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鼎市丁姓回族之源流

2013-01-24 20:03:58来源:温州、宁德两市丁氏回族联谊总会

打印 字号: T|T

    七百多年前,我们丁氏回族先民踏着“丝绸之路”自阿拉伯国家而来,他们带着善于经商的能力,带着伊斯兰文化,在中国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古代文明交融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而独特族群一一丁氏回族。
    丁氏回族始祖名叫赛典赤瞻思丁,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直系裔孙,阿拉伯穆斯林,是个著名的政治家。辅佐元朝治政,被元朝廷追封为咸阳王,其子赛典赤纳速拉丁在元朝官拜平章政事,其孙赛典赤乌马儿(汉名丁谨)元朝廷泉州市舶司提单主要官员,其后丁谨留居泉州城南文山里,为泉州陈埭丁回族的一世祖。
 中世纪的泉州开放、繁荣,世界各民族人士纷至沓来,其中以阿拉伯国家穆斯林人数为众。他们在泉州或为官,或经商,或传教。陈埭丁氏始祖丁谨正是这一时期入泉州经商的穆斯林商人,经过数代辛勤经营,丁氏祖先成为泉州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元未,江南大乱,泉州色目人(元代称回回为色目人)大遭追逐,乃匿居僻处改汉姓曰“丁”氏,盖取其始祖赛典赤瞻思丁未一字为姓。自此,色目人与赛典赤瞻思丁之子孙,皆改汉姓。据官方调查考证,在福建浙江各地的回民有金、丁、夏、马、郭、葛等姓。
    明朝初年的对外政策一改前朝的兼容并蓄,排外风潮鹊起。四世祖丁善,为避免了家族财产受排外风潮的袭击,在恶劣环境中求生存,携带年迈父母,选择了泉州1湾东南畔的海滨乡村陈埭,率众与当地人整修水利,开垦荒滩,改荒僻的土地为可爱的家园,最终以其坚忍不拔的群体精神获得周边汉人的认同和尊重。
    明初,丁氏回族因连遭封建种族歧视与迫害,生活环境非常险恶,险些灭族。为了生存,势必适应当时政治环境,接受汉文化,走读书入仕之途径,争取社会地位,改变生活环境。于是自八世祖丁治、丁仪相继中拔元、进士,进入仕途以来,九世祖丁自申、子曰近、孙启睿,祖孙三代人联捷进士。当时在四百多人丁中就有十多人进入仕途。明清两朝陈埭丁氏就有十五名进士,二十三名单人,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陈埭丁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六百年历史。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回族宗祠。2 006年国务院公布陈埭丁氏回族宗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在泉州陈埭回族社区举办“丝绸之路”项目考察活动。陈埭丁氏族群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重新得到确认和肯定。
    目前族居菲律宾、泰国、美国等海外的丁氏回族逾二万人。台湾丁氏回族同胞超过四万人。大部分聚居在台湾的鹿港和台西,其中福鼎籍的丁姓宗亲也有数百人之众。
    1982年福鼎县统战部组织“福鼎县回族历史调查组”确认福鼎市的丁氏回民均来自泉州陈埭。秦屿是最大的聚居点,自清顺治至光绪年间的两百多年期间,丁氏回民相继从泉州陈埭迁至秦屿的打水岙、丁家山、后岙山等地,后迁的皆聚居在街尾三角埕,俗称“街尾丁”。福鼎城关、沙埕丁姓回民于嘉庆咸丰年间迁来。桐山水北溪、三满、浮柳、洋岭边、白琳东洋、牛埕仔、沙埕大白露、白露坑等处丁姓回民則来自苍南桥墩。明永乐二年,九世祖丁龙由陈埭辗转迁至佳阳丁家坪东章,现聚居住阳少数民族乡。
    厦门大学历史人类学教授庄景辉曾两次率考察小组到秦屿考查丁氏回族的家谱、祠堂、坟墓及其居住地.确认我们为阿拉伯人赛典赤瞻思丁之后裔。
    1982年政府批准福鼎县丁氏回民恢复其回族身份,至今福鼎市境內丁氏回民逾八千人。福安黄儒、霞浦盐田等地丁氏回民近三千人。
    2008年兴建的秦屿丁氏回族宗祠坐落丁家山的回龙岗,依很太姥山,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陈埭丁氏回族宗祠建筑风格:三进两廊环抱、造型独特的回字型,阿拉伯文字及图案纹饰.展示伊斯兰文化风格,体现了中阿、回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2 009年成立的温州宁德两市丁氏回族联谊会总部设立在秦屿丁氏回族宗祠。其活动范围涵盖”,~Jlll.州、宁德两市3万多回民。十个回民聚居点轮流做东,承办年会。总会的成立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聚凝力,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构建团结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将丁氏回族历史介绍给人们,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认识和了解我们,福鼎市丁氏回族历史展览馆正在筹建之中。展览馆展现回族风俗民情的历史资料及其实物,展示外来移民与本土文化的融会贯通。挖掘、保护、提高回族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具有独特伊斯兰风貌的福鼎市回族历史展览馆,将为提高太姥山旅游文化,增添一道回族风情的亮丽风景线。
    温州、宁德两市丁氏回族联谊总会整理
 

史料来源:
附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埭回族史研究》
嘻籍出版社《中国回族大词典》
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陈埭丁氏宗祠》
泉州1谱牒研究会专家丁维灿《文山集》
陈江丁氏宗谱(民国十五年)
福鼎县统战部回族历史调查组《福鼎县丁氏回族源流》
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

附录:

福鼎县委统战部一九八二年关于丁姓回民分布情况

公、社(区、镇)人口分布情况铜山镇298桐北17户    桐南14户    十字10户    溪西3户桐城238资国岐腰6户    水北山满7户    牌坊2户    路外2户    外洋岭边18户    流美1户贯岭37分关3户    邦福1户    溪里1户前岐754佳阳东章45户    丁家坪21户    三斗10户    胡岭9户    前岐街道12户    彩岙虎山脚5户    罗唇大冈脚6户店下124寺前2户    牙基2户    岙尾3户    岚亭山档2户    三门台8户    溪美2户    元当1户沙埕162沙埕运输码头和平水生16户    南镇横头岙3户    大白露白露坑5户    黄岐1户秦屿区1697寒碧163户    康湖47户    玉池25户    金麟26户    积石20户    巨口4户    秋溪2户    樟岐岐头宫9户    瓜园岭尾3户硖门27东稼1户    斗门4户    后山1户白琳154白琳街道11户    康山黄土头1户    车阳牛埕仔15户    地溪2户嵛山27鱼乌芒盾5户    东角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