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铁藩年谱》连载3

2013-02-06 21:58:06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1961年(辛丑)三十八岁
    1月  得肺气肿病,在家休息,坚持编写《福州名胜古迹介绍》。
  5月10日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61处,福州市9处。其中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处:华林寺大殿、崇妙保圣坚牢塔;古墓葬3处:唐闽忠懿王墓、张经墓、林则徐墓;石刻与造像4处:鼓山摩崖石刻、乌石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
    7月  福州市政协、福州市文化局联合成立市文史研究工作小组,编写《福州文史资料》(至1962年12月止,共出5辑)及《于山文物古迹史料》、《罗星塔文献》等。
    9月  参加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工作。
    10月  负责修复林则徐墓与明代抗倭将领张经墓。

1962年1月初完工。
  12月10日  福州市文化局向市人民委员会申请成立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文管会)。
  12月30日  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成立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处,下达两名编制,配备王铁藩、杨秉纶二名干部,地址设在福州文庙。
  是年在工业路一带的塑料厂、搪瓷厂、香料厂等作社会调查。
  是年开始征集和收购社会流散文物,共收集古字画2000多件、其它各种文物近1万件。共出书(油印本)8册。
    是年在新华书店古籍门市部,发现巨著福州评弹小说《榴花梦》残缺抄本。
1962年(壬寅)三十九岁
  1月  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市文管会,地址在文庙,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欧文负责文管会日常工作。
  2月  福州市文化局召开文物工作保护座谈会,由王铁藩召集社会知名人士:杨湘衍、萨伯森、郑丽生、陈子奋、林石庐等参加。

  3月10日  福州才女李桂玉鸿篇巨著《榴花梦》整册被发现。29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国内各报纷纷刊登,国外有42家报刊转载。
    4月9日  受市文管会委派,在洪山桥发掘一座宋墓,出土20余件石俑,均用寿山石雕成的。
    4月16日  与杨秉纶同往建新公社调查,在怀安乡天山马岭山,发现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青瓷窑遗址。
    4月26日  往淮安调查文物,发现六朝时期古寨址。
    4月  翁礼平先生来信告知,  《榴花梦》续作者“浣梅女史”翁起前女士(1894年生)现住福州化民支巷14号(原4号);与张传兴一起前往拜访。
    5月12日  省文化局通知,部队在斗顶塔仔里开荒,据传王审知母亲董太夫人墓在该处。王铁藩、杨秉纶赶去现场,见有一石墓室,封门砖石均无,早期已被盗。
    6月3日  《林则徐资料汇编(第一部分)》(油印本)出版,由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编。
    6月5日  禁烟纪念日。编写《林则徐生平事略》(油印本)陈列大纲。
    同日  收集到林则徐家书、诗稿、对联、读书札记、遗墨等珍贵遗物。
    8月20日  往上海、苏州、南京、蚌埠、合肥、无锡参观,9月16日回榕。

    8月23日  到马江昭忠祠凭吊,并作文物调查。发现“马江烈士神主牌”,正面书:“皇清侍赠五处士我贤公神主”;背面书:“在船马江阵亡祠祭”。
    10月1日  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刊印的《乌塔》
简报(宣传刊),由王铁藩、杨秉纶合编。
    10月20日  去马尾采风,同行的有陈挺、李硕卿、李克朗等;12月28日返回福州。
    10月  到建瓯、宁德、晋江、龙溪、长汀等地调查开元寺文物
    10月至11月  省文管会拨款5000元修缮王审知墓,由王铁藩经办。在修缮中发现墓门,定第二期再修。
    11月8日  郭沫若来榕,查阅评弹巨著《榴花梦》,并陪同游鼓山、马尾造船厂、马江昭忠祠、罗星塔等
处。
    12月11日  到江、浙一带调查林则徐等福州名人的遗迹。途经杭州、绍兴、天台山、临海、海门、黄岩、雁荡、温州和福鼎、福安等地。
    是年到南港北岸意厦村一带调查文物。
   
