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期刊 总第一期(1)

中国 开封
“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在河南大学成立
酝酿已久的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近日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
三槐文化,由北宋王祜在太祖时期,以本家百口人性命保大名府符彦卿创三槐传为佳话,至次子王旦公为太平宰相12年,当国唱大雅,宰相肚里撑舟船,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奠定了北宋发展的繁荣景象,成为“王延龄智慧的化身“,被人们称颂为一代清官,后至各代的良好家风,名人辈出,如王素、王伦、王阳明、王安、王震等人,传承其品质高尚和智慧高深的三槐文化精神。
11月26日,河南华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锋,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王听兰先生及河南华夏文化研究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玉洁教授等50多名学者和代表,对“三槐堂”遗址和包公祠“开封府尹题名记”王祜情况及铁塔公园王旦墓文物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以期进一步开发利用三槐文化,吸引更多海内外三槐后人,前来寻根问祖,投资建设。
大会选举了研究会领导班子。王立群为名誉会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玉洁博士为总顾问,王守忠为会长,王金超为秘书长。还宣布了副会长、副秘书长等人。——作 者:李玉洁 王金超
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班子工作会召开
2012年3月10日,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工作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总顾问李玉洁出席、会长王守忠因事请假。会议由秘书长王金超主持。副会长王超凡、王守增、王传友、胡松林,副秘书长王文伦王西平,以及开封日报记者等15人参加。
会议研究通过了《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章程》并按章程要求逐一落实了有关问题。决定编辑出版会刊,发展会员、缴纳会费,对班子进行分工。对班子分工为三个小组:第一组材料组,第二组财务组,第三组宣传组织组。强调了组织纪律,明确了下步工作重心,即抓紧召开中原地区三槐王氏家簿联谊会,进一步研究并开发三槐文化,为振兴中原经济做贡献。中午会议圆满结束。——(秘书处)
弘扬三槐文化 推进中华王氏文化工程建设
--王听兰在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讨会的主题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宗亲、宗长、全体会议代表:你们好!
我们酝酿已久的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讨会今天正式召开了,这是一个大家盼望已久的会议,是在河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与关心下,也是我们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计划已久的会议。为此,我代表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天,我们在华厦文化发源地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尤其是在国内外著名的古都——开封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开封、古称汴京,在我国历史上创建光煇灿烂的大宋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值得称颂的苏东坡在《三槐堂铭》中所赞誉的:“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所构建的三槐文化形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绚丽华章,是一千多年来,乃至为今海内外据称有数千万后裔所敬仰、崇拜的民族精神所在。开封三槐堂作为中华王氏的第一个三槐堂,已经成为数千万三槐王氏子民的崇拜之地、神圣之地,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弘扬三槐文化,开展中华王氏文化工程建设,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努力。
一、深入开展中华王氏文化研究 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
今秋十月,中共中央在具有历史重要意义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指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全会强调:“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高潮即将到来。我们从事王氏文化研究的机构,应该借着这次全国文化发展的东风,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张旗鼓地把王氏文化研究开展起来,并逐渐引向深入。
我们要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主动开展好中华王氏文化研究工作,主动积极参与并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而贡献力量。这次会议主要来讨论研究通过弘扬三槐文化,商议探讨修复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封三槐堂建筑,落实《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文化工程在河南省范围内的资料收编工作与推广先进的数字化修谱工作。
二、挖掘与开发开封三槐堂文化遗产 弘扬三槐文化精神
