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夫人”的传说
诸城市计生委主任——王立秋六百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至今仍在诸城大营村和淄博新城(桓台)一带盛传不衰,那就是“风送夫人”的美丽传说。据说,在元末明初时期,有一王姓人家从海州迁到了诸城,在城北二十里处初家庄安下了家,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王公的大营王氏始祖王彦名。王公娶四位夫人,生七个儿子,分别为:贵、仪、坦、城、广、阚、增。王氏一家勤劳朴实、聪明能干,精打细算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 在那封建落后的旧社会,庄户人家早就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楚,家里无论如何也要有个识字的,以便有文人继世。王氏长子王贵,自小聪明伶俐、一脸福象,就优先供他上学,专门请了师傅为他施教。王贵也不负父望,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王贵自小性格坚强,足智多谋,遇事慷慨不避艰险,颇具侠义行为,在同龄人中很有号召力。有贼人作乱或有歹人横行乡里,他会毅然发愤,结伙村里数十个青少年,奋不顾身、率先出击,纵然受伤也在所不惜。他性情豪爽,急人先于己,又乐善好施,很受大家爱戴。王贵年轻时因故迁居新城,是诸城大营王氏迁居新城的第一代,在新城被称其为琅琊公。 至于王贵为什么徙居新城?诸城大营与新城有两种说法:彦名王公之九世孙王士祯自撰年谱说:“当元末白马作乱,公(按,王贵)狙击之。杀一贼,度不能抗,乃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户佣作”。《诸城王氏族谱》上记载说:“王贵因误伤一人而逃往新城”。大营老家族人说得更具体,传说王贵在十几岁时,有一年正逢麦收时节,割了一上午麦子的长工“把头”,午饭后躺在树荫下裸露着肚子午睡,王贵闲来无事觉得好玩,就拿起身边的镰刀,用镰刀尖轻轻地在“把头’’平平的肚子上无意中练起了字来。睡梦中的“把头”误认为是苍蝇在他身上骚扰,就照着肚子“啪”的一声斜拍了过去,随即刀尖入肉,鲜血顿时溢出,王贵被吓得魂飞魄散,以为伤了人命(实际上“把头”并没死),就不顾一切,只身离家逃往新城。 对于王贵离家迁往新城的原因,新城说他是怒杀一贼,大营说他是误伤一人,双方说法都合情合理且有文字记载。其基本意思是一致的:王贵年轻时确是从老家大营跑到新城去的。不过,最让人惊奇的还是王贵的夫人初氏,她是被大风从诸城刮至新城,与王贵成天作之合,遂被尊称为“风送夫人”。 话说王贵跑到新城后,先在张店地区曹村一家赵姓大户家里当小伙计(佣作)。王贵勤劳朴实,聪明能干,赵家非常喜欢他,又听他自诉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主人对他也就放心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天气突然大变,一场龙卷风袭来,飞砂走石、黄尘蔽日,天地一片昏暗,大树连根拔起,无数房屋倒塌……待到风沙停息,野阔天低,在灰蒙蒙的天底下,赵财主家后草原的废墟瓦砾中,有一个年轻姑娘在哭泣。家人听到哭声,迎上前去问到:“姑娘为何悲伤?”姑娘吓得浑身发抖,呜咽着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自己被一阵狂风刮到天上,在天空不知漂浮了多远才落到这里,亲人安危未卜,不知家在哪里、此处是何方。家人一边安慰她,一边把她领到屋里并马上禀告了主人。财主夫妇见天色已晚,于是留姑娘歇息,待明天一早送她回家。姑娘应下后,便引其沐浴更衣,梳洗一番,吃了热汤热饭,再看这姑娘更是仪态不俗,秀丽端庄,虽然比不上天资国色,但在十里八村却是美丽无双,赵财主夫妇原本惊异姑娘从天而降,这不凡的来历确实有些异乎寻常,又见姑娘这么漂亮,更惊疑是否神话中的仙女来到人间? 赵财主夫妇平日十分喜欢聪明能干的王贵,一直想为其成就一门亲事,便对姑娘格外亲热。姑娘见主人如此盛情,感到自己像在家中一样温暖,便把自己的身世慢慢向掌柜夫妇诉说开来。 姑娘姓初,原籍是诸城初家庄(即今大营村),自小由父母做主定亲,她是王贵投过契的娃娃亲媳妇。当时王初两家门当户对,姑娘虽非大家闺秀,也算小康佳丽,两亲家来往频繁,关系密切,两个人的感情也愈加真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贵有一天不知何故突然不见了踪影,全家人也不知如何是好。姑娘渐渐长大,出落得如花似玉,初家父母见王家女婿音信全无,可惜了女儿的花容月貌,不忍心让女儿受一世清苦,遂起毁亲之意,于是提出退婚。王家无可奈何,只能听其作罢。姑娘坚贞不渝,痛苦不堪,发誓:好女不嫁二夫郎,既然已经许配王家,生是王家人,死是王家鬼,另许他人绝不相从。父母苦苦相劝也无济于事。天公不作美,姑娘正在和姊妹们打秋千时,突被大风从诸城刮到天上,飘飘忽忽落在此地……赵家财主夫妇听说被风刮来的这位年轻漂亮的初姑娘竟是王贵的未婚妻,不禁拍手称奇,立即引王贵与初姑娘见面,一对情人相见,悲喜交集,苦诉衷肠。真是心诚感苍穹,天赐良缘。老两口激动之余更觉这是天作之合,连忙说:“真是无巧不成书,你们二人是命里注定有这个缘分,我们老两口就顺遂天愿,成全你们吧!”王贵与初姑娘立即跪向主人,感恩不尽。掌柜夫妇拿定主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慷慨解囊,为两位新人操办婚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王贵携媳跪拜赵氏夫妇,将赵氏夫妇奉为高堂,待之如生身父母。小两口相敬如宾、彼此恩爱,全家和睦欢乐、幸福有加,并称初姑娘为“风送夫人”。《新城王氏世谱》第一卷也详细记载了“风送夫人”的故事:“始祖讳贵,原籍青州府诸城县初家庄人。明初,避白马军乱,移新城县之曹庄,居赵氏庑下,为人质朴无华,力本重农。配初氏。先一日,大风晦暝,有女从空而坠。问之,盖诸城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顷刻已五百余里矣。赵氏以为天作之合,遂令偕伉俪焉”。若干年后,“风送夫人”和王贵繁衍的后人读书出仕居多,仅明清两朝就出了36个进士、53位举人、122位贡生、700多位廪生、监生等有功名学位的人。“一门三进士,六辈七尚书”的典故就出自他们家。其中王贵的六世孙王象乾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为保卫祖国立下巨大功劳,皇上为其家乡建造“四世宫保坊”;八世孙王士祯(渔洋)不但官至兵部尚书,而且还是康熙朝的文坛领袖,主持中国诗坛五十年,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着关于“风送夫人”的故事。在《池北偶谈》卷十“初夫人刘太夫人”条说中写到:“先始祖妣初夫人,诸城人,年始笄,一日,忽为大风吹至新城之曹村。时始祖琅琊公,方为某大姓佣作,未婚,遂作合焉。三世至颖川公,而读书仕官。四世至太仆公,始大其门。二百年来,科甲蝉联不绝,皆祖妣所出也”。大家都说,王家出了这么多名人也许是天意! 现在,“风送夫人”的故事,诸城、新城一带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着。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