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元著名诗人王思诚

2013-01-23 22:57:03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王思诚(1290-1357),字致道,元·济宁路兖州嵫阳南砂堆社(今山东省滋阳县兴隆庄镇陋地村)人。出身于农家,自幼天资过人,嗜书如命,7岁时已能背诵全部《论语》。后拜汶上大学者曹元用为师,学问大进。至治元年(1321年)中进士,授管州判官,历官国子助教,翰林院编修,翰林待制,监察御史,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河间路总管,陕西行台,通议大夫,国子监祭酒。元·世祖至宁宗时期著名诗人。
  元·至治二年(1322年)31岁时中进士,授管州判官,历任国子助教,翰林院编修,翰林待制。至正二年(1342年)拜监察御史,连续向皇帝上疏,利用传统说法的掩盖下为民请命,意见大都得到了采纳。善于断狱审案,多所平反。反对虚文浮词,只愿为百姓多办实事。旋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召修《辽史》、《金史》、《宋史》3史,调秘书监丞、国子司业,迁河间路总管,到任后亲自勘查水势地理,制订方案,征集民工昼夜施工,仅一月时间就堵上了决口,又修夹堤10余里,堤上种树,河滩种庄稼,当年就获丰收。当地百姓十分感谢,呼为青天。正好这有人在田中发现了“嘉禾”。所谓嘉禾,是农作物的自然变异,如一茎多穗之类,历来被附会为政治清明天降的祥瑞,成了地方官向皇帝邀宠献媚的好机会。因一贯反对沽名钓誉,坚决制止向朝廷报告。时有陕西省官员向朝廷提出一个方案,凿开黄河三门峡一段大山,可以打开河南和陕西的通道。如此工程,在当时生产力的条件下,简直是神话,然而很多官员投皇帝的好大喜功之好,又怕得罪上司,谁也不愿说破。皇帝便下旨让其会同陕西河南二省官员考察。官员们畏惧险阻,想以虚言浮词应付,便大怒道:“当官的自欺欺人,怎么能令下属和百姓信服,又怎能对得起朝廷?诸君如怕苦就请在此少等,我自己是要亲自去考察的!”那些圆滑世故的官员们看见其发了怒,一个个惶恐无言跟随考察。河滩上乱石硌落,山上小径崎岖,根本不能骑马,有时还要攀藤附葛,人人都弄了一身大汗,整整30里,官员们一个个狼狈不堪。然而终于得出了结论,所谓打通两省通道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奏报朝廷,此事遂作罢。至正十二年(1352年)63岁时朝廷任为陕西行台,以老病为辞,不允。时红巾军起义已是如火如茶,攻下了陕西的一些州县。陕西危急,官兵无力打败义军,建议请驻河南的名将察汗贴木儿到陕西为援,但陕西驻军害怕客军来了会对自己不利,持反对态度。力排众议,指出河南陕西二省相互为唇齿的关系,终于调河南之兵力解了陕西之危,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在陕西任职5年,多有建树。后来朝廷看确实年事已高,不宜再在外省奔波,任为通议大夫,国子监祭酒。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接命回京,走到河南地方,因旧病复发,逝世于客舍之中,终年67岁。谥肃献,安葬于故乡南砂堆社祖茔。著作未见流传,仅《滋阳县志》、《曲阜县志》上录有其所撰碑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