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族谱学会联合国家图书馆推动华人家庭修家谱

2013-01-24 15:19:36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早报 谢燕燕 报道

chiayy@sph.com.sy

      两年前成立的新加坡族谱学会,本周末江河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正式推动本地华人修“新加坡谱系”的工作。宗乡总会原则上支持这一修普概念,并将号召属下会馆积极配合与响应。

      族谱学会将鼓励个别家庭修家谱,并把一份修好的家谱交给国家图书馆存档,纳入“新加坡华人姓氏宗谱”。

      族谱学会主席黄友江说,学会和国家图书馆签署备忘录后,将有几项工作展开。首先是呼吁个人、会馆或个别机构组织,把所收藏的家谱族谱,或捐或借给图书馆,以丰富国家图书馆的家谱族谱馆藏。

      他指出,把家谱族谱捐给图书馆的好处是能得到更妥善照顾,图书馆有专门技术可修复已破损却十分珍贵的古谱,另外也会把这些谱编目,然后开房给专家学者和对族谱感兴趣的公众使用。

我国历史短浅追溯第一代移民不难

      不想把族谱捐出来的人,可考虑让国家图书馆吧族谱数据化和存档,让后人有迹可寻。黄友江说,过去不少家庭有家谱、族谱,却因收藏不当喝年代久远,变得破烂不堪。有的甚至被丢弃,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除了丰富现有收藏,族谱学会也将鼓励各家庭修属于新加坡篇章的家谱,日后可汇成“新加坡族谱库”。

黄友江强调,新加坡有独特历史机遇,若从莱佛士1819年开辟算起,至今不到200年,充其量只过了三至五代人,现在开始修谱,要追溯到第一代移民尚不大难。

他说,即使不太了解祖辈事迹,资料不全也不要紧。只要先修个骨架,把知道的整理出来,编成简单的家谱,日后再慢慢填补。大家也可加照片、录像等,让资料更生动与多姿多彩。不懂得中文则可用英文来修,但华人家庭可能加上中文命名字。

      现代家庭都是核心的小家庭,黄友江建议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可联合起来修一部家谱。如果每个家庭能有一人对修谱感兴趣,就有望动员很多家庭来修谱,只要就、有几十万个家庭参与,结果便很可观。

      他说,个别家庭修好家谱后,可把一份交给国家图书馆存档,纳入“新加坡族谱库”。

      族谱学会秘书长陈业雄指出,为了方便在日后把个人家谱连接起来,形成“新加坡华人姓氏宗谱”,大家所修的家谱必须有一定规范。例如要有划一的“世袭表”和“族人名册:”等,至于名册应包含哪些内容,需要大家讨论和达致共识。学会的初步建议是应有姓名、与老祖宗的关系、性别、联系电话、电邮和地址等。

 修谱团结国民加强身份认同

       陈业雄说,个别家庭所修的家谱,能补充血缘公会所修的宗谱和地缘会馆所修的方志。如果再加上“名人志”(社群杰出人物),“文艺志”(例如福建社群的男音团体。潮州社群的潮剧戏班等)和民风习俗等记载,就能更清楚勾勒出某个时期的社会面貌。

      他认为修家谱具有“雪泥鸿爪”的意义,让人们在过眼云烟般的生命中留下一些足迹脚印,供后代追思、缅怀、景仰,也可知道自身的由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修一部新加坡谱则有凝聚和团结国民的作用,可加强大家身份认同感。

      族谱学会已经致函给宗乡总会属下200多个会馆,至今已有20多个会馆准备【派人出席星期六的活动。学会过后会进一步与这些会馆接触,探讨修谱事宜,希望修谱的风气能在会馆的会员间普及开来。

 29日举行公开讲座介绍如何用电脑修谱

      在本月28日(星期六)下午2时候、在国家图书馆五楼举行的推介与签署备忘录活动上,陈业雄将谈“新加坡认为什么药修家谱,如何修以及我们要修的家谱新格式是什么?”。

      大中华族谱协会的理事长黄秉聪和副理事长万祥特地分别从美国和中国前来出席活动,黄秉聪当天将谈“用电脑科技修谱”,介绍钙组织所采用的电脑系统。

族谱学会已安排黄秉聪和万安详在7月29日(星期日)下午2时至4时,在大巴窑图书馆举行另一项讲座,更深入的教导有兴趣者如何用电脑来修谱。讲座免费,有兴趣者可用电邮ng-yew-kang@hotmail.com或发简信给91464555报名,名额有限,请尽早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