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阳新王氏起源概述

2013-12-24 10:40:03来源:锹溪王氏网王勇

打印 字号: T|T

       王姓起源
      阳新王氏起源于黄帝姬轩辕氏属姬姓之王,出自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其子宗敬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裔在秦汉时由王离之子元公、威公分为琅琊、太原二望。
 元公始迁山东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东北方),元公四世孙吉公迁山东临沂县都乡南仁里,琛公后裔迁江州德安爱民乡土塘村锹溪庄为江左锹溪王氏。此派始于隋唐,盛于唐宋,唐太和元年始修四十字派语之后于同治丁卯岁合修大成谱续编四十字派语。
      中唐时期,瓘文公有二十个君字辈的五世孙,其中有八个君字辈(君湘、君甫、君济、君朋、君权、君津、君浅、君涌)的后裔先后有十三支迁入阳新境内定居落业并在兴国州富川门蔡家径建有一所阳新王氏公所和蛟溪祠、槐泉祠、云泉祠、王文祠、王曙祠、清夫祠、忠孝堂、王英祠、景春祠、下王祠、界首祠等十一个宗祠,后王氏会所被阳新棉花公司征用并被棉花公司出卖。另有一支太原王氏威公的后裔良猷公于公元1567年由安徽省休宁县率口村迁兴国州阳辛镇复迁阳新兴国彭山垴落业。
       君湘公的后裔于公元  年由江西德安锹溪迁阳新三溪泉口畈坳上王复坳庄定居落业。
       君甫公二十一世孙益昌公于公元1480年由江西吉安迁阳新大王王益昌村益昌庄定居落业。后有一支迁大冶虎头庄。
       君甫公十八世孙贵才、贵贤二公由江西迁阳新县(兴国富川)蔡家径居住,共槐泉祠,贵贤之子全长迁富池。
       君甫公二十五世孙宙远公于清道光年间由江西瑞昌南义镇王家垅迁木港镇贺洞村下漆湾(3户14人男7人),后宙远公之子洪植公于清道光年间由下漆湾携子迁木港镇漆祠村王坳庄定居(6户28人男15人)。
       君甫公二十六世孙洪福公于清康熙初由江西瑞昌南义镇北山庄迁富池镇封山洞大岭下居住(8户42人男25人)。
       君济公四世孙令会公于宋建隆年间(公元961年)由江西德安吴山乡三万庄迁湖北武昌府兴国州永兴县(现阳新县)硖山复迁王师山(今木港王子山庄)定居,为槐泉祠落业祖。
       第二支:君济公支下令会公十一世孙志公于公元1326年由木港槐泉祠王子山庄迁长乐乡辛安里浮屠街口白云山下太屋庄定居。于同治七年(戊辰年公元1868年)建祠,志公为云泉祠落业祖。
       第三支:君济公六世孙质公于1165年退隐湖北武昌府兴国州阳辛镇定居,为东源王文祠始祖之一。
       第四支:君济公支下令念公十世孙承哉公携子如隆公从江西德安三万王家先迁石鼓后迁徙阳辛镇河南畈月山梅定居,为王文庄始祖。
 如隆公之子思通公于公元1412年迁永福里东源横溪王文庄定居,与质公后裔共建东源王文祠。
       第五支:君济支下令念公十三世孙翰公大约于公元1443年携次子永海、三子永忠由蕲州迁入兴邑下山矶(王曙村)定居,为富池王曙祠落业祖。
       第六支:君济支下令金公十二世孙肖鸾公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由江苏南京迁兴国州富川门居住二十一年后复迁阳新排市北溪庄落业,共槐泉祠。
       第七支:君济公支下令全公后裔由四川省海阳县迁湖北省兴国州夏园坊油榨铺庄(木港镇田畈村),后外迁。
       君朋公十五世孙清夫公,先是由其祖父九六从江西豫璋(南昌)迁居湖北武昌府大冶县灵四里五家畈、林桥后复迁灵五里。清夫公于公元1328年由灵五里迁入兴邑永福里太湖地定居,建有清夫祠。
       君朋公后裔由江西迁富池丰山洞。