1963年(癸卯)四十岁
    2月  参加省、市学术活动;参加民盟小组工作会议。
    3月  负责张经墓主体重修。
    4月  往晋江县永宁公社调查明代抗倭史迹。在徐泽厚老先生处发现《永宁纪事》(传抄本),当系清代乾、嘉时期作品,记载明代建卫设施、倭寇陷城以及顺治年间林顺起义等史事。
  5月23日  开始修缮闽王祠。
  5月  参加文联组织编写《马尾的故事——马尾造船厂厂史》(油印)
  6月1日  与杨秉纶同往阳岐调查,发现宋代石桥和“樟树王”。
  7月26日至8月3日  与杨秉纶同赴罗源调查文物,发现圣水寺栖云洞的一组石雕十八罗汉像,王铁藩在石雕基础上发现宋时文物线索。
  9月初  省文管会拨款2000元,负责修缮闽王墓(第二期)墓表,发现墓圹室在石档下。福州市拨款修复林文忠公碑亭顶盖、马尾罗星塔、马江“昭忠祠”、烈士陵园。
  9月28日至10月3日  到厦门参加福建省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1963年年会。会后参观厦门文物古迹,并赴泉州等地参观。
  10月19日  陪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等30多人登鼓山;并在闽王王审知手植铁树前留影。
  11月18日  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庄秘书长等5人,陪同江西省副省长游西禅寺。

  11月  与杨秉纶一起,负责修缮对于山白塔与白塔寺、戚公祠等。并将书法家沈觐寿所书郁达夫《满江红》词刻在戚公祠内岩壁上。
  12月15日  参加“福建省历史学会福州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
  是年  编纂《琅琊王祠志》、《琅琊王碑志》、《于山摩崖题刻》等,作内刊出版。并编写《福州文物陈列提纲》。
  是年 调查发现福州长安山、金鸡山、吉祥山、白泉庵一带都有琉球墓。白泉庵附近存六十多座琉球墓,保护完整者仅有八座。

  是年 因兴趣雕刻艺术,经常在晚上创作雕刻假山(台湾产浮石)。
  1964年(甲辰)四十一岁
  1月20日  提升为行政19级干部。
  2月初与市园林管理处策划于山风景区绿化工程,新栽20树种,计2975株树。

   4月  市文联、新闻图片社、第一文化馆移至闽王祠办公。
   5月1日  开始修缮大士殿主座建筑。着手《福州历史陈列馆》展出。
    5月  在福州东郊发现唐代火葬墓。
    8目  参加市人委召集的关于开辟于山风景区会议。接收天君殿并对天君殿进行修缮。在修缮前录下天君殿对联、文字等。1963年至1965年,将分散在市内各处的文物石雕用于修缮于山风景点。筹备《福州市历史陈列》。
    10月  主编文物史料汇编:  《于山摩崖石刻录》上、中、下三卷,《福州定光塔寺志略》、《罗星塔文献》、《王审知年谱》、《王审知墓志》、《王审知墓志续》、《王审知墓志残稿》、《琅琊王祠志》、《琅琊王碑志》、《戚继光祠志》、《于山览胜》(与陈清狂合编)等。
    10月  与林濂森一起到泉州考查摩崖石刻。
    是年 陪同中共华东局候补书记魏文伯参观白塔寺、戚公祠等文物点。
    是年 收购陈子奋收藏的徐悲鸿画《伯乐识马图》和陈子奋画。
  1965年(乙巳)四十二岁
  2月  与杨秉纶、林廉森同往怀安,考查六朝时期古窑址,在巴掌山发现汉代土坑墓。
  2月  新店农民在战坂“塔仔兜”平整土地,发现闽王王延钧妻刘华墓,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清理。出土有墓志铭、孔雀蓝釉瓶和大批陶俑等文物。
  2月  与杨秉纶、杜慧芳一起,到福州市郊北峰考察。
    3月  到北门五凤山清理南朝墓,出土托杯、莲花碗、线刻寿山石猪(最早的石刻动物)两只。

  5月  发现岳峰山有晋代墓葬,清理出土双系盘口、青瓷壶等器物。
  7月底  将历年收藏的字画、文物等登记造册完备,入库。
  8月  主编文物史料汇编《福州坚牢塔志》上、下册,市文管会编印。
  8月  主编《福建清代人名录》(5册)复写本(未刊)。

  9月10日 省文管会召开座谈会,划定华林寺大殿保护范围。以大殿为中心,四周围墙,北自殿基向外延伸6米;至军区宿舍;南自殿前月台基,至大路旁,距离82米;东、西面从殿基各延伸1 8米。
    10月21日 福州市举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展览会”,其中有回收文物部分。
    10月  完成真龙庵扫尾工程,举办文物展览会。

    lO月  与林濂森同往闽南地区莆田、仙游、惠安、漳浦、泉州、同安、漳州、诏安、厦门,东山、汕头等地,调查戚继光在福建抗倭遗迹、遗址。并收购文物黄道周墨迹、麻沙版《山堂考索》等。
    是年吴家琼写信报告,在北门外猫头山上发现林旭墓,王铁藩去他家了解情况。同时,了解到福州市许多文物收藏点。
1966年(丙午)四十三岁
  3月13日  到马江考查。
  4月3日  在北峰石牌公社江南竺大队,发现宋黄文肃(黄勉斋)公墓。
  5月  与杜惠芳同往长乐县收购文物,历时一星期。
  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为保护文物,参加“风雷激战斗队”,对文物库房、书柜等进行封存。