关于三槐王氏的研究,在座的有许多专家和热心人士。据我们从有关资料所见,比较著名的有:河南大学周宝珠教授的“开封三槐王氏清风誉满天下”;广东韶关学院的李贵录教授的“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山东莘县杨巨源先生的有关文章;在座的开封热心研究者开封博物馆徐馆,民间自发研究者王宴春先生以及三槐堂所在村书记胡松龄先生都付出了多年心血的实地调研文章,……等等。还有著名的清代王庸敬所编撰的《三槐王氏通谱》等。我们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三槐王氏总谱》编辑组正在编撰的《三槐王氏总谱》仅仅世系部分就已经有3000多页。三槐王氏的文化遗产与文化内函是极其丰富的。这里我们概略仅举以下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或者说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三槐王氏是王氏族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派,众所周知,它的命名是因为其始祖王祜手植三槐于庭,建立三槐堂而得名。在三槐王氏名人身上强烈地表现着中华民族固有的种种美德,亦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姓氏文化,不仅仅是因袭古代的谱牒之学,而是与如何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二)、在古汴京,即今开封,有着丰厚的三槐王氏先祖留下的历史遗迹(即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三槐堂本是王祜在京时的居第,自从表明符彦无罪之后,才手植三槐于庭的,其后人再写成匾额,居第就以三槐堂而命名了。以后就成了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的家庙。据1989年10月开封东郊乡政府所立的碑记还称,此宅院有180亩(市亩)范围(据说这是王祜从战国时期的张仪后人中购置得来而修建的)。
其次、三槐王氏家族有一个庞大的墓群。王祜,自在开封建立府第,其子孙就逐渐落籍开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生在开封,有的当官死在外地,也要千里迢迢把灵柩运到开封来安葬,因为这里有王祜、王旦等人建起的坟茔,其中有史可查的如下:王祜葬于开封县大边村之原;王旦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大边村在今开封城东,即宋东京外城新宋门外,距城很近,为唐、宋著名村子,王旦墓高大,石人石兽等物,一直保存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有史志可查的有王雍、王素、王质,王毖及夫人李氏,王元及夫人晁氏,等等。由此可知,大边村有一个宠大的三槐王氏墓群。但也有明《正德莘县志》卷4《冢墓》类称:“宋魏国文正公王旦墓在县治东北二里许旧群贤堡”。
关于山东莘县也有王旦墓的问题,我们也在一些家谱中看到过是王巩(王旦之孙)将王旦的墓迁移到莘县(考虑到黄河泛滥)。对此我们也不必争论,可以作些考证。但是可以至少肯定王旦墓开始是在开封大边村的。
(三)、三槐王氏留下的人文精神遗产(也可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槐王氏先祖的人文精神遗产的主要特点是清德、清风,因此积有阴德。王祜的清节所积的“阴德”是后人有王旦、王素这样的宰辅人才;王旦的清风“阴德”使三槐王氏至今已拥有数千万子民的庞大家族,以至于有许多明明不是三槐堂支系的王氏支族也要挂上三槐堂之名。
三槐王氏人文精神所表现的政风和家风主要有以下三点:
1、贵而不骄,富而知俭,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王旦多年居官,十余年的宰相,可谓官高禄厚了。但他从不居官白傲,佐真宗,致太平,荐贤才,举寇准,是位忠厚长者,其度量之大,寇准表示佩服。临终前,不为宗亲求官,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枢中。”在家中,婚姻不求门阀,被服质素,不置田宅。他学习先人清风,“终身不贪。
2、家族和睦,弟兄相爱。
3、直道谋身,忠于国事,办了不少益国利民的好事。如:
王祜的德政,欧阳修摘其要者总结为三条:“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某,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故世称王氏有阴德。”
王旦的荐贤才,举寇准;王素的直道相谏;王伦当金兵灭亡北宋时,其家虽贫,却勇于挺身而出,以赴国难;王皋护驾宋高宗南下,并直言坚决要求抗金等。
( 四)三槐王氏先祖的“清德”、“清风”、“家风”,随着子孙后裔的迁移,传遍世界各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种种传统美德。
(五)继承和弘扬三槐王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在三槐王氏的精神文化遗产方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许多史志资料记载以及大量的三槐王氏家谱的丰富记载,应该说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甚至在三槐祖地开封外的全国及海内外各地,三槐王氏宗祠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成百上千。但就是在祖地对先祖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是比较落后的,以至于不能适应海内外三槐王氏子民前来瞻仰、参拜和旅游观光的需要。
这里尚需说明的是,在祖国各地,或者说世界各地,凡是有三槐王氏子民的地方,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上千个三槐堂,就连我们小小的尚儒村就有一个,苏州的三槐堂三沙王氏也有较大的三槐祖庙的遗迹,今天来的浙江永泰王氏一个村就有二个已经新修的三槐宗祠。由于三槐祖地的祠堂没有修复,也未开展过祭祀或纪念活动,各地子民就在当地祭祀了,三槐祖地的文化遗迹反而比较淡漠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开封三槐堂在原址总算保留了一个“三教堂”,由于历史原因,其名称和所供的神像有些不伦不类,但毕竟保留了一个地址及东郊乡政府的一块碑记中的文字记载。因此,我们希望开封三槐堂能尽快修复,以显示承载数千万三槐王氏后裔向往的三槐王氏文化精神所在,也作为弘扬大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方法大家可以展开研究和讨论。
现在开封市正在酝酿成立“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会”,我们表示由衷地高兴,希望该社团能承担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以及恢复开封三槐堂的修建工作。我们表示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我们也希望本次会议能通过一个“尽快恢复修建开封三槐堂的创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谢谢大家!