       君朋公后裔由江西瑞昌南义镇王家铺迁木港仓下村。
       君朋公后裔于清同治乙丑年由通山洪港镇太田村迁阳新龙港星潭王家畈复迁木港宋山村石浮庄居住。
       君朋公后裔由通山洪港镇迁陶港上徐村王道刚庄居住。
       君朋公后裔宙城、宙元、宙乾、宙坤兄弟四人于清康熙初由江西瑞昌王家铺潘师垅迁木港镇仓下村仓下湾居住(现有9户46人男丁25人)。
       君权公支下:福明公长子公勤公十五世孙洪堂公,于公元1522年由蕲州迁入阳新富池沙村下王庄定居落业。建有富池下王祠。
       君权公支下:公勤公另一支后裔,迁入阳新枫林镇定居。
       君权公支下:公恪公曾孙正一郎公,于公元1206年由江西丰城县洗莱沟迁入湖北阳新兴国州永章里大王镇大王山妙果洞居住后迁大王山下王崇堍庄定居落业。
       君津公九世孙仲浪于公元1129年10月因避兵乱,由江西瑞昌洪一乡蛟溪颜坑迁至湖北兴国州石田山(今木港镇北山村楼下庄),次年,仲浪公再迁兴国州乐平里山口远东冲落业居住。建有蛟溪祠。
       第二支 待续
       第三支是君津公十一世孙祖珏公于公元1200年由江西瑞昌蛟溪洪一乡颜坑迁兴邑现紫荆山东北抵三溪口界,(现王英水库底定居落业)。后元钰公五世孙升五公携三子于公元1214年由港北庄迁福庆里老丁岩山麓社林畈定居建王英祠,升五公为王英祠祖。
       第四支:君津公十九世孙景春公于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由王英祠双蟹口老丁岩下社林畈迁阳新荺山王家老屋庄定居落业,为景春祠祖。
       第五支:君津公二十一世孙景昌公于公元1487年,带侄儿茂俊和侄孙崇等由江西瑞昌蛟溪石壁分别迁兴国大冶湖畔永章里父子山下,景昌公居大王镇的港沟庄,茂俊居太子镇王官山,崇公居陶港镇王龙村玉崇庄。共建大王忠孝堂。
       第六支君津公二十一世孙受高公裔下惟教公由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镇在头庄迁兴国永章里槐树庄(现名箭楼下),惟恪公于明末由槐树庄迁段家井居住、其后裔迁王泥湾、王克济、大王街,受高公后裔分迁大冶市松山、合二塘、泽林、程潮、黄冈市等地。
       第七支君津公后裔由江西迁阳新枫林界首、杨湾,富池丰山村、港下村
      君浅的后裔迁富池封山洞,木港仓下村雅福庄,枫林大德甘港庄定居落业。
      君涌公后裔自江西德安九井迁丰叶里沿埠头,后迁徙江西武宁等地。
      太原王氏威公支下良猷的后裔于公元1567年由安徽省休宁县率口村迁居现阳新富水水库库底,后迁兴国彭山垴。
      阳新县王氏槐泉祠令会公源流与祠堂家训
 1. 源流与人文:
      槐泉祠祠祖令会公是江西德安锹溪一派,瓘文公的后裔,君济公的五世孙。令会公晋五十四世祖(令字派)生于五代后唐中叶,于北宋建隆年二年岁次辛酉(公元九六一年)由江西德安县吴山乡三万王家迁居湖北省武昌府永兴县(现阳新县)之硖山复迁王师山,即王子山庄奠居创业,嗣孙昌盛,瓜瓞绵长。其儿孙繁衍近则遍阳新,大冶、蕲春、武穴、鄂州、郧阳,远则徙迁皖、粤、川、陕云贵和侨居世界各地。
      令会的儿子世宝字国珍,公倡议持久救乱安定民心,名声闻于朝,当朝皇上赠右将军。深受族中民众敬佩和赞赏。族中后人在祠中立像祠之。
      令会的第五代孙有乙二、乙三、乙四、乙五。乙三的第五代孙至义可公生于元至元丁丑(1337年),元季节宣使继避兵火迁于太平寨,复迁本里桃花院距祖居王子山约三里,后改为叫桃花园,义可的第三代孙王本宗后取名叫王本宗庄。2003年统计,该庄有100户530人,男丁268人。两个庄门都属槐泉祠。
 乙四即羊和在明朝洪武年间由王子山庄迁居武邑灵五里马桥园,后又迁往灵四里宫台山下羊和庄,现为大冶市灵乡镇大畈村羊和庄建庄立业,羊和公属始迁庄祖。
