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圆梦双溪·琅琊骄子高长虹之四

拼将十万双溪水,誓把“漂流”力挽回
长三角首届漂流大会即将在本月15日举行,这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第一次漂流大会。届时长三角,包括湖南、江西、安徽等40多家的“骨干”漂流将齐聚一堂,共商大计。这也是旅游景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的一次抗击大会。本次大会地址最终选在余杭双溪,想必也是人心所向,花熟蒂“归”,顺自然之规律。
一、高长虹撑起双溪一片天
那一年,记者正在筹办临安首届森林节。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电话,对方是高长虹,是双溪漂流公司的董事长。他问晚上有空吗,有事商谈。原来高长虹想在双溪策划一个夜漂,但不敢轻易下手,因为自古只有夜航,没有夜漂之说。
他见到记者,问中国没有夜漂,双溪可以夜漂吗?我说“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你本人本公司是否有信心。”
他又问夜漂的策划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记者说“至少10天。”并反问“从准备到实施你打算拿多少时间?”
他斩钉截铁地说10天内必须写成!其实策划用不了10天,而从准备到实施10天是不够的,里面有线路的铺设、景点的设置、导游的改写、安全的举措,等等,想起来够吓人的。记者坦诚对他说:“你这10天肯定不够的,是否……”高长虹立即说,现在6月下旬了,时间来不及了。临走他对记者说:“夜漂非漂不可!”
策划方案很快在规定时间内出来了,但准备实施的10天中,没想到事情发生了,老天不照应,一连下了三四天大雨。原意为高长虹的话泡汤了,但到了这一天,双溪夜漂竟如期开幕。那一夜,人山人海,彻夜不眠,长三角响起一片双溪夜漂的呼啸声。
夜漂成功后,接着冬漂、雨漂、雪漂、火把漂……双溪漂出了自己特色,漂出了自己品牌。也让记者真正认识了什么叫“双溪人”。
双溪建于1998年,出道迟暮,名不见径传。
那年刚好是旅游生态年,穷则思变的双溪镇组建了一个由文化站出面的漂流旅游公司,注册资金50万。要求高长虹参股10%。教师出身的高长虹对日夜流过厂门前的那条双溪河流,不以为然。不过抱着“镇里的事企业总得要支持一下”的态度,出资了5万。公司就是用这5万现金扎竹筏、做牛车,撑下了双溪90年代第一漂。
两年后,公司转制,高长虹凭借公司“股东有权优先受让股份”的规定,击败了几位比他实力强得多的对手,拿出340万元,控股90%,吃下了旅游公司,掌管了杭州双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当时漂流启动已两年有余,属小打小闹。高长虹开始寻找做大气候的平台。
他获悉杭州“西湖之春”旅游节开幕式举办地尚未最后敲定,立即行动起来。他找到区旅游局,要求一起向上申报,请领导现场踏看,分析双溪“近、野、新”三大优势,表示愿意提供种种便利,提出确保成功的条条举措。就这样,高长虹奇迹般地拿到了开幕式举办权。
活动那天,虽然西北风冻得记者和一些旅行社老总们全身发抖,但双溪秀丽的景致、宽敞的场地、从容的布置,井然的安排,让业内外人士倾倒。事后高长虹盘点时说有五赚,一赚景区知名度大大提升,二赚景点硬件设施赶上了架,三赚游客客源大幅增长…… 尝到了甜头,再接再厉,到了2002年春,高长虹再次承办了首届中国茶圣节,接着又承办了第二届中国茶圣节……
二、王邦林“操盘”漂流新天地
如果说高长虹是双溪的中流砥柱,是公司的脊梁骨,那么王邦林就是双溪忠实的操盘者,是高长虹天造地设的最佳搭当。本报在两年前曾撰文王邦林有以下描述:王邦林,精细的身材、清瘦的脸庞,一双永不见疲倦的眼睛,老像在探视对方袋中最新的信息;两只风风火火的被大山“锻压”出来的双脚,似乎永不满足于片刻的宁静……10年如一日啊!王邦林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始终不消失在旅游最前沿。
还得从那次策划夜漂说起。高长虹决心搞夜漂后,动作迅速,立即把任务布置给王邦林。王邦林“得令”后,果断迅速地把任务分解到人。待一切就绪后,王邦林用车把记者从杭州拉到双溪。
他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说他最担心的一是电,二是安全。没有电,什么都做不成,但电源在哪里?几公里长的电线如何能在几天中铺设?
王邦林最担心的还是安全。他说夜漂为何中国没有,不是别人没有想到,不能做,是安全不能做到位。他说黑不溜秋的,万一掉进一个人到哪去找?
