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世贞(附子王士骐)
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父王抒,官右都御史。王世贞生有异禀,读书过目成诵,且终身不忘。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贞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后,即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人组成的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相倡和,绍述何、李(即明代著名文学家何景明、李梦阳,为明代“前七子”领袖),名声日盛。屡迁员外郎、郎中。
有奸人阎姓者犯法后,藏匿于锦衣都督陆炳家,被王世贞搜得捕获。陆炳依赖与权相严嵩的关系,请求放人,被王世贞严词拒绝。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劾严嵩十大罪状而遭下狱,身受酷刑,其妻讼夫冤,王世贞代为写讼状。杨继盛被害后,王世贞购棺木殓之。为此,奸相严嵩对其大恨。吏部曾两次拟擢王世贞为提学,皆被严嵩阻挡,改任青州兵备副使。父亲王抒因忤严嵩父子,严嵩便寻以滦河失事的罪名,将王抒斩于西市。其父亡后,王世贞与其弟世懋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其父被害后,王世贞曾作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太保歌》等,揭露严氏父子罪恶。
明穆宗即位后,王世贞与其弟王世懋于隆庆元年(1567年)八月伏阙讼父冤,其父冤案始得平反昭雪。其父昭雪后,王世贞意不欲出,皇帝会诏求直言,世贞乃上疏陈法祖宗、正殿名、广恩义、宽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赏、练兵实八事,以应诏。不久,以副使莅大名府。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丧,忧归,服除后,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治郧阳,数条奏屯田、戍守、兵食等事宜,咸切国计民生大计。
万历初,明神宗年幼,张居正首辅朝政。因其与王世贞系同年而生(实居正长世贞一岁),有意重用王世贞,然王世贞却对张居正不甚亲附,其后二人有隙。迁王世贞为南京大理卿,被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用为应天府尹,又被劾罢。待张居正殁后,王世贞才被委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世贞辞疾不赴任。待王锡爵为相秉政后,方任王世贞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后擢任南京刑部尚书。因计俸不公,王世贞乃3次上疏,称疾求归,万历十八年(1590年),王世贞卒于家,享年65岁。
王世贞系明代文学大师,与李攀龙齐名,世称王、李。李攀龙殁后,世贞独领文坛20余年。《明史》称其“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等,莫不奔走其门下。 受其片言褒赏, 便声价骤起。王世贞因厌于当时台阁体的萎靡文风,遂推行古文运动。提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影响所及,成为一时风气。由于过度倡导复古摹拟,在当时亦产生了不良影响。待其晚年后,主张稍有改变。所作诗文,以平淡自然为多。
王世贞对戏曲亦有研究,在其所撰的《艺苑卮言》中,论述南北曲产生的原因及其优劣时颇有创见。
王世贞的作品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和《续稿》等。传奇剧本《鸣凤记》,一说系其作品。
王世贞之子王士骐,字冏伯,举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亦能文。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