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传超Y染色体应用于姓氏谱牒研究

2013-01-24 11:46:22来源:王传超: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

打印 字号: T|T

   (作者:王传超博士,单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篇应世界王氏网编写太姥王氏文化杂志的源流部分约稿文章)

         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一个人的姓氏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宗族背景。以血缘为脉络的姓氏记录着各家族甚至于各民族的源流,常被用于寻根溯源、族群识别、婚姻关系等相关研究。

        虽然姓氏在宏观上被用于分析群体遗传结构,但是姓氏并不完全遵从父系遗传。就中国的社会情况而言,收养、继养、入赘、甚至直接改姓,都会影响姓氏与父系血统的关联程度。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各个封国,当封国内的百姓都以国为姓的时候,这些同国百姓的血统可能本来就不一致。这就造成了很多比较大的姓氏内部遗传结构不一致。即便这样,当我们不拘泥于群体中同一姓氏的研究,而是针对有着明确的历史记载的宗族进行研究,姓氏无疑还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数千年来大部分姓氏都从父传递,而人类基因组中的Y染色体更严格地遵循父系遗传,即永远是父子相传的,不会受到任何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体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来自父系,一条来自母系,两条染色体在传代过程中对应的部分会发生交换,从而造成混血的效应,就是遗传学上说的重组。另一对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女性体内,X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分别来自父母双方,所以也不能避免混血的影响。而在男性体内,却只有一条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和一条来自父亲的Y染色体,也就是说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来源于父亲,所以人体性染色体的遗传方式决定了Y染色体遵从严格的父系遗传。Y染色体与X染色体之间是否会发生重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Y染色体的结构。人类Y染色体DNA大约包含六千万个碱基对,其中染色体两端的5%为拟常染色体区域,在传代过程中与X染色体相应区段会发生重组,而主干部分的95%为非重组区域,不与任何染色体发生重组。所以,Y染色体主干部分的此特性,保证了子代能完整地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而不受混血影响,保证了Y染色体主干的严格父系遗传。

        所以,当姓氏已经无法作为追寻祖先的可靠标记的时候,以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研究Y染色体主干的类型分布,是直接追溯群体或者家族的父系起源的最佳方法,是验证祖先与后代的父系关联的一个有效手段。中国编修家谱的传统对厘清纷繁复杂的父系血缘关系也有很大帮助。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某一同宗共祖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特殊图书体裁。由家谱确定的某一地域内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有相同或相近Y染色体的父系隔离群体,这也就为分子人类学分析Y染色体DNA多样性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模型。实际上,在一段有较可信历史记录的时期内,同一谱系家族的姓氏与父系遗传的关联是可以保证的,所以家族的姓氏往往与固定的Y染色体类型共同传递,紧密关联。例如,在曹操的后人中分析Y染色体特征,我们就可以了解曹操本人的Y染色体特征。结合118份曹姓家谱,我们用Y 染色体对全国各地曹姓79个家族的280 个男性以及其他姓氏的446个男性进行分型。Y染色体类型O2-M268 是唯一在宣称是曹操后裔的众多家族里频率显著升高的类型,因此也极可能是曹操的Y 染色体类型。我们的分析结果还显示曹操的Y 染色体类型与其自称的先祖曹参的类型O3-002611并不一致,曹姓也并非源自曹操。此次曹姓家族Y 染色体调查是将遗传学和谱牒用于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成功范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家谱里有假托、借抄的内容,因此对于家谱资料的应用必须审慎,但是在Y染色体检验这种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面前,家谱可以得到检验和修正。姓氏、家谱和Y染色体的关联研究必然成为研究中国人起源与演变的重要方式,开创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