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踏平坎坷成就辉煌

2013-01-24 14:40:14来源:明商网

打印 字号: T|T

  ——记三明市工商联(总商会)荣誉会长、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辉煌重工集团总裁王秀成

  王秀成,人如其名,秀异拔萃、秉实守诚。从一个赤手空拳的打工仔发展到拥有辉煌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永鑫皮革有限公司、三明市辉煌高强度标准件厂、三明辉煌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厦门辉煌机械有限公司、厦门力辉机械有限公司、厦门永鑫辉塑粉有限公司、福建省东方机械机床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辉煌重工集团总裁,年逾花甲的王秀成一路艰辛、历经磨练、踏平坎坷、成就辉煌的历程和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宽以待人、秉实守诚、乐于奉献的精神,堪为业界楷模。

  人生磨砺而立始

  南安仑苍镇辉煌村,人多地少,资源缺乏,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很贫穷的山村。这里就是王秀成生长的地方,从1968年到1976年,王秀成就在家乡的小学当民办教师,一个月十几元钱的工资,维持家用实在是捉襟见肘。“民办教师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秀成说。1976年暑假,他终于下决心丢弃这块“鸡肋”,闯荡“江湖”。这一年,王秀成已经30岁了。

  怀揣着村、公社、县三级组织的介绍信,王秀成与同村的其他4位伙伴一起向西,远赴广西南宁,他们都有修水龙头和阀门的手艺。可是刚在郊区租下房子,就被当地公安机关查到,说是不允许搞副业。5个人只好转道去了百色,刚下车,再次被公安机关查获,还好身上有证明,最终被放出来,但是在那里搞副业是不可能了。他们决定再打道回南宁,可这时5个人身上的钱合起来只有30多元,连车费都不够。于是,只好从百色坐船到南宁,最后竟还剩5元钱。一伙人饿着肚子辗转找到一位在广西大学教书的老乡,借了15元钱和20斤粮票,然后打电报回家,让一位伙伴的哥哥赶快寄100元来。大伙又找到一个生产队的旧仓库,这才总算安身下来。

  接下来,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寻找赚钱的门路。他们先在一块板上写明维修项目和价格,然后上门寻找业务,主要是修理坏了的水龙头和阀门,两个月下来居然也有2000多元的业务收入。修理费还是付款单位打到老家企业站,企业站扣除管理费后再返打给他们。一次,广西大学修理一批铜制的水龙头和阀门,问他们修理车间在哪,他们随口说是在柳州。对方不太放心,派了人悄悄跟在业务员后面,发现他们不是把水龙头托运火车回柳州修,于是叫了工商局的人,找到王秀成他们租住和修理水龙头的旧仓库,把工具、证明和他们身上的钱都收缴了,仅退回200元回家的路费。

  难道就这样空着手回家?不!出来了就应该混出点名堂!大伙都不甘心。于是,未到柳州他们就下了火车。由王秀成回家补办证明手续,然后一伙人再次返回南宁。这一呆就是三个月,每个人都赚到了1000多元,都说不能再呆了。于是,又转身去了到玉林,又干了两个月。到年底,每个人手上就有2000多元了。农历12月18日,大家准备回家过年,想着每人能买一套衣服。因为没有布票,只好找人买布票,不曾想却买到不能使用的假布票,去买衣服时又被抓了。还好,他们能证明自己是被骗的,有惊无险。但想穿新衣服过年的愿望却未能实现,王秀成只好带领同伴挥泪告别广西,回到阔别半年的南安。

  这半年的经历,王秀成如今说起来早已经轻描淡写了,但是,正是这样的磨砺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性格。

  脚踏实地初创业

  1977年正月初二,王秀成又找上两位伙伴,一起打包来到三明,从事以铸铜加工为主的小手工业。

  虽然一开始也不是很顺,但比起在广西屡屡被抓被赶,在三明的起步已经顺得多,这更加坚定了王秀成扎根三明的决心。头两年主要是铸铜,1979年与市光学仪器厂合作生产电风扇风叶,到浙江杭州、宁波等地承包销售光学仪器厂生产的风叶,前后三年。三年的营销生涯,虽然钱赚得不多,却使王秀成掌握了许多市场开发、经营策略等经验,这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王秀成就是这样,与几个同乡一起开发那些大企业不愿干、小企业又干不来的产品,同时为一些企业跑业务。由于产品质优价廉,深得客户青睐,业务量也不断增多。到1983年,王秀成和伙伴们的收入,一年就有一万元左右。那时的中国大地,万元户还真不多见呢!王秀成的脚踏实地、精诚合作、甘当大企业配角,为他的企业发展赢得了出路,使他逐渐成为了三明机械加工行业的领头人和当年离乡背井“同路人”的带头人。

  1984年11月28日,辉煌机械厂应运而生。虽然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但在三明,私人办企业还很少,即使有人办了工厂,也是依托各种国有企业车间。王秀成也不例外,他租了三中的礼堂,印刷厂的一处小房间和一个防空洞,以校办工厂的名义办企业,其主管单位为教育局校办工厂管理站,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

