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王和甫

2012-06-08 10:34:53 来源:自贡网
王和甫主持兴建的“子诚公祠”
王和甫,清末民初自贡盐业巨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更是诚信宽厚的一代儒商和地方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倡导者、亦是自贡当年各类社会矛盾的调解和崇尚民主之人。
王和甫年少时即被族人推举主持家政,可谓受任于危难之际、旺族大厦欲倾之时。但因王和甫知能善任,审时度势,除弊创新,逐使王氏“仲兴祥”商号中兴而致鼎盛。其时,仲兴祥的业务范围很广,包括卤水井、瓦斯灶、运卤枧、运盐号,还有炭厂和翻砂厂以及机械修理厂等。
十九世纪末,自贡出现了淘复旧井、加深旧井的热潮。加之“川盐济楚”波及自贡盐场,经营盐岩的井商们争相“渡水”(用淡水溶化盐岩),相继架起几条大型枧路,由此而产生了专营水的枧号。可是,盐岩井渡白水出现了“通腔”现象,往往甲井注入的白水,跑到乙井,彼此之间经常产生争执。由此,为有效调处渡水纠纷,1894年渡水机构应运而生,“和福公盐岩渡水处”即是为此而设,且为股权制,此可说是自贡第一个资本主义经营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工艺,在当时也不失为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其渡水处成立前夕,盐帮商界拟渡水处以“和甫公”为名,但王和甫不从,并建议以“和福公”取名,意为“大家共同幸福”。 王和甫任经理,股本也由王承担。
1911年12月30日,自流井、贡井“两场”富商经过筹搓,为“方兴自贡”、“歼除首恶”、“张大民权”,在自流井井神庙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自贡地方临时议事会,脱离清廷统治而独立。会后,王和甫设宴招待与会人员。议事会是一个以自贡盐商为主体的“商人政府”, 王和甫任财政科长。
1926年,川黔联军打败杨森后,各军进入自贡瓜分盐利,以“护商处”名义对引盐征费。王和甫时任刘湘军的提款处长,而每当限期已到款项都未收齐时,他就自己垫交。
1919年,川滇两军争夺自贡而开战之际,滇军赌钱、关饷,军长赵又新便向自贡商会索要20万大洋用以支付,并扬言若不给,就把自贡“整个稀粑烂”。而商会拿不出此巨款,王和甫就变卖自家田产垫付。他嘱咐下人提出大皮箱,倾出内装的大捆大捆田契,申说有多少卖多少。
清朝末年,各地办团练建立武装成风,在自贡,豪门富户们踞险修寨筑堡也十分火热。当辛亥革命前夕,保路同志军起义于川西南之际,王和甫在糍粑坳左家坝“恩永堂”老宅也招募了上百名家丁,这些家丁大部分都是他田庄上的佃户,聘请了行伍出身的汪某任教练官。家丁皆配备“四板火”、快枪等武器。据传,在训练过程中,一支俄国双筒枪丢失,王和甫闻讯后很为生气,便下令在其府邸前设赌咒道场三日,导演了一出赌咒破案的荒唐戏。凭心而论,王和甫的此举很可能受包公审疑案的启迪。此举后数日,一头水牛在其宅前荷花池中饮水时,竟然从水中衔出双筒枪。事隔多年,才证实了此枪系一家丁所盗,因该家丁慑于威压,暗中将所盗双筒枪沉入荷花池中。王和甫因此感叹:“世间上好心不一定得好报,枉自我王某厚道一生。”
王和甫曾以左家坝“恩永堂”名义,选址在糍粑坳塆头建新祠纪念其父王子诚,祠名“子诚公祠”。此祠从1890年开始修建,至1896年竣工,前后长达6年之久。整个府第结构,同于王和甫的叔祖父王尚轩在仙滩大湾所建府邸规模。而比左家坝老祠“东屏公祠”建筑群的面积更是过之几倍。更特殊的是塆头“王家大院”第一重朝门两侧的对联,据传当初曾有人推荐由“帝师”郑孝胥撰书,郑为宣统溥仪皇帝的恩师,其诗书功底都誉满九州。但不解王和甫出于何种考虑,也许认为郑的暮气太重或过于迂腐,故未听从,由自己撰联并书。其上联为“有分山林都入画”;下联为“无边风月自成家”。横额为“结庐人境”。 王和甫紧扣“恩永堂”所处之地脉山川形胜,揉以程、朱理学之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理念,彰显王氏之达观。而“结庐人境”乃借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结庐在人境,无闻车马喧”之意,寓自己厌恶滚滚红尘,追求高雅清纯之尚。