之后,他带着一帮人一遍遍堪察地形,一次次走村访户,还和记者一起撑着竹筏,手拿着竹*,从漂流的上游到终点,一步步用竹*探深浅。几天下来了,电源解决了,安全措施到位了,王邦林消瘦成皮包骨头了。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夜漂开漂时间定在晚上7时,而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放在当日下午1时半。这天下午太阳晒得呱呱叫,地面温度高达40度以上。正当媒体记者和旅行社总经理风尘仆仆赶到开会时,头顶上的电扇不转了,一打电话说双溪供电局的变压器需检修。二三个小时过去了,供电局还没供电,所有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所有人都为王邦林*把冷汗。
记者当时看到王邦林处“惊”不乱、处之泰然。他一边让人千方百计把请来的佳宾安排好,一边派人和供电部门联系,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然后又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应变对策……直到下午4时,电终于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来了,一切计划都按王邦林的既定方针、井然有序地进行了。
王邦林对景区的杰出功绩,莫过于宣传营销的“十年一炉‘情感营销’”。《江南游报》曾以此为题整版推出,在长三角引起强烈反响。所谓情感营销,实际上是情、诚、义的“三字营销”,是王邦林10年心血10年结晶。王邦林的情感营销主要体现在旅行社和媒体方面。若按双溪旅游过程细分一番,一是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出一个情字;二是稳定阶段,主要体现一个诚字;三是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一个义字。无论哪个方面,核心落在“情结”上面。通过10年积累,王邦林情感营销成为双溪模式的主要部分,受到各地景区、旅行社的追捧。
三、王晓霞、梁山重扮“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双溪的成功,显然是团队的成功,是一帮子人的成功。从中涌现出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上世纪60年代反映年轻一代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精典电影,但这部片子好像是为如今的双溪年轻人拍摄的,仿佛在演绎新版双溪年轻人生龙活虎、团结友爱、无私捧献,以及他们浪漫的爱情生活,唱出了“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双溪生活等不来”的新歌新曲。.
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中,主角首推两个人,一位是景区常务副总,人称双溪丽人王晓霞;另一位是景区副总梁山。
先说梁山。有人为了便于熟记,称他梁山伯。他为了让人好叫,电话中常自称梁山伯。其实梁山有梁山伯的执着,却无梁山伯的缠绵。
也是从那次夜漂说起吧。总经理王邦林首先把宣传和策划细方案任务落实到梁山身上。当时的梁山充其量还是个小小宣传员。可他在第二天一早,很快就把第一套方案拿出来给记者。说实话,他刚出茅庐,什么也不懂,电脑等工具也没有,与其说是方案,不如说起草了一个语句不通的小报告。
梁山的第二稿和第三稿,也一样被一一否决了……短短两天,记不得他拿出多少套方案。但他不死心,一遍遍地学,一遍一遍地写。当方案一旦通过,梁山事实上也成了方案策划的专家。
梁山做事一字不苟、丝丝入扣。有时为了一只稿子,他会写到天亮。稿子好了,为达到最大宣传量,他常常一家一家跑媒体。有些记者看他太累了,想请他吃个饭。他却说:“不行,我还有几家没跑。这是我的任务!”有人说,梁山面前没有过不了的坎。
严格说王晓霞不算双溪人,但她从来否认自己不算双溪人。有人说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双溪景区,而她却说,是双溪的环境锻炼了自己,是双溪人哺乳了她长大……
从名字上解释,晓霞、晓霞,即拂晓时的那片红霞。红霞给自己带来了机遇,同样给双溪带来了好运。
王晓霞从东阳来到双溪先是在塑料厂做了几年小工,然后调到双溪漂流公司,一干就是“抗战8年”。她也从一个小姑娘升到主任、副总和常务副总。她不仅公认是双溪的内管家,也成了“咱们村里年轻人”的领头人。
拼将十万双溪水,誓把“漂流”力挽回。王晓霞这样想这样做,所有双溪年轻人也同样这样想这样做。不是吗,双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景区,如今成了长三角著名的4A级景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中国最具竞争力漂流10强、全国消费者满意景区、浙江省十佳优秀休闲度假胜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杭州最受欢迎十大景点。
今年上半年,当众多景区遭遇经济滑坡、形势低迷等众多困难,双溪却传来好消息:1至6月双溪共接待游客319718人次,票务总收入10303790.00元。同比游客量上升了59604人次,增长23.00%。
来源: 浙江在线·旅游新网 作者: 编辑: 童丽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