  办厂之初资金短缺,这是让王秀成最为难的事了。为了节省开支,他既当经理又当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晚上10点钟回到出租屋里还继续工作,每天睡眠不到5小时。“比起以前在广西时好多了,毕竟有了自己的厂,有了自己的事业。”王秀成说起这一段经历,颇有些自豪。从此,他苦心经营,对外同政府、银行、大企业保持密切往来,对内狠抓生产经营、市场调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其实,王秀成的成功还在于他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他不惜重金投入,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尖端人才,加强科技研发。从零敲碎打到非标加工,再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很快从一般加工企业中脱颖而出,有些加工项目甚至独占鳌头。1985年,由他们开发的球面蜗轮蜗杆获得国家机械部专家认可。该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还被冶金部、煤炭部、化工部装备总公司等多家部属企业吸收为定点成员厂。

  艰辛的付出让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王秀成又将所盈利润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1994年6月,厦门机械辉煌有限公司全面投产。

  1995年2月,在市里的支持下,投资3500万元的福建省三明辉煌机械有限公司奠基,以开发平面二次包络减速机这一高技术含量项目,在闲置多年的位于徐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里购买了1.5万平方米的“风水宝地”,建成5029平方米的精工车间、500平方米的有色金属铸造车间、4600平方米的科技实验楼以及38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食堂。这也是当年三明市唯一一家入驻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

  至此,辉煌重工集团初具雏形。公司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由家族式经营逐渐发展成股份董事会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秉实守诚铸辉煌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诚实守信。”王秀成说,“我做的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目光短浅是做不成的。”事实上,也正是王秀成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秉实守诚的品质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创业伊始,王秀成就给自己定规矩:生产追求产品品质,销售追求商业信誉。一路走来,他始终坚持:宁可少做亿元产品,也不可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有一次,企业一批货物出口,运输过程中发现一只货箱破损,重新装配时无意发现有一件产品不合格,王秀成得知后,毅然要求全部开箱检查。

  “秉实守诚”用闽南话说就是“古意”。诚信,赢得市场,赢得效益。而秉实,却让王秀成吃了不少眼前亏。辉煌重工集团在收购东方机床厂过程中,被贵州省都匀市显失公平地“忽悠”了一把。这个忽悠,浪费了辉煌重工集团整整一年的运作,同时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如此,整个过程,两鬓花白的辉煌集团董事长王秀成仍表现得极为客气,接待方面也尽显地主之谊。这样的“古意”与包容,让闻者痛心,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都匀方面也能够被王秀成的“古意”感动。

  同时,王秀成的“秉实守诚”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比有形资产更值钱。辉煌重工集团就在秉实守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壮大。如今,辉煌重工集团所辖的企业跨二省三市(地区),拥有员工1086人。其中,博士1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技师30人,工程师、经济师69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87人,并与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关系。同时,辉煌重工集团还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集科工贸于一体、内外贸相结合的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其主要产品热轧带钢轧机成套生产线填补了我省空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为我省独有高科技产品,为我国大飞机制造、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塑料压延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加工设备,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的全国行业标准就由辉煌重工集团制定。目前,集团总资产4亿多元,实现年产值4.9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辉煌牌”商标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多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三明市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三明市十佳非公有制企业”。王秀成也被评为2007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福建仅6人),辉煌重工集团和他本人还入选2007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暨经济人物(排名86)。

  2009年9月,经过多轮谈判,王秀成成功收购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三明制造有限公司持有的福建省三明机床厂56.68%的股份,正式入主三明机床厂,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标志着辉煌重工集团在产业提升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面对企业的“辉煌”,王秀成并不满足,他虽然把集团各个子公司都交给子女们经营,甚至把集团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也交给女儿,但他依然为企业的发展奔波、操劳,因为他深知“不进则退”的企业生存法则。当记者走进他办公室时,他正在召开会议,商讨企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古道热肠显馨德

  认识王秀成的人,都说王总不像是驰骋商场的大企业家,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其实,这样的感觉不仅来自于王秀成数十年涵养修炼的气质形象,更来自于王秀成乐于公共事业、乐于助人的古道热肠。

  1994年,中共三明市委统战部、三明市工商联牵头组建三明市民营企业家联谊会,王秀成当选首任会长。

  1997年4月,三明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王秀成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私营企业家优秀代表出任会长,且一干就是两届。由于年龄因素,他2007初卸任市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受聘为三明市工商联(总商会)荣誉会长。

  1996年至2007 年,王秀成兼任福建省工商联副会长,现为省总商会副会长。

  2002年8月,王秀成牵头成立了三明第一个区域性商会——南安商会。2008年,王秀成又成为泉州商会创会会长。

  “加入工商联就像我们找到了一个婆家,当然得全力支持。”王秀成说。为此,王秀成带头参与并发动业界人士积极投身以扶贫开发、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光彩行动”。近年来,三明发生过水灾、冰灾,王秀成都是带头捐款。汶川地震,王秀成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工商联,要求以个人名义捐赠10万元,并发动子女和员工捐款。今年台湾“8.8”水灾发生后,他又主动捐款5万元。王秀成说:“捐款做公益事业要发自内心,况且我作为商会会长理应带头,因为我带动的是商会的一大批企业家。”创业至今,王秀成及其企业的各种捐助已达四、五百万元。

  在王秀成担任一连串会长期间,他不仅自己坚持把企业做稳、做强、做大,而且为三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提供服务,搞好率先垂范,为三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三明私营企业家的领头羊,也是大家公认的商界长者。

  (明商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