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川王窵桥王杂谈
小时候,爷爷经常对我说,我们的老家是淄川小窎桥,“王”是“窎桥王”。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岁月沧桑中,体会了人生百味,我也领悟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传统的方式,向子孙传承家族的文化,让后代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先。
当前,社会上兴起“修谱”热,大家寻宗问祖,追根溯源。这是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独生子女政策延续造成传统家庭结构不断解体使然,人们怀旧的心情油然而生。有人说,多少年之后或许就找不到“家”了。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留住历史,留住自己的根,留住祖先创造的精神财富,应是我辈义不容辞的使命!
王克贵、王珍、王克信等几位老人,秉承王氏家族的意愿,做了一件利在今世、功在千秋的大事,他们奋斗了十多年,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终于完成了《王氏世谱》这部鸿篇巨制。作为王氏后裔我为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并由此而自豪。
在好友的引荐下,我去小窎桥拜见了王克信老人。刚刚踏入村头的土地时,看到村碑,我的心头涌现出一股暖流,这就是我的祖先住过的地方。我仿佛看到始祖一家在荒芜中男耕女织,含辛茹苦的身影。他们顽强的存在,扎根在此,繁衍生息,使得王氏家族这颗参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桓台王渔洋、淄川窎桥王”,一度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见到王克信老人,他的率直、坦城、热情和执着,是第一印象。我想,他世代住在这里,传延的不仅仅是香火,更重要的是祖先们的优秀品质。王克信老人如数家珍地讲了他们修谱的来龙去脉,讲得最多的是王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当我看到记载祖先成就的表册时,我的视线模糊了,祖先们太伟大了,明清两代的名人就达到了148人,二品官位的就有四人,祖先的《王氏一家言》一书,厚厚的一大本,更是堪比李杜,锦绣文章。人才济济,圣贤满堂,光彩夺目,如雷贯耳目,如皓月当空,永远的王氏!
诚惶诚恐地拜读着家谱,我才知道,自八世祖从大本营迁出,来现在的老家居住,家谱已续至二十世,我是二十二世。关于支系的记载资料已经很少了,记得“文革”时,祖母与母亲在家烧了两天两夜,把家里带字的纸张差不多都付之一炬了。当时,我父亲遗憾和惋惜了很长时间,因为家谱也难逃一劫。
传至十四世时,思文、思章、思礼三兄弟的名讳中更是寄托着祖先的期望,延续着窎桥王祖先的书卷之气。我说不清我的祖先肇禄老人是何等的情形,只知道是个秀才.但从他四个孙子经历,看出他也是知书达理、善于教化之人。克广、克仁、克明、克勤他们都学有成材,荫及后代。
“克广”是希望他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让他外出上学,结果他考取了“秀才”功名,才华出众;“克仁”是希望他仁爱向善,慈悲为怀,让他读了“法科”,结果他成为民国时代的律师,匡扶正义;“克勤”是希望他克勤克俭,干事创业,结果他经商发财,在城里置办了大量家业,仗义疏财,其孙王鹏现在是当地大名鼎鼎“俱乐村集团公司”的掌门人。唯独克明,即我曾祖,从小顽皮,惹事生非,起名“克明”是希望他“明世理”,严加管束,不教识字,让他赶脚谋生,以此“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没想到曾祖天生一副傲骨,颇有志气,他发誓一定学有所成。据爷爷说曾祖赶脚时正好骑在毛驴上学习,因为读书经常忘了喂驴,还挨了不少打骂。曾祖用了功,也读了好多书,按今天的话就是自学成才。不能说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老人们都说曾祖很有文才,是“土才主”,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拿得起。后来,他创办了村里第一家私塾,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房”,调皮小子竟然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桃李满园,功德无量。现在家里还有一件“文物”,是一个杌子,学生不听话或完不成作业时,要自觉趴在上面,被老师用板子打屁股。父亲小时候背书不过,也在上面挨个过板子。晚年,曾祖因风湿病长期卧床不起。但他仍然读书学习,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都与书为伴。
曾祖之子即我爷爷承父业,延续着“书房”业绩。解放后,成为镇上第一位小学校长。其后,一直工作在教育战线,而且在最偏远的山区辗转多个山头,“文革”中历尽磨难,倍受摧残,但他忠贞事业,无怨无悔至离休返乡。爷爷的字写得很好,得益于曾祖对他的传教和严格要求,在他的同门师兄弟中,练字最多最勤的当数他了。至今,村公园的庙宇里,还有一块石碑,上面的字就是爷爷解放初期时写的。后来,他的一个妹妹、一个叔伯妹妹也成为人民教师。曾祖开启了书香之门户,注定了我们一家与教育的不解之缘。
我的父亲、三叔也加入了教师队伍。我的父亲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四十多年,带着家族老实正直纯朴善良的品格,待人和善,助人为乐,低调行事,未和同事红过脸,人称“老黄牛”。他的中师毕业证被我小时玩耍,撕了大半,后来在评高级职称时,幸留一个编号,才被认可。到现在父亲还说我小时太顽皮。有一次,他三十年前教过的学生聚会,接他到现场,回家后他异常兴奋,说“这些学生没忘记我,我也没有忘记他们。这种缘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特有的。”说完便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了。
屈指一算,我家当过教师或正在岗位上的计有近20人,涵盖了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特殊教育,有心理学硕士,金融学博士等。有人开玩笑说,你们家成了一个教育部了,什么学校都有你家的人!有一年的教师节,市教育局的领导将一个闪闪发光的刻有“教育世家”四字的奖杯,送到爷爷手中的时候,爷爷高兴地说,“四代教师,满庭书香,传道授业,续写华章。”当教师的虽然清贫,但精神却是富有的,当一只腊炬燃烧成灰的时候,发出的不只是光和热。此时,爷爷是天下成就感最强的人!
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今天已很难重复过去大家族的形态,历史不可复制,美好的东西都留在记忆中,留在史册中,但是王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源远流长,万古长青!发扬广大王氏文化是对祖先最好的告慰。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