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台峰德育基地创办记
1、应该为家乡做点事
早在2003年8、9月间,当了10多年“在城建设家乡同乡会”会长的我从台峰村支部书记王绍膑手里接过一份《福鼎市沙埕镇台峰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05年)(初稿)》,他说:“给你看看,你看有什么意见?”我看后,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个“依山面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8.5℃,年平均降水量1300mm,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5%,水分充足”的老区基点村,解放50多年了,居然“路况差,”“绝大部分群众仍然沿用锄头加扁担的耕作方式,以粮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整体经济状况差,收入普遍低,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贫困,贫困户占42.7%”。究其原因:规划中讲:1、生产条件差,水利建设滞后。2、缺乏有线电视和信息交流。3、教育卫生事业落后。4、缺乏资金与技术,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山地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等等。可谓“江山依旧,面貌未改”,是福鼎市五个特困村之一村。我想,每年正月在城老乡都集中起来开会商讨家乡建设的事,但是没有一件能落实,自己也没有为家乡做什么事,于是便在镇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上补上两项内容:一是创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二是挖掘整理台峰布袋戏、打拾锦、彭彭鼓等民俗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沙埕镇党委、政府对这两个补充表示同意。不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荣云、市扶贫协会副会长林立慈先后到台峰调研时也指出,应当因地制宜发展村经济,发展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建设公路,搞好交通。事隔一年多后,到2005年初,有人问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事如何?我说下段看看再说。没过多久,我将这个意见向王贞两、王为酒、王贞远等提出来,说现在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根据地很兴红色旅游,我们何不妨地利用台峰老区这个优势搞红色旅游。在市公安局一楼王为酒办公室讨论时,他们一致说“好”。后又过一个月左右的农历八月上旬一个晚上,我和贞远、为酒他们召集在城的台峰老乡,包括当干部的、做生意的、踩三轮的,集中在市政协四楼会议室,我阐明办德育基地的主导思想和前景,征求大家的意见,那天来开会的约20人,除了王可翰表示“反对”(其意思是做不起来)以外,其他的大都说“好”。会上,王为酒说,八月二十那天大家有时间回去应给德育基地支持。但会后我去征求老乡们的意见并问投股的事时,却没有一个愿意出资参股,好在老同学陈树仁支持了3000元参加了一股,其余的均是我个人承担。这担子实在太重了!可是事既已决定,只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