糍粑坳至沙坪场12华里路,其间除高石梯梁姓一界外,全部都是“恩永堂”的田产。王和甫因为祖祠在此和他本人常居这里,故特经请富顺县衙准许,在祠后建立“卫里乡”,并由其出地皮,建糍粑坳一条街,供乡人赶集之用,而历届卫里乡乡长也是由王氏族人担任。
王和甫平常爱穿团花马褂。坐轿时,腰板挺直,据说是为了便于招呼路人,哪怕烧盐匠,他也主动打招呼,从来不拿架子。1928年,邓井关抓获了一名土匪,滇军欲将其绑往斗笠街枪决。王和甫闻讯后,乘快轿赶至现场,花钱将其人保下。尔后,并将其留在商会当保镖。此人为报答王和甫救命之恩,对和甫尽忠尽责。后来,王和甫干脆派此人到贵州一带催收售盐款子,此人也的确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使命。
王和甫主持促兴祥期间,每逢初二、十七两日,都要约请掌柜、管账们吃饭,酒菜甚丰,虽往往逾一百人,他也无一怠慢。司员们念其恩泽,无不加倍为之效劳。仲兴祥所属的井灶上,一些烧盐匠的乡下亲属三天两头要来“混野饭”,管事们每每加以斥责。和甫知情后,便特意嘱咐管事们:“哪个没有三朋四友亲那戚的,人家下力人吃点饭算啥子?我号上就少了那么一点点?号上有的是盐巴,泡点咸菜,让人家多吃点饭嘛。”
王和甫的外孙易劲秋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台湾追忆其外公往昔时,其中就介绍到,王和甫很关心他的学业情况,鼓励他一定要好好读书,练就真正本事,作一个无愧人生、无愧社会的好人。钱财如粪土,官场也终归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顺其自然为好。而易先生还介绍说,他外公的书房堆放了许多书籍、字画,外公擅长书法而且是一名高素质的收藏家。外公的枕边经常摆放有曾国藩的《曾文忠公集》、白居易的《白香山集》等诗文册子,外公对曾国藩的家训格言尤为推崇。外公在读外国翻译小说《黑奴呼天录》时,不禁泪水涔涔,他老人家确实很富有同情心。
现年已九十多岁、童养媳出身,曾经在“恩永堂”当佣人的邹大婆回忆说,她10岁左右时,就被雇到左家坝“东屏公祠”担负供奉王氏祖宗的杂役。每逢春节过年时,王氏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塑、画像都装饰一新,大殿上铺陈大红毡子,房梁上挂满各式宫灯,辉煌得使人眼花瞭乱。王家的老老少少,或骑马或乘轿,先先后后地来到祠堂作揖叩头。其中,王和甫特别虔诚,往往跪在蒲团上久久不会站起。邹大婆还介绍说,偌大一个祠堂,平时清静得使人感到有些恐怖阴森,王和甫念其年幼,后来叫她到塆头“恩永堂”给他的寡妇弟媳当丫环使女。邹大婆还说,王和甫好善乐施,经常接济穷苦人。但他脾气也怪,族人中,有的因吃鸦片烟而卖光了田土,甚至最后连住房上的瓦槨也匀些下来变卖,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王和甫偏不可怜这些人,他认为他们自作自受,活该。
王和甫出钱培修自流井至隆昌、纳溪、江安、永川乃至黔西北的石板大路,既是为自家运盐提供畅途,也为当地乡民免去羊肠坎坷之苦。
王和甫喜欢吃猪膀。一次,他无意中听到自己的轿夫很是羡慕他吃膀。他便嘱咐厨工也为轿夫烘之。轿夫连续几日吃膀,消化不了,拉肚子,但未忘恭维感谢王和甫,并说:“还是三公有福气,我们挑抬下力的人实在是福浅。”和甫笑曰:“什么福深福浅啊!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头,过头了就要倒霉。”
1930年,刘湘的师长王缵绪任四川盐运史时,将永岸自贡销盐削减,划归犍为五通桥产盐行销。自贡盐商反对。王缵绪采取高压手段,将盐场代表李敬才、胡铁华逮捕解押富顺。王和甫也被变相软禁。不久,王和甫被自贡场局推举,出面营救李、胡二人。王和甫到自流井沙湾盐警队据理直陈,被警方警示“少管闲事”。王和甫仍不休抗争,却被一位排长一记耳光打得鼻血长淌。在自流井人大面大的王和甫,忍辱负重,另寻营救同行办法。随后不久,王和甫负病赴重庆营救李敬才、胡铁华,日夜周劳顿,病势加重,调治无效,卒于重庆陕西街第二十一军总金库寓所内,含恨作了异乡之鬼。
黄兆华/文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