 乙五的第五代孙俊卿,明初期间由王子山庄迁本县三溪镇高桥村凤凰山庄建庄立业。后人有个传奇人物王伯超,从戎从医,一心为民,德行闻名乡里。2003年统计,该村有18户156人,男丁89人。俊卿公属始迁祖,属槐泉祠。
       乙二继居子山庄,他有四个儿子应亨、应英、应郁、应周公。应亨、应英二公续居王子山庄。
 应郁带三个儿子于元朝大德年间由王子山迁下莲铺为石山庄,应郁为石山庄祖,数年后分为上石山庄和下石山庄,都定居在木港镇排港村,属槐泉祠二庄。据2003年统计,上石山庄有85户448人,男丁247人。下石山庄有65户320人,男丁163人。
       应郁的第四代孙纯武由石山庄迁排市镇河北村黄埔坑建庄立业,纯武为庄祖属槐泉祠。2003年统计,该村有36户138人,男丁71人。
 应周的孙子彦可由王子山庄迁富川阁外居二十年后,应周公复命三子彦可(行龙十六)携子忠和、信和迁丰叶里沿埠头立业,属槐泉祠。应周的长孙云七由王子山庄迁大冶方四里金山堡落业(现名大冶保安周卜庄)。
 应亨的孙子志公、志十七公。志公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25年)由王子山庄分迁武昌府兴国州长乐乡辛安里白云山下浮屠街口(现浮屠镇王志村)太屋庄定居,当时属槐泉祠。后建祠,于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取名云泉祠。
       应英续居老屋王子山庄,其曾孙祖七公登仕郎元末红巾起义时为避乱迁居大冶金山店建庄立业。祖七为庄祖。
       应英的第六代孙有世华、世淙、世庸、世祖。世祖的儿子伯武迁大冶王福一庄(现居鄂州市碧石渡镇大小王福一、二庄)。世华、世淙、世庸续居王子山庄。属槐泉祠。
      世淙儿子伯琦、伯琼、伯瑶,伯瑶公后裔待考。伯琼的儿子均弼由木港镇王子山庄迁现名兴国镇南市村王其和庄属槐泉祠庄。2003年统计,有13户98人54丁,庄祖为伯琼。
       伯琦号三槐义隐御史漆公檄举义宰委巡捕九年兴国州聘乡饮载修兴国州儒学学堂并捐资,县实中有碑文记载,续居子山庄。伯琦的孙子万绪公号南谷,是位精通儒业通百家的人,生平居家勤俭,训后有方。凡族中人有急难,无不慷慨周济,他的品行千古流芳。他有四子:太善、太志、太值、太任,太善、太志公续居王子山庄。他带三子太值,四子太任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由木港王子山老屋庄迁陈祠村拔茅岺立庄居住。距今(2011年)448年,居住几代后,由于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太值的曾孙邦兴于崇祯末年(公元1640年甲申)由拔茅岺迁西陇村蔡家垅山西王家庄落业,距今367年。属槐泉祠。
       太直的第五代孙定嵩率五子于乾隆甲子(1744年)迁居邑北官桥徐家塆下角居不久,旋即迁居官桥俞家坪后取名王家坪为庄名,距今267年,定嵩公为庄祖,属槐泉祠。据2003年记载,该庄有44户215人111丁。
       太任的长子见官居拔茅岺庄,二子见极、三子见卿,分先后由拨茅岺庄迁陈祠王可垅建庄立业,见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庚子)距今年405年,见卿明天啓元年(1621辛酉)距今384年,属槐泉祠。见卿的后裔定链主持修建了第一个槐泉祠堂,并主持修订了第一届家谱。立庄祖为见极见卿。截止2003年,有26户137人74丁。
 见官在拨茅岺居数十年由于人口众多,他的长孙邦师带六子:长子定选、三子定云、四子定尊、五子定试、六子定雍、七子定典,于康熙年间由拔茅岺返迁王子山庄称王子山六房。见官的第四代孙定准带五子于雍正年间由拨茅岺庄返迁王子山庄,称王子山五房。属槐泉祠。
       彦荣次子以原裔孙由王子山迁木港镇排港村六山立庄,军垦农场王子垅立庄,有2户10人6丁。属槐泉祠。
       世庸有四子伯珨,伯辅、伯伦、伯权。伯珨奠居王子山。
