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黎民百姓的文化阵地

挖掘闽东文化富矿 建言之四
间东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如同一座富涵金贵的矿藏,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作用,是推动闽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基础,最现实的重要抉择,也是时代和实践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契机.我会将陆续邀请部份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和热心于这方面研究的同志撰写《挖掘闽东文化富矿》的建言(论文),并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和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给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助添于不断发展的好形势。
重视黎民百姓的文化阵地
——试谈祠堂文化的引导、提高和利用
江俊森 李世振
祠堂在闽东城乡普遍存在,有些还成为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文化倡导的敬祖、孝悌、助学、规仪、扶贫、美德、操行等,曾经影响一村一族的方方面面,成为黎民百姓自我管理的重要阵地。我市现有祠堂约三千多座,祠堂宗亲活动覆盖将近80%的家庭,近一时期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贸文化交往频繁和海外华人华侨回乡寻亲谒祖,祠堂建设出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祠堂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愈益显见其重要作用。
(一)发挥历史名人文化的载体作用。
弘扬祠堂文化,与挖掘和弘扬先祖美德连在一起;弘扬闽东名人文化,与挖掘和弘扬祠堂文化连在一起。早在隋朝时期,著名的“蝙蝠洞”水利工程开拓者王鞠,就被蕉城石桥村王姓奉为始祖。该祠堂现有300多分支,覆盖包括在浙江、台澎等地宗亲达20多万人。他们把黄鞠“艰苦拼搏,创新开拓、爱民奉献”的精神树为榜样,并拟修建体现黄鞠精神的主题公园,颂扬“黄鞠文化”.福安廉村的薛氏祠堂, 以弘扬“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廉洁风范为特征,在纪检部门的配合和指导下,举办树清廉反贪腐图片展,成为省市廉政教育基地。古田杉洋林氏祠堂,以任台澎总兵的先祖林朝聘“广募义勇,联合抗英”和“单身从减,轻舟赴会”退敌的事迹制作展品,成为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基地。霞浦赤岸林氏祠堂设林嵩纪念堂、王氏祠堂纪念先祖王伯大,连同“赤岸空海纪念堂”,可组成具有闽东古文化特色的“赤岸文化”。还有福安步兜亭朱氏祠堂纪念朱熹,蕉城七都林氏祠堂纪念林聪,柘荣黄柏游氏祠堂纪念游朴,屏南甘际下甘氏祠堂纪念甘国宝等等。闽东众多祠堂都有丰富文化内涵,成为了宣传闽东历史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为百姓地开展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发挥尊师重教、奖学、助学的作用。
闽东历史上有很多祠堂都有开展奖学、助学活动,近年来这项活动得到迅速推广。如福鼎城关夏氏祠堂、蕉城六都朱氏祠堂、福安阳头李氏祠堂等,都长期坚持奖学、助学。它们制订制度、设立奖学、助学基金,提倡“户户捐助、家家共享”,对考上大学和在各类学校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发给奖学金和荣誉证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尽可能给予资助。有得还提出在本宗内适龄孩子上学“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口号。仅这三个祠堂在6-8年里共给考上大学300多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祠堂广泛的开展奖学、助学活动,对于培养下一代人才和促进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三)发挥联络海内外宗亲,开展对台合作和建设家乡的作用。
我市历史上是移民区,人口流动频繁、宗亲分布广、分支多。近一时期来,许多祠堂主动作为联系宗亲交往的平台,联络宗亲返乡投资办厂,发展经贸,参与家乡建设。福鼎城关施氏祠堂积极开展对外联系,在福鼎市成功举办了世界施氏联谊大会,邀请施氏本宗在台宗亲多人参会,扩大同世界施氏宗亲的联系,也推动了本祠堂建设,提高了福鼎市知名度和影响。并为下一段开展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福安上杭陈氏祠堂在去年成功举办全市祠堂文化研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祠堂文化功能。组织宗亲到河南固始询根问祖,又参加了在湖南九嶷山闽台联合祭祀舜帝,加强对台宗亲联络。随后又承办了在福安的舜帝金身游,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受到社会的好评。
(四)发挥祠堂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阵地的作用。
我市许多祠堂都有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可充分开发。福鼎佳阳周佳山祠堂座落于周佳山革命苏区,祠堂建设同纪念革命先烈,举办先烈事迹展览结合起来,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古田杉洋余氏祠堂收集历代本宗乡土文物,设置展厅,并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建成‘‘旅游山莊”。屏南楼下里张氏祠堂集资40万元,利用宗祠祖山,建造生态公园,在园中植树,空地种草,池塘养鱼,并修路1 300米,开垦荒山400亩,植树1 2万株。预计若干年后,平均每户宗亲可增加收入2千元,做到祠堂建设,村民收入、经济发展三得益。
以上可见,我市祠堂建设和祠堂文化发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新风貌、新特色。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祠堂文化的内涵,弓!导祠堂文化健康发展,为“环三”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一、进一步认识祠堂文化的内涵。
(一)当前祠堂文化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摒弃了封建性糟粕,融合进先进文化,特别是它表达的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和谐融合、仁爱孝顺、重学尚贤、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等,乃是其思想精华,是完全符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祠堂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它是各姓氏子孙缅怀先祖,寻根谒祖的殿堂;是传承乡土文明和文化血脉的根基。海外华人华侨回乡头件事就是看族谱拜祖宗。宣传和发展祠堂文化能够增进海外第三四代华人的民族感情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能增加闽东与台湾的“五缘”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三)祠堂记载和颂扬先祖优秀思想品德,为子孙后代树立思想丰碑和学习榜样。而且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四)祠堂开展祭祀和宗亲活动,宣传先祖训示,制订族规公约,规范道德行为,推动尊老爱幼,眷顾受灾致贫,倡导文明礼仪,建设孝道文化,形成群众性自律机制,构筑了和谐社会思想基础。
(五)祠堂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如修桥、铺路、邦困、赈灾等,培养族人常怀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以报效故乡,报效祖国人民。
(六)祠堂建筑与其他旧式建筑相比较,保护比较好。许多祠堂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有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价值。
了解上述我市柯堂文化内涵,是看重和热爱祠堂文化的前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祠堂文化。
二、 加强对祠堂宗亲活动的引导。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挖掘、保护、发展优秀祠堂文化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开发规划,完善祠堂宗亲活动制度,推行在宗亲群众选举理事会,接受群众监督。
三、 巩固完善市年度祠堂联谊会。
交流建设祠堂,发展祠堂文化的经验,促进祠堂的自我管理、 自我完善。赋予祠堂的新功能把祠堂打造成思想道德教育阵地,传播科学知识阵地和文化娱乐阵地.
四、 重视祠堂的“堂风’建设。
在宗亲中开展群众性的类似电视“XX年感动人物”的“孝星、好夫妻、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推动进步文明、积极向上的祠堂风尚的形成。
江俊森:市姓氏源流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世振:市《闽东侨报》副总编 市姓氏源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部分事例、数字来自访谈,有待核实)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