 7月  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集中在通湖路(牛栏)学习。
    同月  中共福州市委领导打电话询问:“各寺庙有哪些重要文物需要保护?”王铁藩特别强调:“鼓山、西禅寺两寺的佛经应特别保护”。
    同月  将家中藏书,分十几个大麻袋,送往市文化局,存放在法海寺斜对面一库房内。1973年取回时只剩几袋。
    8月22日  福州市各大、中学校红卫兵走上街头破“四旧”,文物遭到严重损失。市文管会派王铁藩、杨秉纶、林濂森、林慧芳等分两组进行劝阻,并了解各派出所收缴“四旧”物资情况。
    9月8日  王铁藩、杨秉纶等4人,开始往各公安派出所鉴定“破四旧”中收缴的文物及古字画、书籍等。一年多时间,挑选不少古籍与古字画,因未及时运回,只保留一小部分。
    12月  往北京“串联”12天,参观北海、颐和园、天坛、中国历史革命博物馆、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琉璃厂文物店等。住在养蜂夹道业余体育学校。回榕后,开始收集毛主席纪念章。
    1967年(丁未)四十四岁
  3月  准备编写《福州古今地名词典》。一年中,走遍鼓楼区的大街小巷,台江区也走了一半,后因胃痛严重才停止。
    8月  参加当时市文化局成立的“旋风战斗队”,借此保护文物。
    11月23 El  受派与“福州市破四旧办公室’’联系,帮助鉴定古字画、古籍、古钱币等。
    12月7日到1968年春  同福州市图书馆云维武、黄建平等,向鼓楼区及台江区派出所发出通知,办理在抄家中上交的文物、书籍、字画、照片等资料集中管理手续,抢救和保护一批文物和文史资料。
    是年发现《河口万寿桥记》石碑。
    1968年(戊申)四十五岁
    1月15日  停止在各派出所、街道抢救文物工作。由文管会全体人员整理、清点文物,共运回古籍3600多册、古字画327件。几天后,市文管会人员被逐出于山,“造反派”进驻戚公祠。古字画几乎全部丧失,只剩下小部分古籍。
    4月  因劳累而左肋作痛,停止工作,经检查是胃溃疡。
    5月第一期学习班开始,被审查。在审查中,还多次被押送到“市清资办”鉴定古字画和古籍。
    11月27日  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又被关进“牛栏”,集中住宿在市文化局(通湖路),被勒令写检查。同时,还让去鉴定文物、古籍。
    12月  建设“五一广场”前,有位工程师到“牛栏”查问于山地质情况,要求王铁藩将宋朝以来,历代落石情况资料详细提供给他。
  是年  到福州市周边(含鼓楼、台江、仓山、郊区、马尾区)补充调查地名、坊巷、庵堂等。
    1969年(己酉)四十六岁
    1月27日  在通湖路“学习班”写参加三青团的过程,并接受审查。
    3月  市文化系统“学习班”迁到高湖江边村,王铁藩被分配在村中扫街,发现一方有南宋绍兴纪年的全国最早的“石敢当”石碑。
    3月9日  在学习班写参加国民党的经过检查。
    3月30日  在学习班写《关于对待王审知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检查。但检查内容实际是宣传闽王王审知的历史功绩作。
    4月10日  在江边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住在雁领,劳动场所在朱浦。顺便调查归仁里、三角埕、永南里、邵宅、屿头里等处。
    5月7日  政治审查结束,回文化局学习班写《历史与工作的错误思想》。
    8月2日  学习班移到后阪村福州市第六中学校园内。
    9月13日  学习班迁往北峰区贵阳公社贵阳大队。
    10月  参加蚯里大队青石溪秋收劳动。得便调查岭头、遵化里、莲花山、兴城里、寿山、稷下里、北岭、宁蓁里、汶洋、下寮等及北峰一带各大队。
    12月10日  上午往郊区办报到,被派到鼓山公社儒江大队清理物资。
    12月25日  市文化局学习班结束。
是年在江边村劳动时,调查了官贤里(白湖、郭宅、后阪、下濂、尤道、上洲、埔挡),光德里(高湖、江边、浦下、桥南、中墩、美墙、屿头),南湖境、前南境、前东境、龙华境、桥南境。了解江边村有一历史名人郑宜缁,字文斌,清咸丰举人,顺昌训导,终年60余岁。在调查中,了解当地的姓氏源流和村史、村貌、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