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字对台湾的影响
2012年12月08日01:30 :在古河洛地区,夏商周三代先民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洛文化,而文字文明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结绳记事,到契刻符号和契文;从文字训诂,到书法艺术,语言不断丰富,思维渐趋缜密,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华文字,根在河洛。河洛文字文明不断向外延伸扩展,随着民族融合的步伐进入台湾地区,并在那里生根生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沿用,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超过全球1/5的民众日常使用汉字语言,汉语也是国际会议和各种国际场合的正式语言之一。
汉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流传,而其根源就在夏商周河洛地区。河洛先民以卓越的智慧造字记文,创造了独特的语言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我国有许多关于文字演变的传说和记载的文献,《易·系辞下》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来人们把一些记事和交流符号契刻在兽骨或甲骨上。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具有结构严整和逻辑严谨的文字系统。而中华汉字之根究竟在哪里?恰在夏商周古河洛地区。有关仓颉造字的记载见诸许多文献。而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夏商周河洛地区文字文明达到了顶峰。
在河洛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文字研究的高潮,《史籀篇》的诞生即是突出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河洛文字与台湾地区文化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何时传入台湾难以准确界定,但河洛文字文化对台湾文化的巨大影响则是不可否认的。早期河洛地区便有结绳记事的记载,而这种记事方法我国台湾高山族也曾经使用过,或用以表达感情,如青年男子用同样长的两根绳子各打两个结子,再把两根绳子末端合打一个结子赠给心爱的姑娘,以表明求婚的心愿。再者,经文字专家考证,高山族所使用的象形文字和距今3600多年的甲骨文极为相似,俨然属于同一文字系统。
应该看到,河洛文字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大部分是通过闽地向海外辐射或传播而实现,而闽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又与中原文化的注入直接有关。闽越是古百越族的一支,其形成是民族融合的结果。"闽"是福建地区的土著,"越"是由会稽南来的客族。在华夏历史上,闽越人既创造了自己的早期文化,又以频繁的活动参与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从周初到秦汉王朝,中州大地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连年的战争,致使社会动荡不定,人们生活极为不稳,为了生计,纷纷逃离中原,来到闽越寻找世外桃源。
有些官宦举族而迁,由于他们本身属于文化界的上层,对闽地语言文化自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据史载,唐末,昭宗又命中原固始人王朝为福建视察使,到任不久唐灭。于是,王朝在此地创建闽国。王氏闽国的建立,许多固始、光山人出了不少力,所以,身居高位者许多即是王朝的同乡。这些人在闽做官期间,一方面逐渐与当地人联姻,其家属大都在当地落籍;另一方面,其旧有同乡也纷纷前来投靠并在此地落根。这种情况对后世影响颇大,今闽人称祖先原籍,皆曰"光州固始"。当地方言与河洛汉语混杂,形成了独特的闽南话。
闽地与台湾一海之隔,在视野良好的晴朗天气里,登高眺远,可以望见台湾岛上高出云表的隐隐青山。古人更有"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之说,形象地道出了两地之间相隔的距离和关系。而历史上,中原兵马数次征伐闽越,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连年不断地战争,一方面使大量的中原汉人涌入闽地,使河洛文化在闽生根;另一方面,"七闽地狭人稠,为生艰难",又迫使大量移民不断地从闽向台湾涌进。中原汉人不断迁徙,造就了向外发展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于是河洛文字进入台湾,并在此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迅速扩展就成了必然。
如现在台湾高山族使用的客家话,仍然带有河南固始、光山一带的古乡音韵。文字语言学专家在研究台湾高山族客家话时,总把中原固始、光山一带的本地方言作为研究的起点,当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历史的逻辑。两岸文字同根同源,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任何人为因素不可改变这一事实。 (作者系郑州大学副教授)
(来源:人民政协网)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