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富平辛亥革命先驱王珏、王绍猷

2013-01-24 14:39:04来源:惠志刚

打印 字号: T|T

 
    王珏(?一?)字宝珊,原名绪朝,富平县老庙镇新店村王家人。
 
    王从小打工,加入“刀客”。后入郭坚、耿直护国军,战功累著,擢升为陕西警备军第五营营长,驻军凤翔。民国6年(1917),耿直(端人)接替警备军统领职准备护法讨陈(树藩),调王珏全营(4个连,约300人)来省驻小雁塔。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耿直仓促举义,夺取钟楼、鼓楼和南城门。王珏营进占南大街,攻势猛烈,陈军在这里伤亡最多。耿与内外联系不周,援应不能如期到达,激战三昼夜,退往周至,与郭坚援军会合,树起靖国军旗帜。郭、耿分任正副司令,通电全国,打开了陕西讨陈局面。王珏以靖国军一个团的建制,驻守户县,负责渭河以南的部署。与陈军转战岐山、白水、蒲城和羌白等地。耿直阵亡,王珏随靖国军第一路郭坚部,再进省西,驻守乾州。
 
    民国7年(1918),国内南北混战已久,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于11月6日,发布停战议和令。但两月后,陈树藩竟集结部队约10万人,分八路向于右任、张钫领导的陕西靖国军进攻。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陈军陆续合围乾州。王珏凭借城高壕深,工事牢固,加之部署严密,将士用命,陈军虽围攻多日,终无法得手。
 
    民国8年(1919)正月十五日夜,陈军四面强攻。守军沉着坚守,逐批消灭。打到天明,陈军惨败撤退。正月二十二日拂晓,陈军利用飞沙走石的北风,在章怀太子、永泰公主陵墓上,架起4门大炮,居高临下,轮番轰击,掩护攻城,情势十分危急。王珏、郭英夫选射击强手20多人,从城上坑道、掩体中狙击。弹无虚发,压住了敌军。陈军强攻终日,又是死伤狼藉。乾州急切难下,陈树藩严令围城各部,深挖地道,从东、西、南三面,直向城里街巷埋设地雷,增设炮兵阵地、机枪掩体。王珏深悉坚守乾州对南北和议的成败及陕西靖国军胜负至关重要,就鼓励全军,生死与共。农历二月初,猛攻开始,大炮轰城,机枪排射垛墙,地雷爆破,云梯登城,敌人四面涌来,王珏指挥全军顽强抵抗,终于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击。连续几次大的冲锋,都被打退。广东军政府特颁嘉奖令:“坚守孤城,抗战到底,丰功伟绩,殊堪嘉尚!守城司令官以下全体官佐,一律各升一级,以资酬庸!”
 
    民国14年(1925),任国民二军第三师补充团长,转战山东。国民二军在河南失败后,回家务农。

 

 王绍猷
 
    王绍猷(1883-1971) ,名建勋。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硷王村人。
 
    辛亥革命前,绍猷毕业于陕西巡警学堂,并加人中国同盟会。他联络民党、刀客,参加富平反正。
 
    中华民国建立后,王先后加入渭北民团和陕西靖国军,参加讨袁、护国和护法运动。后在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供职,一直在外带兵打仗。从1932年退出军界回陕,入西安易俗社从事秦腔编剧及研究工作。
 
    王绍猷自幼喜爱秦腔,他常随自乐班演唱,从唱腔、板眼上都谙熟其知识与技巧。参加易俗社后,对丰富秦腔剧目卓有贡献。创作和改编了大小40余个剧本,如《铡美案》《新忠义侠》(即《周仁府》)《新紫霞宫》《解甲封王》《法门寺》《蛟龙驹》《拷红娘》《双愚记》等。

         1948年,他以明代农民起义为背景,编写了以李岩起义为主题的《金光玉》一剧。由于该剧倾吐了被压迫人民的心声,每演必获广大观众的叫好。正因为这样,但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封、训斥,被定为“鼓吹反叛”、影射“当局”剧目。幸有在省府社会处任总务的邵滋甫承担盖了“审讫”印章的责任,王才未遭大难。
 
    绍猷除编写出多种剧本以“省愚迪世”外,对秦腔艺术的研究更值得称道。秦腔虽然悠久,被尊为梆子戏的鼻祖,在西北尤其在陕西有很大的影响,但史籍文献中却很少记载和论述。王绍猷决心填补这一空白。他首先遍访省城内外的老艺人,向他们学唱腔,学乐器;接着又夜以继日地遍查历史典籍,学习戏剧、音乐理论,了解了秦腔的源流和秦腔与国内各大剧种的关系。后来,他更不避酷暑严寒,到京、津、沪、汉和甘、川、宁等省、市,调查寻访搜集资料。终于对秦腔的源渊、发展和特点,秦腔的乐曲、板式和板眼,秦腔著名演员、琴鼓师的技艺特长等,有了系统的掌握。他决心把秦腔这个“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传播于明,盛行于清”的古老艺术发扬大,遂伏案埋头,写成《秦腔记闻》一书,于1949年在易俗社和高培支、李约祉的资助下出版,了却了他的一大心愿。
 
    新中国成立时,王绍猷仍在陕西易俗社工作。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后于1955年5月改为陕西省戏曲剧院,即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和编创工作。他新修订《秦腔记闻》,增补了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164名青年秦腔新秀的介绍;他改的《周仁回府》剧本,由任哲中演出,盛况空前。1961年,王被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71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