       伯珨五子均佑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10年)由木港镇王子庄迁居(原仁义礼段家泉)陈祠村王槐泉立庄,距今525年,均佑为庄祖,属槐泉祠。2003年统计,有30户171人98丁。
       伯辅伯权后裔由子山庄迁兴国镇彭山村杨树湖庄,截止2003年,有15户108人55丁。迁王家垅庄,兴国镇滑石村滑石庄。伯伦后裔孙由子山庄迁王兴德庄(燕窝地),属槐泉祠。
       君济五代孙令金先由江西德安三万始迁江西吉水县富镇,其裔孙(王祎等)相继分迁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继而(开禧,开绅公)分迁南京市南城后于正德年间由裔孙肖彎公一支移居湖北阳新县(原兴国州)城富川门居二十一年,因遭“回禄”之变而迁该县排市镇北溪定居落业,后人祖令金的裔孙肖彎的北溪庄跟槐泉祠共祠。该庄有15户60人32丁。
       君甫裔孙元良,元良之孙贵才、贵贤二公由江西迁湖北阳新县(原兴国州富川)蔡家径居住,有3户10人6丁,所属槐泉祠。
 还有伯珨、伯辅、伯伦、伯权裔孙由王子山迁出十个小庄,都属令会公裔孙槐泉祠,共有28个庄。
 二.祠堂家训
       槐泉祠堂修建于清朝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年)由拔茅岭庄南谷公六世孙定琏公主持修建。建成后当朝阳新县刘县令赠匾《蓝田施亭》,让槐泉生晖。建祠以前所属江西蛟溪祠,建祠后定琏公于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始于王槐泉祠内合吴楚十数郡邑历时三年于清朝乾隆三年戌午(公元1738年)竣工在祠。第一届大成谱订为堂号张信堂.第二届谱乾隆五九年甲寅公元1794年。第三届道光九年乙丑(公元1829年)。第四届同冶乙丑四年(公元1865年)。第五届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第六届民国六年丁已(公元1917年)。第七届民国二十九年庚辰(1940年)。
 第八届(公元1988年)。第九届于2003年于阳新县城。
 本祠共续修宗谱九届。
      为了教育后人,族中先辈在立家训家规上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摘录如下:

旧族规家训:
  凡为子者,必善事父母。服劳奉养,无缺略,无怠慢,不冲撞,不执拗,有病请医调治,身后葬祭盡礼,可谓今之孝者矣。
 教子必须择师,不得冒昧从遊,使子弟无所矜式。若已经选择延为师长,分尊等为师兄,極当隆重,不可亵慢。
 凡人之一身贵于勤俭,勤则生财之源,俭则节财之流,能勤能俭,庶幾用可足,而畜积有资矣。
 人生贵立品,品行不端,虽富贵而人终鄙之,品行克端,虽贫贱而人究重之。

新家规:
 敬宗收族,家规之綱;保家卫国,巩固国防;
 遵纪守法,世代发扬;尊老爱幼,和睦邻邦;
 善事父母,三纲五常;生儿育女,平等一样;
 忤逆子弟,敢管教养;忠孝名烈,传承褒扬;
 信誉为本,忌丧天良;续谱之举,祖规勿忘;
 铭记圣谕,锤范昭彰;泱泱家族,永铸辉煌!     
新家训:
 敦穆孝悌,厚亲睦族;长幼尊卑,遵循义礼;
 耕读为本,务必勤奋;广行善德,福荫子孙;
 富勿奢侈,贫勿卑靡;患难相恤,惩恶扬善;
 争强好胜,祸端之根;严守国法,待人以量;
 和睦家庭,财兴业旺;少当努力,老则益壯;
 养儿赡老,祖塜常照;民族团结,国兴家昌。

                                                                                                  王能才  王勇   整理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