的富户和大户人家才贴得起,当然贴也是要分上下手,穿红袍的在左边,穿绿袍的在右边。
 
这张门神个上头画的是寿桃和石榴,石榴子多,意味儿孙满堂;牡丹意味花开富贵,家里才有福气。这是贴在老爹和老太房门上的;这两张门神的图案是麒麟送子,双灯吉庆,同样是勾的银线,是贴在儿子、媳妇房门上的;贴在人家家里伢儿的房门上的门神图案是刘海戏金蟾。这只金蟾是三只脚的,我小时候戏过三只脚的“虾蟆”灯,就是这个东西。“金蟾”上书的叫“蟾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癞巴”,也就是“蛤蟆”;这张门神上头画的是蝙蝠,这个是如意,如意云头。画儿上有一个男伢儿,一个女伢儿,也是贴在伢儿的房门上的。
 


贴门神的时候,千万不能出差错,一是上下首不能错,二是贴的地方也不能错。这个两张是贴在堆房门上的。堆房是放粮食,放农具的地方,相当于仓库,城里叫栈房,现在叫储藏室。这上头画的就是五谷丰登、金银珠宝,包括车子上拉的都是元宝,用意很明确就是想发财。
 
我这里还有一张门神宝贝,连博物院都没有的。它到我手里的时候就是一张枵纸,拿它就和拿豆腐皮一样的架子。因为实在放不住,后来重新装裱过了,大概是明朝的,是四百多年之前的老东西了。
 
这张门神的式样、架子就和其它的不同,刻得也不容易,卖的固然也很少,也只有当官的人家才可以贴的。譬如说像南通顾家顾养谦家,陈都督家里贴贴的,不是一般老百姓家里能瞎贴的,贴了要出笑话的,当然人家也不敢贴。
 
这张门神是邱丰先生收藏下来的,我一直保存到现在。虽说它年代长了,但是工艺水平相当的高,拿到北京和上海给几个有关的专家都看过了,他们都认为是精品。精品门神和一般门神相比,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提高的,一个是普及的;一个是当官的人家贴的,一个是老百姓家里贴的,艺术风格大不相同,价钱也推板得多呢!
 
民俗是一门学问,我们一方面要对民俗的生成和传承作必要的、力所能及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还要看得出民俗当中,哪些是不合时宜和封建迷信的,不能一味照搬。只有观古鉴今,批判的接受,才能够移风易俗,破旧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