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安市陽頭街道察陽黃氏宗祠

2013-01-24 20:03:43来源:福安市察陽黄祠理事會

打印 字号: T|T

    察陽黄氏宗祠位於福安市陽頭黄厝上巷58號,始建于宋慶元丙辰年1 196年,明嘉靖已未年(1559年)因被倭寇焚於火,明萬歷庚辰年(1580年)重建,清順治丙申年(1656年)毁于水,甲.戌年(1694年)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仿明代建築,保存完整。1999年元月為福安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升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察陽黄祠坐西向東,占地面2516平方米,依次排列由柬至西依申軸綫為古井泮池、照壁、戲臺、戲樓、前天井、前座、覆龜亭、西廊、後座、後天井、和後厢房,等構成主體建築。周邊以青磚砌體,東西磚墙正面為三門洞,磚雕牌樓形式,南北兩侧為馬鞍式,封火山墙。主體建築南侧墙外,附設祭祀廳,由前後座之間的南廊邊門通往,亦圍磚墙。
    察陽黄祠建築規模寵大,布局完整,為清仿明宗祠建築方式,其獨特的空間布局成為最主要的價值之一。
    察陽黄祠為南宋理學家,朱熹弟子黄幹的祠堂,崇尚儒學,文風頗濃,仿孔廟格局,祠前建照壁,泮池,體現了立廟於學的寓意,極為少見。
    宗祠圍墙,照壁采用門額舊式,青磚雕牌樓形式,加之戲樓四柱三樓牌樓市屋脊,扣强了建築屋面層層叠叠的外觀效果。戲樓棟背,設立太子亭,此乃朝廷皇帝欽賜,有别、於其他祠堂。大量采用磚雕采繪,裝飾是我祠一大特色,磚雕的采用是福安地區弃於福建省其他地方建築裝
飾之處。
    察陽黄祠的突出之處還在於P『窗、雀替、鋸花、屏風等木構件上的花鳥人物,雕花圖案十分精美,後座的花窗,金碧辉煌,堪稱文物雕刻藝術品實庫。祠内建築精美,富有文物價值,基本保持“宋、元、明、清”朝代的名人字樣,及古建築的原狀。縱觀全祠,更值得理念的是,我宗祠不屬於平民百姓,也不屬於官宦富豪,而是崇尚儒家的理學之家的祠堂。我們觀賞到的不僅是做工精細,具有明末清初的風格保護完整的古建築,而且祠堂三道儀門、方池和祠內前堂後寢布局,使人們看到了古代祠堂的禮制,更重要的是宗祠與歷史文化名人朱熹、黄幹聯系在一起,這是數以百計的祠堂中尚屬稀有的,反映了福安古代社會文明禮儀的一方面,集中體現了福安古代建築特色,留下了過去的這裹睦族,和鄰的社會资訊,也可以稱它是封建社會禮儀制度的活化石,的確具有,不可多得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的價值。
 

福安市察陽黄祠理事會
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