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秦屿钦赐乡贤王锡龄

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一个背山靠海的小市镇,左接三沙湾,右接沙埕港,前朝七星、嵛山诸岛。有一首《秦江竹枝词》专门描写这里的风物特产:
居民多是海围田,处处田中闹采鲜;
虾苗腌成蚱又上,好看装载下闽川。
虾苗,五六月上市,蚱——海蜇皮七八月发海。虾苗咸里带香。蚱韧中带脆,咸香韧脆,佐餐当配①。虾苗和海蜇可以贮藏,吃用方便,成为南方人所喜爱的“当家货’’。其实,这两种“当家货”,不仅是南方人喜爱,北方人也喜爱,连朝廷官员、甚至皇帝老子也都喜爱。它们都各有一个雅号:虾苗叫“金丝钩”,海蜇皮叫“白玉板”。
要想知道这雅号的来历,还得从两百多年前说起。
清朝乾隆时,秦屿的锦城里出了个名人,叫王锡龄。此人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父名孙恭,字敬桐,号恪亭,曾任政和县训导、福州鳌峰书院监理。王锡龄自幼勤奋好学,十二岁时随父上太姥山,寄读在水湖瑞草堂。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隐居过。王锡龄课余,身携纸笔,独自登高履险,对太姥山上的五十四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岭、一谷,他都一一精描细绘出来,并协助父亲编修《太姥山续志》。乾隆五十一年,王锡龄中了福建省第三十六名举人。两年后,他离别了家乡,到北京参加会试,得到相国刘墉的赏识,受聘为相府馆师。他收的学生,都是王公大人的子弟,其中还有乾隆皇帝的三皇子。王锡龄不爱做官,平时他除了教学之外,就是闭户自修,从不出席王公大人举行的宴会,而且也不到相府厨房去搭伙,也不上街买菜,学生们都觉得奇怪。
一天中午,刘墉的二公子和乾隆的三皇子放学时没有立刻回家,二人在校门外的小路旁捉蟋蟀。突然,闻到一阵香味,引得人直淌口水。两位学生壮着胆子,爬上门墙四处搜索,才发现这股香味是从王老师的厨房里散发出来的。“啊,怪不得这王老头整天把门关闭,也不到别人家里作客,原来他独自儿在这里吃好东西呢。我们何不闯进去看个究竟?”“好!”两位学生跳下墙头,走进厨房,见王老师正在吃中餐,桌上摆着两碗东西,一碗黄金金的,一碗白雪雪的。两位学生天真地发问:“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样的好菜呢?能不能让我们也尝尝?”“好好,我们就一起吃中饭吧。这两样菜都是我家乡的特产,那黄金金的,叫金丝钩,那白雪雪的,叫白玉板。”学生们尝了后,胃口大开,吃了好几碗饭。
原来,王锡龄先生生活一向简朴,到了京城做事,依然“一箪食,一瓠饮”,不失寒士本色。他一向反对奢侈浪费,看不惯王公大人们的腐化糜烂的生活,洁身自爱,安贫乐道,特地从家乡秦屿带来腌虾苗十罐,海蜇皮十罐,作为全年在京坐馆的菜配。可是,王先生又十分爱面子,生怕秘密暴露,被人取笑,因此每日三餐,都要关紧校门来吃饭。这天中午被刘墉二公子和乾隆皇帝的三皇子发现了,王先生怕孩子们宣传出去,脸上过不去,连忙给虾苗和海蜇皮分别取了个雅号,这就是金丝钩和白玉板的来历。
再说那两位王孙公子回家后,每逢开饭时,都翘起嘴巴,不吃鸡鸭鱼肉,一定要御厨们给他们采制金丝钩和白玉板。御厨们不知他们要的是什么菜,感到素手无策。两位小孩子又哭又闹,干脆不吃饭,急得乾隆爷和刘相国都赶来了,经过再三查问,才知道这两样宝菜的出处,立即传王锡龄随带金丝钩和白玉板各两罐进宫来,他们要当面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宝菜。
王锡龄奉旨双手捧着两罐宝菜来到金銮殿,乾隆皇帝叫人当场开验,并用御匙带头亲尝,而后又赐给在朝文武官员一一尝试。这些王公大人们平常吃腻了鸡鸭鱼肉,一旦尝到那咸里带香、韧中带脆的海味怎不齿颊香呢?大家都说好吃。乾隆皇帝就传下圣旨:着福建总督衙门每年向皇宫进贡金丝钩和白玉板各一万罐,不得减少!从此以后,秦屿虾苗和海蜇皮名闻四海,畅销中外。
王锡龄先生在相府里教了整整三年书,弟子们学业大进,个个都已成才。刘相国十分感激,向乾隆皇帝极力推荐要封给他高官厚爵,王先生婉言谢绝了。刘相国感到过意不去,便向皇帝献策道:“还是让王先生监修太庙吧。”乾隆准奏,王先生再三推辞不过,也就谢恩领旨。退朝时,内宫太监特发给他一本封面上盖有玉玺的缘薄。大家知道:这太庙里供奉的是皇帝祖宗的神位,掌管这个部门是个肥缺,历届的官员都在任上发了大财,因为只要凭一本缘簿,就可以向天下各州各府各县募捐派款,路路皆通。可是,王锡龄先生是天下少有的老实人,他不懂得捞油水、敲竹杠。他说:“非义之财,君子不为也。”因此,在他奉旨监修太庙的一年之间,自己倒赔了七百两银子。等到太庙修缮完毕,王锡龄便向朝廷提出辞职回闽。乾隆皇帝见他归心似箭,也就听便。离京前,他缴出那本盖有玉玺的缘薄,皇帝打开一看,依然是张张空白纸,不禁感叹道:“真乃贤君子也。”满朝文武百官无不啧啧称赞。
王锡龄先生告老回乡后,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每日三餐的菜配还是那两碗金丝钩和白玉板。同时他还热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太姥山下的秋溪,办起了新学堂,招收的都是贫苦老百姓的子弟,学费全免。以后陆续聘请许多外地的名师,这中间有侯官的谢金銮和霞浦的游光绎。这游先生还是林则徐的老师哩。
王锡龄先生过了八十年清贫的生活,直到道光年间才过世。
下面是王锡龄墓正在报批文物保护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