2011年11月26日
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
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形成于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一千多年来,一直被海内外数千万三槐王氏后裔所敬仰和崇拜,因此,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和弘扬三槐文化,是由它的时代价值所定的,也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而促进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应是配合做好中华王氏文化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我国文化建设并作出贡献。应着力研究三槐王氏文化的价值也是三槐王氏家族着力考虑并实施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是要着力研究三槐文化的精神;二是要着力研究三槐文化的品质;三是要着力研究三槐文化的传家之宝,如三槐王氏为后人留下的人文精神遗产,就是“贵而不骄,富而知俭;家族和睦,弟兄相爱;直道得身,忠于国事”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
开封三槐王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如三槐堂就是王祐在汴京时的居第。曾亲自在庭前手植三槐,并命名为“三槐堂”。北宋时期为三槐王氏家庙,还有三槐王氏家族的墓群,王祐、王旦就葬于开封县大边村。三槐王氏宗祠等物质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但,多年来对先祖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是比较滞后的,很不适应三槐王氏子民前来瞻仰、参拜和旅游观光的需要。因此,希望海内外三槐王氏家族齐心协力,尽其所能尽快修复开封三槐堂,以显示承载数千万三槐王氏后裔向往的三槐文化精神所在,也作为弘扬大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世世代代呈下去。——(王守忠)
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会班子成员名单
经过2011年11月25至26日的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会的酝酿、推举和商议,产生首届开封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会班子,其成员名单如下:
名誉会长:王立群
总 顾 问:李玉洁
会 长:王守忠
副 会 长:王超凡 王金超 王振中 王守曾 胡松林 王传友
秘 书 长: 王金超(兼)
副秘书长:王羨荣 王文伦 杨东瑜 王西平
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机构: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是在中华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领导下,隶属于河南华夏历史文化研究会,并有热心于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者和后裔自愿组成,经过注册的历史文化研究性团体。
第二条 宗旨。本会旨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弘扬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恢复和建设三槐堂文化古迹,扩大交流,振兴中原经济做出努力。
第三条 本会办公地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研究院博物院,联系电话0378---2868833—8263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四条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学会专家和学者及王氏后裔,应积极开展对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源流、变迁和谱牒世系的研究和联系工作。并从高层次研究三槐堂王氏历史名人及承传的治国、治家,发展经济的高尚智慧和文化遗产,研究总结出服务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成果的精神文化
第五条 搜集和整理谱牒世系。尽快建立三槐堂王氏世系信息库及网络,开展三槐堂王氏寻根咨询活动服务,帮助海内外华侨华人实现寻根谒祖的愿望
第六条 有计划地编纂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丛书,负责向新闻单位推荐提供有关资料和文章。
第七条 积极开展横向联系,沟通海内外华侨、华人与本会的联系,不断进行宣传,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团结和交往。
第八条 办好《中国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刊,促进学术交流。
第三章 会 员
第九条 本会包括集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十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自愿参加本会。
(三)在姓氏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学术水平。
第十一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学会讨论通过。
(三)由学会办事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二 条 会员权利:
(一)享有本会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学术活动。
(三)享有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享有本会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回自由。
第十三条 会员的义务:
(一)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信息。
(五)按时交纳会费。
第十四条 退会。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证。会员如一年以上不参加本会活动,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五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学会研究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和罢免
第十六条 本会接受中华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河南华夏历史文化
研究会的指导,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学会班子成员
(三)审议学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启动和终止事宜。
第十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案,须经到会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八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经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报中华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河南华夏历史文化研究会审查批准。
第十九条 本会秘书处是具体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全权事务,地点设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研究院博物馆。秘书长、副秘书长接受本会总顾问的指导,开展工作。
第二十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任期五年,可以连任。
第五章 财务管理原则
第二十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捐赠。对捐资1000元以上者给予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二)政府资助。
(三)会费。
(四)存款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二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三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合法和真实性。
第二十四条 本会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必须接受监督,并按规定向代表大会做财务报告。会计移交必须交清手续。
第六章 本会的终止程序和善后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会完成使命或自行解散,有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秘书处按程序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六条 本会终止、清算和注销,须经中华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河南华夏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批准,并派人监交办理注销手续后方为终止。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解释权归会员代表大会。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于2012 年 3 月 10 日,经第一次会员代表表决通过后正式生效。
第一期会员名单(以填表缴费时间为准):
王金超、王超凡、王守曾、王文伦、王传有、胡松林、王西平、王羡荣、冯国新、张浩、王玉文11人
2012年3月10日
关于抢救和开发三槐堂的请求
开封曹门关中街的三教堂是前身,是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王旦(字子明,又字延龄)的家词,即三槐堂。“三槐世德,两晋家声”,响誉历史,而今很多名人都出自三槐堂王氏,这是开封市的骄傲。并且多少年来,久唱不衰的包公戏,王延龄也成为清官和智慧的化身。而今开封包杨两府再现辉煌,唯有开封三槐堂遗迹荡漾无存,现仅存的三间三教堂遗迹频临拆迁的威胁。
因此,为了开发弘扬三槐堂历史文化精神,继承和宣传王旦当国唱大雅,宰相肚里撑舟船,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治国文化精髓和良好的家风,吸引海内外几千万三槐堂王氏后裔寻根问祖,投资建设,振兴中原经济,呼吁开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抢救和开发三槐堂工作,抢救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古迹。同时,呼吁海内外三槐堂王氏后裔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保护和开发我们的家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再显三槐堂的辉煌。
中国开封三槐堂历史文化研究会
2012年3月15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