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门阀势力的代表东晋琅琊王氏

2013-01-24 14:22:39来源:铁道兵家园网

打印 字号: T|T

       从汉至西晋末年的500多年中,琅玡王氏不断吸收力量,并且成为最强大的士族豪强力量之一。这期间,王祥(24孝中的“卧病求鲤”的主角)、王览都位居宰相。而王览正是东晋名相王导的亲祖父。

      王与马,共天下——在南京登上顶峰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王导、王旷已经南下“开辟”了根据地。

      公元313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机构、官员、甚至士族家中的佣人和鸡鸭牛马都被带过了长江。这次以门阀士族为主要力量的大迁徙共有90多万人,琅玡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王氏的权重,还有这样一些事例说明:

     《世说新语》上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晋元帝会见臣下的时候,宰相王导来了,晋元帝甚至让王导与他一起坐龙椅,两人争执了很久。而晋成帝给王导手诏,用的都是“惶恐言”、“顿首”、“敬白”之类的敬语。

     《笑林广记》中记载,东晋初,国库空虚,库中只有练布数千端,于是王导就做了一套宽大的布衣服穿,结果不日朝中和建康城的士人纷纷效仿。库中练布以“一端一金”的价格很快卖了出去。

      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从南京走出去的琅玡王氏

      琅玡王氏不仅仅是在东晋一朝风光,在整个六朝时期甚至至唐宋时期都对国家政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甚至有“不以王氏为皇后,便以王氏为宰相”的普遍现象。

      在南朝四代中,为了避免重现“王与马共天下”,各朝代统治者采取了与王氏联姻的措施,于是,短短170年间,分别有了刘宋时期的孝武文穆王皇后、明帝明恭王皇后、萧齐时期的文安王皇后、海陵王王妃、和帝王皇后、梁朝有简文王皇后、敬帝王皇后、陈朝的有废帝王皇后,前前后后共8位“王姓皇后”。

      《二十四史》中明确记载的姓琅玡王氏的皇后,共有36个,琅玡王氏驸马则有35个。

      而琅玡王氏做宰相或者级别相当的高官者,在《二十四史》有确切记载的有1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